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郭磊宏观茶座
我们深信卖方宏观的本质不在于愤世嫉俗,批判经济的深层险危;亦不在于摇旗呐喊,安慰客户的短期情绪。卖方宏观要在关键时间、关键位置建立一些可观测、可检验、可修正的灯塔,尽量让眼前的世界变得冷峻和清晰。请关注广发宏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悼念向际纯:中国科幻绘画的开拓者 ·  昨天  
科幻世界SFW  ·  新刊速递 | ... ·  4 天前  
植物星球  ·  山谷里的铃兰来了,今年还有粉色和重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郭磊宏观茶座

【广发宏观钟林楠】从近期央行操作理解政策逻辑

郭磊宏观茶座  · 公众号  ·  · 2024-03-24 18:32

正文

广发证券 资深宏观分析师 钟林楠

zhonglinnan@ 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 2024年3月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每日在20亿元至130亿元之间波动,明显低于今年1-2月(日均超过1000亿元),前24个自然日合计净回笼了1.38万亿元;当月1年期MLF净回笼了940亿元,是2022年12月以来首次净回笼。
第二, 从经验数据来看,央行逆回购低于200亿元通常发生在DR007中枢低于政策利率的阶段,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借入资金的成本更低,对OMO需求弱,央行顺应弱需求操作以避免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的负偏离加大;但今年3月,DR007中枢要比政策利率高6BP,银行向央行借入逆回购资金的成本更低,OMO需求应该不弱;逻辑上推断,OMO投放规模偏低可能更多是因为央行主动控制基础货币供给所致,体现出当前政策流动性操作上稳健中性的导向。 (图)
第三, 1年期MLF缩量净回笼,一个可能的解释是2月央行降准50BP投放了充裕的流动性,叠加MLF利率偏高,银行借入MLF资金成本要高于发行同业存单的成本,对MLF资金的需求弱。但降准+MLF利率高于同业存单利率的组合在2022年12月以来并不少见,比如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2023年4月,而这两个时段央行都适度超量续作了MLF,进一步放松商业银行扩表的流动性约束。所以MLF的缩量续作可能同样体现出了央行在短期偏稳健中性的态度。
第四, 为什么货币政策短期内操作风格偏稳健?可以理解的角度之一是 2月以来已经有过一轮较集中的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包括降准、下调LPR、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加上1-2月出口和制造业数据表现尚可,政策希望有一个节奏上的把握;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工作首要任务的情况下,央行操作更多突出结构目标,加强结构调节,这一点涉及货币政策的框架性特征,我们在前期报告《货币政策新特征及其对资产定价影响》中有过详细阐述。
第五,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避免资金沉淀空转的需要。3月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 [1] 上,央行表示针对资金空转的问题在加强监测,将继续密切关注企业贷款转存和转借等情况。逻辑上讲,避免资金空转沉淀可以通过三种手段来实现:(1)盘活存量,将此前沉淀空转贷款到期收回转投其他领域;(2)压平利率曲线,缩减套利空间;(3)加强金融监管。保持流动性偏中性,有助于缩减套利空间,减少资金空转。
第六, 稳定汇率的目标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在3月21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指出“既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又要“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3月以来,中间价基本稳定在7.1附近,而即期汇率大致在7.2-7.3附近,两者存在明显汇差,这可能是逆周期调节因子在发挥作用引导汇率稳定;近期由于美元强、日元弱、瑞士央行超预期降息等因素,中间价与即期汇率短期被动发生变化,但不代表稳汇率目标发生变化。流动性偏中性有助于协同稳汇率。
第七, 在上述框架下,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操作会保持着较为典型的稳健性。政策宽松空间依然存在,但要进一步呈现宽松特征,我们理解可能需要观察两个条件的变化:一是需求端压力呈现,影响到年度5%目标的实现以及结构目标的推进;二是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息转降息拐点确认,全球流动性环境显著变化。二季度初是观测第一个线索的关键时点,二季度末是观测第二个线索的关键时点。
第八, 2024年开年至今,制造业产业链和消费数据大致稳定;而长端利率明显下行,其原因有三:(1)地产销售仍在低位,地方化债继续推进的背景下,建筑产业链偏弱,影响市场对名义增长的预期;(2)政府债供给偏低,供需不平衡;(3)流动性偏中性环境下,carry较低,叠加化债背景下高息资产供给不足,机构增厚收益要更多依靠久期策略。目前看,流动性偏中性与化债背景尚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久期因子还是今年机构做出收益差异的重要变量。权益资产和债市稍有区别,流动性关键在于微观主体的储蓄(广义流动性)及其风险偏好,对资产价格而言,二季度有待观察的关键线索是出口修复的持续性、广义财政资金的落地和专项债节奏的加快、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影响释放等。

