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深圳柳叶刀机器人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柳叶刀机器人“)宣布完成由中金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多款跨科室手术机器人产品的产业化落地与全球市场拓展,推动手术机器人产能扩充。
据天眼查显示,柳叶刀机器人成立以来颇受资本青睐,从天使轮到目前A轮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包括战略融资)。
柳叶刀机器人成立以来融资情况
柳叶刀机器人成立于2018年,
是一家深度布局脊柱/创伤、关节置换、口腔种植以及血管介入四大手术赛道的机器人企业
,致力于为医院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个体化手术计划、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术后评估等解决方案,通过自研实现了手术机器人从算法、工艺以及核心组件的全面国产化。
据官方披露,目前柳叶刀机器人已获得3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张美国FDA注册证以及多项荣誉和认可,同步已有多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进入中国NMPA和美国FDA注册阶段。柳叶刀旗下关节机器人在全球装机量超过1000台,全球手术量突破百万例,
其明星产品髋关节手术机器人同时拿下了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证和美国FDA注册证,其中搭载了自研的软组织张力定量评估系统,极大程度辅助医生完成关节置换手术的设计
。
柳叶刀在获得器械注册和准入许可之后就开始了商业化路径,据了解,除了和国内三甲医院和高校进行研究合作,
柳叶刀机器人主要海外客户群体来自南美、东南亚、南亚、东欧等市场
,目前已取得超过20台海外订单合同,有多台手术机器人在海外临床医疗中心商业化装机。
除了出海战略,柳叶刀另一个策略是抓住新一轮医疗设备更新大潮,进入县域医院和基层医疗领域,柳叶刀的手术机器人已经在县医院实现了布局,开启了区别于在传统大三甲医院竞标入院的道路。
手术机器人赛道回暖,近20家新秀获得融资
自手术机器人行业经历2021年融资小高峰后,碰上国内疫情和全球地缘冲突行情遇冷,在2024年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一方面是国际巨头的持续投入和竞争,手术机器人巨头达芬奇机器人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达芬奇系统在全球装机量接近1万台,全球手术量已经超过1600万次,同时强生、西门子、史赛克、CRM Surgical、美敦力等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不断加码重金投入;另一方面,国产手术机器人厂商批量涌现,如
天智航、华科精准、键嘉医疗、精锋医疗、微创图迈、威高、思哲睿等
企业在国产替代风潮下实现应用场景和中标突破,接连斩获融资并走向商业化探索。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24年以来,包括
柳叶刀机器人、欧畅医疗、罗伯医疗、奥达智声、慧跃医疗、磅策医疗、敏捷医疗、瑞龙外科、智愈医疗、微眸医疗、衔微医疗、湃诺瓦医疗、海每康医疗、科弛医疗、铸正机器人、巧捷力医疗机器人
等16余家企业获得融资,覆盖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眼科手术机器人、水刀手术机器人、植发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其中最大一笔来自瑞龙外科今年6月获得的来自无锡国联等多家投资机构3亿元人民币的B轮投资。
今年手术机器人企业
融资
情况 数据来源:天眼查及公开数据
据国际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6年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265亿元
(按出厂价计算)
,届时至少会涌现50家国产手术机器人公司,到
2026年腔镜手术机器人与骨科手术机器人分别以60%和12%的市占率排名前二,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将占据3%的份额,其他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等则占到25%
。
在鼓励国产替代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放宽之下,国产手术机器人品牌不断涌入市场,近两年获批的手术机器人产品数量大
约是此前7年总获批数量的两倍之多,更多的产品还在注册获批的路上。
尽管国产替代的未来格局令人期待,但摆在面前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产化降价的挑战,今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机器人招标公告显示,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IS4000CN以1300万元中标,刷新了此前1800万/台的低价。今年9月,金华市中心医院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招标公告显示,国产达芬奇机器人以1523万元中标,相比进口版价格几乎折半,价格战似乎已经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悄然打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现状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困境,通过研究海外头部企业的成功经验,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可以从核心产品自研、产品功能提升、使用习惯本地化、辅助功能智能化、耗材规模化等角度去提升竞争力,从低端竞争走向附加值创新。
无论是腔镜手术还是骨科手术、血管介入等黄金赛道,还是更为细分的眼科、口腔、植发等领域,一大批优秀企业仍在不断践行,国产机器人走在临床参与度、产品刚性、性价比、美观性不断迭代的路上,虽然商业化、产业化的道路确实任重道远,但前途无疑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