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喝牛奶的人对一鸣真鲜奶吧并不陌生,那标志性的黄色门面早已融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最早引入“奶吧”模式的一鸣,不仅是卖牛奶,更是让喝牛奶成为潮流的“推手”。
朱立科
,男,1972年2月出生,浙江农业大学本科学历。温州市一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自2002年5月开设全国首家“一鸣真鲜奶吧”,15年里,一鸣真鲜奶吧从温州走到宁波、杭州、金华、绍兴、嘉兴和台州,再从浙江走到了福建、江苏,一鸣在踏实的步伐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
遍及江沪浙闽四省市的一鸣真鲜奶吧共有1200余家,一鸣企业也因此交出了2016年销售产值18.1亿元的好成绩。
他父亲朱明春原是瓯海梧田的养鸡专业大户,全国劳模。1990年,高考成绩上重点线的他,填的第一志愿从北京农大到浙江农业大学,都是畜牧专业。当时他的选择多少令老师和同学有些不解。朱立科的班主任对朱春明说:“我们一中的学生第一志愿填浙农大的从来没有过。
”那一年,第一志愿报考浙农大畜牧专业的,仅他一人。他戏称,这叫“自投罗网”。
在浙农大读书期间,他对父亲说,教科书上说气候湿润的温州是中国奶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1992年,朱家的产业从“鸡”转到了“牛”。
1995年,他大学毕业的次年,一鸣蛋奶开发成功,“鸡蛋遇热凝固”技术难题攻克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始“一鸣”创牌之路,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推出“学童奶计划”、“早餐奶送奶到家”服务。他一步步将“一鸣”带向全新的生态农业新天地。
上世纪60年代,朱明春在瓯海梧田的食品经营站上班,但只是临时工的身份。他没有安心于现状。在朱明春
辞职之后的1979年,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当时在农村,农民的基本收入一靠养猪二靠养鸡,养猪一年才出栏,养鸡只要120天。在市场需求的引领下,朱明春不久就推出了浅笼高密度饲养技术。当时,他在自家猪圈上养鸡,一次就向鸡贩出售了200多只鸡。 朱明春回忆,他发明的新技术很快被许多农民所接受,温州地区肉鸡产量大幅度提高,朱明春也因此成为温州乃至华东地区规模化养鸡的领头人。当时,梧田区公所的16名干部,有15人在家养鸡,老百姓戏称区机关是“区鸡关”。
1995年,朱明春在得到当地政府120万元的财政补助之后,倾尽自己所有,投资400多万元创办了温州一鸣食品公司。
【原厂房】
【新厂房】
作为一家奶牛饲养及其技术服务和乳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企业,科班出身的朱立科更明白乳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他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构建起了一个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从牧场管理、牧草种植、饲料加工、乳牛饲养、奶源供应、乳品生产、市场销售等每个产销环节的可控性。
“原料奶从奶牛身上由吸奶器挤出后到进入加工厂,全程‘不见光’,杜绝了原料生产过程污染的可能性。”朱立科说,随着现代牧场的建设,一鸣从挤奶到装罐再到运输到加工车间生产成品奶,全程机械化、密闭化。
他带领一鸣率先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将现代化牧场养殖模式科学复制到奶农家里,派遣专业人员对奶农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与技术指导,在奶农中建立标准奶站、奶牛小区、牧场园区,大力推进“个体牧场+牧场园区+现代化奶站”的奶牛饲养模式,实现了奶牛饲养业向科学化、规范化经营模式转变,为温州乳业的奶牛养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模式。同时通过向奶农提供“惠农小额信用申贷”服务项目,提高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益,确保奶源质量安全,增加奶农收入,这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鸣拥有温州地区70%的奶源供应量,成为温州市最大的鲜奶生产和乳制品企业。温州市奶牛冻精供应中心落户一鸣,建立公牛谱系档案,从源头控制温州奶牛的优良品种。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许多人还沉浸在梦乡中,载着新鲜牛奶的一鸣保鲜冷链车已经到达各家一鸣门店。随后,店员将新鲜牛奶摆上货架。6点左右,准时打开大门迎接第一批上班、上学的顾客。
一鸣卖的最多的产品是各种口味的奶类产品,比如酸奶、鲜奶和蛋奶。一鸣对产品鲜度的要求很严苛。杭州莲花街一鸣真鲜奶吧的一名服务员说,店里销售的牛奶一律低温贮存,加热过的鲜奶两小时内没有售出就下架报损。
“15年里,一鸣真鲜奶吧的模样变了数次,内部的环境也几经更迭,但是小吧的核心一直没变,为每一位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产品。”一鸣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说。
几次更换门头的一鸣真鲜奶吧,如今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奶吧标准化服务体系,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一鸣黄”铺天盖地似地出现在住宅区、学校、综合写字楼、地铁站、城市综合体等,一鸣真鲜奶吧成了很多老白姓的好邻居。
为此,也有人质疑,开那么多门店,管理能跟上吗?品质能保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