正文

2024 3 月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每日在 20 亿元至 130 亿元之间波动,明显低于今年 1-2 月(日均超过 1000 亿元),前 24 个自然日合计净回笼了 1.38 万亿元;当月 1 年期 MLF 净回笼了 940 亿元,是 2022 12 月以来首次净回笼。

今年1-2月,央行7天逆回购操作规模均值分别为2554亿元与1390亿元;今年3月前24个自然日,央行7天逆回购操作最高规模为130亿元,最低规模为20亿元,多数在100亿元,均值大约是90亿元。

3月15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投放3870亿元,到期4810亿元,净回笼了940亿元。上次央行MLF操作净回笼是在2022年11月,当月净回笼了1500亿元。

从经验数据来看,央行逆回购低于200亿元通常发生在DR007中枢低于政策利率的阶段,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借入资金的成本更低,对OMO需求弱,央行顺应弱需求操作以避免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的负偏离加大;但今年3月,DR007中枢要比政策利率高6BP,银行向央行借入逆回购资金的成本更低,OMO需求应该不弱;逻辑上推断,OMO投放规模偏低可能更多是因为央行主动控制基础货币供给所致,体现出当前政策流动性操作上稳健中性的导向。

如图1所示,2021年以来,央行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部分时段是200亿元以下的7天逆回购操作规模,在这些时段DR007均值基本都低于其对标的7天逆回购利率,典型的是2022年4-8月、2023年二季度,DR007都一度明显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

今年3月份,央行每日的7天逆回购操作都低于200亿元,DR007均值为1.86%,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大约6BP。

1年期MLF缩量净回笼,一个可能的解释是2月央行降准50BP投放了充裕的流动性,叠加MLF利率偏高,银行借入MLF资金成本要高于发行同业存单的成本,对MLF资金的需求弱。但降准+MLF利率高于同业存单利率的组合在2022年12月以来并不少见,比如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2023年4月,而这两个时段央行都适度超量续作了MLF,进一步放松商业银行扩表的流动性约束。所以MLF的缩量续作可能同样体现出了央行在短期偏稳健中性的态度。

2022年12月央行降准25BP,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比1年期MLF利率低14BP,央行当月MLF超额续作了1500亿元;2023年1月,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比1年期MLF利率低23BP,当月MLF仍超额续作了790亿元。

2023年3月央行降准25BP,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比1年期MLF利率低6BP,央行当月MLF超额续作了2810亿元;2023年4月,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比1年期MLF利率低13BP,央行当月MLF超额续作了200亿元。

为什么货币政策短期内操作风格偏稳健?可以理解的角度之一是 2月以来已经有过一轮较集中的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包括降准、下调LPR、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加上1-2月出口和制造业数据表现尚可,政策希望有一个节奏上的把握;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工作首要任务的情况下,央行操作更多突出结构目标,加强结构调节,这一点涉及货币政策的框架性特征,我们在前期报告《货币政策新特征及其对资产定价影响》中有过详细阐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对于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避免资金沉淀空转的需要。3月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 上,央行表示针对资金空转的问题在加强监测,将继续密切关注企业贷款转存和转借等情况。逻辑上讲,避免资金空转沉淀可以通过三种手段来实现:(1)盘活存量,将此前沉淀空转贷款到期收回转投其他领域;(2)压平利率曲线,缩减套利空间;(3)加强金融监管。保持流动性偏中性,有助于缩减套利空间,减少资金空转。

