2023年以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知识产权法庭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着力破解专利民事案件因权利状态的稳定性导致审判周期长的问题,协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无效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探索建立专利确权行政程序与民事侵权诉讼程序协同审理机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实践先行,在具体案件中积极开展协同审理工作。
2023年11月20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无效部与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就名称为
“智能血液管理系统”
的实用新型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程序与专利侵权诉讼程序开展协同审理
,在同一日完成专利无效审查程序中的口头审理程序及专利侵权诉讼中开庭审理程序,法院指派专利侵权案件的承办人及技术调查官参与口头审理程序,充分了解与涉案专利稳定性相关的事实,并在后续的庭审中基于行政程序的处理结果,当庭作出裁决。
2024年11月6日,
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再启协同审理
,就名称为
“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
的发明专利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无效部充分协作,两个不同程序同日完成,衔接顺畅,行政确权合议组与关联侵权诉讼合议庭成员有效沟通,技术事实查明在两个不同的程序中实现有机融合。
二是建章立制,确立专利民事诉讼与关联专利确权行政程序协同审理长效机制。
在充分总结已有协同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积极推动协同审理长效机制建设。2024年12月6日,在前海管理局主办的前海论坛中,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关于建立专利行政确权与民事诉讼程序协调审理机制的协作备忘录,确立协调审理机制的基本目标、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工作要求,实现协同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明晰规则,确立协同审理案件司法快速处理工作规程。
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根据协同审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在审判机构内部确立关联民事案件的快速处理工作规程和指引,明确不同情形下专利侵权诉讼的后续处理工作方法和流程,充分运用协同审理的资源和优势,加快后续专利民事纠纷的化解进程。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协同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为:
一是瓶颈问题初步“破局”,协同审理案件的解纷周期大大缩短。
两件协同审理案件均涉及双方当事人具有较强时效性的市场份额竞争问题,同时两案的其中一方当事人均处于IPO进程中,如诉讼进程旷日持久,必将导致合法权益一方的产品的市场因未决诉讼而丧失,也会导致企业正常的IPO进程受阻。通过协同审理,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一宗同时涉及复杂技术问题和专利确权问题的专利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全过程,把疑难专利案件的审理周期从过去的以“年”为单位加速到以“月”为单位,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心针。
二是示范效应明显,涉专利确权问题的民事侵权纠纷化解效率提高。
深圳法院在协同审理工作中彰显出的坚决遏制权利滥用、快速审理化解纠纷的决心,对后续案件中部分当事人不当利用诉讼技巧拖延诉讼进程的行为起到了较强的震慑作用。权利状态明显不稳定的专利权人撤回起诉、侵权定性争议不大的案件中的被告撤回无效宣告请求的情形显著增多,有效促动企业全面、快速化解专利纠纷,回到发展经济的轨道上来。
三是协同效应显现,行政与司法合力保护知识产权的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