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大杀器,终于来了!
10
分钟前——北京时间
9
月
21
日凌晨
2
点刚过,美联储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从今年
10
月开始启动渐进式被动“缩表”。
美联储同时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不变,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一次
;
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
这意味着自
2008
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美联储将在加息的同时,不断减少货币供应量。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问答,来了解这一重大事件。
1
、什么是“缩表”?
所谓的“表”,就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美联储“印钱”,或者向社会投放资金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购买国债或“抵押支持债券”(
MBS
)的方式进行。增加购买的量,就是“扩张资产负债表”,其结果是不断向市场释放资金;反过来,减少购买国债和
MBS
的量,相当于从市场里收回资金。
这释放和收回的钱,就是基础货币。这些钱交给银行体系后,就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放大,变成广义货币
M2
。
2
、美联储将怎样“缩表”?
一般来说,“缩表”有两种方式:被动缩表和主动缩表。
被动缩表是指国债、
MBS
到期之后,美联储不完全“续作”,造成持有债券的被动减少;主动缩表是不等债券到期,直接到市场上抛售债券。前者展示给市场的调控力度偏弱,后者则偏强。
美联储已经宣布,将选择渐进式、被动缩表。
预计美联储将从
10
月开始,每月减少持有的国债
60
亿美元、
MBS 40
亿美元。然后,每个季度增加一次
,直到每月缩减国债
300
亿美元、
MBS 200
亿美元。
3
、缩表的规模将有多大?
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只有
9000
亿美元,目前膨胀到了
4.5
万亿美元。未来将逐步减少到
2
万美元到
3
万美元左右,时间或
将持续到2023年
。
但这个过程充满了变数,主要看美国经济是否强劲、就业是否充分,国际大环境是否稳定等等。
4
、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什么影响?
美联储缩表,的确会带来全球货币的大退潮,因为美元是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在美联储加息、缩表“双管齐下”的时候,主要经济体很难跟美国对着干,而只能顺着这个趋势走。
对于人民币来说,这时需要控制货币增速,维持中美利差,否则人民币就会出现显著的贬值压力。
过去几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显著。未来在美联储加息、缩表“双管齐下”的情况下,人民币很难继续对美元升值,那样中国经济也受不了。
8
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有了显著下行压力。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趋势应该是稳中有贬。但贬值空间暂时不大。
5
、会刺破中国楼市泡沫吗?
当然不会,因为中国不傻,也承受不了楼市泡沫破裂的风险。
中国目前有外汇管制,这是最好的防火墙。但整体而言,美联储加息、缩表对楼市构成利空,或者是说压力,让官方对楼市泡沫提高警惕。一方面不能让泡沫继续扩大,另一方面不能让楼市泡沫破裂。
目前,中国楼市这一轮“去库存”已经完成,现在很多城市需要“补库存”。
住宅的消化周期,全国平均只有
3
个多月,这是非常危险的,随时可能出现抢购、价格失控。所以,国家对楼市按下了“暂停键”,通过控制房贷额度、提高首套房利率等方式,减缓楼市成交速度和成交量。这才是当前楼市的真相。这种状况有可能维持到明年“两会”之后。
6
、会让中国股市大跌吗?
这就更不会了。
中国股市自
2015
年股灾以后,就成为一个高度管控的市场,政策频频干预,国家队直接在市场里操作,股指被装入了“鸟笼”。
最近,随着楼市变冷,管理层有启动股市之意。
但另一方面,又担心杠杆率上升引发风险。通过搞活股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最终完成注册制改革,还应该是基本思路。所以,中期看股市的估值将不断走低,最终向注册制下的估值靠拢。但在近期(比如半年内),仍然是关起门来玩泡沫的黄金期,个股行情的黄金期。但要把握好节奏,不能过度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