资金空转多以三种形式存在。第一种是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借入短期资金投资更高票息的债券资产,赚取carry;第二种是金融机构脱离实体部门依托金融同业机构扩张资产负债表;第三种是金融机构对微观主体的信贷等融资支持,微观主体用于投资理财、基金、定期存款等金融投资,理财基金等资管产品为了增厚收益满足微观主体索要的投资回报率,会在金融市场上采用借短买长加杠杆等策略。

保持流动性偏中性,资金利率略高于政策利率,则金融机构加杠杆成本升高,carry降低,这一则有助于直接抑制第一种空转;二则金融机构及资管产品做高收益的难度更大,资管产品收益率和微观主体融资成本之间的套利空间缩窄,有助于抑制第三种空转。

稳定汇率的目标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在3月21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指出“既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又要“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3月以来,中间价基本稳定在7.1附近,而即期汇率大致在7.2-7.3附近,两者存在明显汇差,这可能是逆周期调节因子在发挥作用引导汇率稳定;近期由于美元强、日元弱、瑞士央行超预期降息等因素,中间价与即期汇率短期被动发生变化,但不代表稳汇率目标发生变化。流动性偏中性有助于协同稳汇率。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收盘价+一篮子汇率+逆周期调节因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之间的汇差大致等于一篮子汇率与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变化。在大部分时期,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有限,中间价和收盘价之间的差异有限,接近于零。

如果简单以即期汇率来看收盘价,它和中间价在2023年8月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汇差。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即期汇率与中间价汇差的月均值分别为0.08、0.11、0.13、0.07,我们理解这可能是逆周期调节因子在发挥作用。今年2-3月,两者的汇差再度扩大,月均值升至0.09。

在上述框架下,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操作会保持着较为典型的稳健性。政策宽松空间依然存在,但要进一步呈现宽松特征,我们理解可能需要观察两个条件的变化:一是需求端压力呈现,影响到年度5%目标的实现以及结构目标的推进;二是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息转降息拐点确认,全球流动性环境显著变化。二季度初是观测第一个线索的关键时点,二季度末是观测第二个线索的关键时点。

在前期报告《货币政策新特征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中,我们曾通过观察PMI低于50、PPI环比为零或负值持续时间来看央行总量宽松的阈值。

2022年至今,扣除外生冲击引发操作之后,央行一共降准降息8次,其中6次出现在PMI低于50(荣枯线)1-4个月之后,多数在2个月;6次出现在PPI环比为零或负值1-4个月之后,多数在2-3个月。

由这一统计规律来看,触发央行政策转向总量宽松的阈值在PMI降至荣枯线下方2个月左右、工业品价格下降2-3个月(PPI环比为零或不变)左右。

2024年开年至今,制造业产业链和消费数据大致稳定;而长端利率明显下行,其原因有三:(1)地产销售仍在低位,地方化债继续推进的背景下,建筑产业链偏弱,影响市场对名义增长的预期;(2)政府债供给偏低,供需不平衡;(3)流动性偏中性环境下,carry较低,叠加化债背景下高息资产供给不足,机构增厚收益要更多依靠久期策略。目前看,流动性偏中性与化债背景尚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久期因子还是今年机构做出收益差异的重要变量。权益资产和债市稍有区别,流动性关键在于微观主体的储蓄(广义流动性)及其风险偏好,对资产价格而言,二季度有待观察的关键线索是出口修复的持续性、广义财政资金的落地和专项债节奏的加快、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影响释放等。


