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
精神分析的实践告诉我们,每个咨询师,都需要很大程度上修通自己的情结。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来访者时,更好地处理移情和反移情。
我的理解是,当我自己经历过“来访者”这一身份,才能更好地理解,
我的“来访者”在面对咨询的时候,是怎样的心理过程和体验。
仍然记得,我在个人体验中,终于说出自己的创伤经历时,是有着强烈的抵触的。
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很多羞耻、恐惧、痛苦、不安……
因为一直没机会说,不敢说,或有很多顾虑不能说,那些“秘密”伴随着的情绪也在长期堆积。
但我清晰地记得,开始感受到“好”,也恰是从那一次真正的诉说开始。
而且,当我真正袒露出自己的伤口之后,才发现,曾经以为天大的事情,回过头来看,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并且,当我得以真正被另一个人倾听、理解,共情、与深深地“看到”后,
我才意识到,原来以前的我,一直困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反复纠缠那些绝望和无路可走的感觉。
我在意识到需要离开咨询师的时候,立刻激活了“分离焦虑”。当你觉得自己已经痊愈了,思考要不要结束咨询时,可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在我心里,咨询师是否还能被“使用”,被“利用”,从而成为我的自身的一部分?我记得我的一位授课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允许你的来访者‘使用’你。”
妈妈一开始是喂养他,帮他拿东西,扶他走路的那个人。
渐渐的,孩子培养了独立性,可以自己完成这些事了,妈妈就留在了心里。
分离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真正的分离,是代表内心里真正的“有”,而不是“无”。
带着富足的体验离开,与空无一物或留有遗憾,甚至带着恼怒离开,是全然不同的。
前者,会让你真正感受到“无牵无挂”的自由,和充实的人生体验。
个人体验并没有什么秘密,仅是我们人类心灵故事中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咨询师,我更需要对自己的体验开放,自己内心的“修通”和“富足”,才能自由而不评判地对待另一颗心灵。
未经思考的人生,是有遗憾的。
当你体验过,思考过,折腾过,哭过,笑过……
也许才能真切感受到,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