风险提示: 内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理解不准确;三大工程超预期推进,地产投资超预期;金融政策超预期,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修复;化债推进节奏发生变化,资产荒逻辑发生变化;海外流动性变化超预期,海外财政变化超预期,出口超预期修复。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铜与螺纹钢价格的走势背离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2月的经济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月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开局增速良好有助于修正微观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2月PMI环比企稳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目前宏观面:复盘与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2月CPI有望近半年来首次转正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4年第一份PMI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3年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3年最后一份出口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CPI、PPI与名义增长中枢

【广发宏观郭磊】12月PMI数据与四季度资产走势

【广发宏观郭磊】 如何看11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 前瞻2024

【广发宏观郭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 价格环比下行的驱动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广发宏观郭磊】 如何评价11月出口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 PMI显示需求企稳趋势有待巩固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10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商品价格小周期调整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增速小幅回踩,手机出口显著加速

【广发宏观郭磊】原材料库存调整带来PMI短期回踩

【广发宏观郭磊】增发国债的三重意义

【广发宏观郭磊】三季度GDP增速为何超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平减指数已逐步回升

【广发宏观郭磊】9月出口表现及其对宏观面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面剪刀差

【广发宏观郭磊】8月大部分经济指标均有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周期完成触底

【广发宏观郭磊】 8月出口:海外PMI反弹影响下的初步改善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宏观面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从与2016年的比较看当前宏观面位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PPI和CPI底将先后形成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三条线索驱动PMI继续修复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解读年中政治局会议精神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二季度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6月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哪些价格环比已企稳,哪些还在下行

【广发宏观郭磊】重拾定价锚:2023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5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关注形成中的PPI底

【广发宏观郭磊】外需边际放缓凸显稳定总需求必要性

【广发宏观郭磊】稳定和扩大总需求是当前宏观面关键

【广发宏观郭磊】人民币汇率的三个定价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稳定总需求是当前经济的关键所在

【广发宏观郭磊】核心CPI大致正常

【广发宏观郭磊】对经济整体性的强调将有助于中期均衡

【广发宏观郭磊】4月PMI为何低于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政治局会议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GDP增速处市场预期上限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超预期降低总量下行风险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偏低的通胀

【广发宏观郭磊】供求环比高斜率修复后的分化调整

【广发宏观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视角下的三个可能机会
【广发宏观郭磊】对2023年的通胀数据来说只需确认两件事情
【广发宏观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的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均指向经济景气度高开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广发宏观郭磊】1月通胀数据的中观细节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以来的五大宏观定价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PMI、BCI与同期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万得全A疫情以来复合增速仍低于名义GDP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出口下行和历史上几轮周期的区别
【广发宏观郭磊】待确认的PPI底
【广发宏观郭磊】制造业投资的三因素框架
【广发宏观郭磊】12月PMI的四个特征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 开年财政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广义赤字率及财政的“净扩张”

【广发宏观吴棋滢】从各省预算报告前瞻全国财政预算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上海试点离岸贸易的印花税优惠政策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3年财政特征回顾与2024年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三大工程”对投资端的影响

【广发宏观吴棋滢】11月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10月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三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吴棋滢】8月财政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待新一轮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及其影响

【广发宏观吴棋滢】7月财政数据与后续两大关键线索

【广发宏观吴棋滢】6月财政数据简析

【广发宏观吴棋滢】寻找新平衡:2023年中期财政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偏弱凸显稳增长必要

【广发宏观吴棋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政策空间之一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状况约束支出强度

【广发宏观吴棋滢】从第二财政到第三财政

【广发宏观吴棋滢】当前财政状况的三个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3年财政的八大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评价2023年开年财政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吴棋滢】地方政府债务九问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2年年度财政数据的主要看点

【广发宏观吴棋滢】非税增速放缓带来什么信号

【广发宏观吴棋滢】再筑堤岸:2023年财政环境展望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2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缘何调整

【广发宏观贺骁束】12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0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9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7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走出低凹地:2023年中期通胀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5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4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3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2月复工情况与高频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广发宏观贺骁束】聊聊春节期间的高频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贺骁束】复盘过去一年整车货运量变化与同期资产表现

【广发宏观贺骁束】第一批城市居民生活半径开始恢复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社融与M1简评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新特征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LPR报价对股债的影响逻辑
【广发宏观钟林楠】1月社融与M1为何超预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贷款风险溢价与利率曲线特征
【广发宏观钟林楠】超预期降准有助于提振微观预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最新的社融与M1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新一轮PSL对经济、货币环境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11月社融与M1增速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汇率与流动性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10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新一轮化债对货币环境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9月社融尚可,年内有望继续修复
【广发宏观钟林楠】 如何看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8月金融数据对资产定价环境的两个意义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近期流动性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5年期LPR利率为何没有调整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非对称降息有何用意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低于预期的7月信贷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超预期的6月社融

【广发宏观钟林楠】适应新常态:2023年中期流动性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6月LPR报价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数据偏低加大政策升温概率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OMO利率降息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评估存款利率下调对经济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从负债端政策到资产端政策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4月信贷情况凸显稳需求必要性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利率走势与宏观指标的背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超预期的信贷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超预期的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偏强信贷对资产定价环境意味着什么

【广发宏观钟林楠】中国居民部门加杠杆:空间、动能与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实际利率水平合适”该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吴棋滢】地方政府债务九问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贷强势开局
【广发宏观钟林楠】年初以来流动性环境的三个变化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从3月EPMI看新兴产业产需比例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对“大规模设备更新”目标的定量分析

【广发宏观王丹】 2月中观景气分布的四条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的理解

【广发宏观王丹】春节假期国内宏观变化简评

【广发宏观王丹】2024年1月中观景气度观察

【广发宏观王丹】2023年企业盈利的总量及中观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1月EPMI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王丹】2023年权益行业表现的宏观和中观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从年末PMI数据看中观景气分布的六大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11月企业利润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12月EPMI

【广发宏观王丹】11月中观景气分布的四条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库存周期小幅回踩

【广发宏观王丹】11月EPMI大致平稳

【广发宏观王丹】10月中观景气度分布有哪些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三季度工业企业盈利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10月EPMI数据与短期宏观面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和中游制造引领PMI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 PPI触底带动企业利润增速修复及名义库存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9月EPMI上行斜率加大

【广发宏观王丹】过去十年哪些产品占出口比重显著提升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行业、计算机电子行业引领PMI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价格触底带来原材料类行业利润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从EPMI看8月经济

【广发宏观王丹】7月行业景气度的中观分布分析

【广发宏观王丹】利润降幅收窄,库存继续下移

【广发宏观王丹】7月EPMI显示产需仍淡季磨底

【广发宏观王丹】校准航向标:2023年中期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哪些行业支撑了景气的低位初步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名义库存进一步降至偏低水平

【广发宏观王丹】6月EPMI已低位持平

【广发宏观王丹】消费类资产超额收益时段宏观驱动历史复盘

【广发宏观王丹】景气磨底阶段的中观分布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企业库存去化加速

【广发宏观王丹】5月EPMI扣除季节性之后低位徘徊

【广发宏观王丹】4月中观景气分化进一步加剧

【广发宏观王丹】3月营收转正,盈利低位弱修复

【广发宏观王丹】复苏程度的分布:中观行业图景扫描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景气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开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偏低的原因及后续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3月EPMI显示行业修复动能有所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哪些行业在引领2月经济的修复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估算2023年GDP增速

【广发宏观王丹】2月EPMI创历史同期新高

【广发宏观王丹】1月哪些行业景气变化领先

【广发宏观王丹】复盘2022年企业盈利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大型易地搬迁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

【广发宏观王丹】疫情达峰后第一个宏观数据EPMI明显修复




陈嘉荔篇


【广发宏观陈嘉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