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中国17家万亿俱乐部,成色如何?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20-04-03 20: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

公众微信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大国诸城,群雄四起。

在过去的 2019 年中,中国一共有 17 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 1 万亿人民币,跻身万亿俱乐部。

其中,包含了四大直辖市,五个计划单列市中的三个,广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长沙、郑州等七个省会。苏州、无锡、佛山等三个地级市。

佛山多年期盼,终于在 2019 年入围。

走在最前面,不仅意味着光荣,更意味着责任。

中国城市该怎么发展?

万亿俱乐部,方向和榜样。

城市,绝不是仅仅以大为美。还需要发展的质量,管理的水平,人文的精神,开放的气度,创新的能力等。

为此,罗天昊国与城特评点中国 17 家万亿俱乐部。以期激浊扬清,互相砥砺。

2020 年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

排名

城市

2019 GDP

(万亿)

1

上海

38155.32

2

北京

35371.3

3

深圳

26927.09

4

广州

23628.6

5

重庆

23605.77

6

苏州

19300

7

成都

17012.65

8

武汉

16223.21

9

杭州

15373

10

天津

14104.28

11

南京

14050

12

宁波

11985

13

无锡

11852.32

14

青岛

11741.31

15

郑州

11589.7

16

长沙

11574.22

17

佛山

10751.02

注:数据来源于各城市 2019 年公报等。

上海

直辖市,中国经济第一大市。

上海经济总量和人口国内双第一。商业繁荣,本外币存款 13.3 万亿。科教实力发达,产业完备。尤其是外资和国企强势。上海非公经济终于达到 52% ,超过一半。

虽然浦东被认为是深圳之后的第二代开放基地,但是, 上海更像是一个精美的管理者,而非开拓者。 上海的改革,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成果。

直辖市的地位,利弊各半, 利在获得资源,弊在地位过高,稳定压倒改革,导致锐气不足,胆略不足。 当下上海人口老化,活力减退,值得警惕。 2019 年上海人口仅增 4.36 万,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 40% 左右。低于深圳和佛山等众多广东城市。

上海难以成长出本土巨头,民营经济活力不足, 是收割者而非播种者。

上海是深圳之后,中国第二个全球创意城市,研发投入超过 1500 亿。

上海最大威胁,是开放性还不够。作为海派城市代表, 上海需要恢复百年前的开放度,而不是四十年前的开放度。

北京

中国首都,官方定义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四大中心。

一直以来, 北京集中了中国最多最重要的公共资源, 尤其是央企的一半以上总部在北京,随着雄安的崛起,将一切最优质公共资源集中于首都的模式将得到改变。 若中国进一步市场化,二十年内北京将逐步被珠三角、长三角和中部的中心城市赶超, 经济排位将从第二降低到第五名外。

作为全球第二大国的首都,北京天然具备国际性城市的霸气与自信。

北京的文化产业发达,总量全国第一,金融产业发达,存款高达 17.1 万亿。

高科技产业也发达。研发强度超过 6% 。万人发明专利达到 132 件。

总体产业兴盛,但低端产业流出迅速。

北京最几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连续减少, 2017 年和 2018 年,常住人口分别减少 2 万和 18 万。外地人口分别减少 13.2 万和 29.7 万。目前外地人占常住人口比例为 35.5% 2019 年北京常住人口再降 6000 人。

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在改革领域是相当滞后的。在部分领域,北京不仅不是改革先锋,反而是改革的壁垒。 如户籍管制,车牌管制等,成为中国管制型城市典范。

北京的奇特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城市是封闭,但是,作为一国之都,却是开放的, 中国改革的政策策源地,在北京。

改革的先锋在南海,中枢却在中南海。

深圳

中国最早的特区,改革先锋和旗帜。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偏远落后的渔村,崛起为中国最现代化的繁华都市。

深圳是中国最著名的移民城市, 净流入人口占比重高峰期超过 70% 2019 年当年,人口增加超 40 万,包容开放,容易打破利益格局,各种改革容易推动。

深圳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富有创新活力。 专利申请冠绝全国, 2008 年即成为全球设计之都,研发强度超过 4%

深圳的公共资源不丰富,没有 985 高校,本土大学生密度低。却善于吸引利用全国人才。抢人能力突出。

深圳是中国市场经济最鲜艳的花朵, 崛起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本土企业。并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入驻最多的城市之一。

2019 年,国家将深圳定为社会主义示范区,希望其成为共富的表率。

从先富开始,以共富结束,深圳承担了国家两个世代战略先锋的重任。

看几大硬件,深圳产业升级完成很好,高技术产业占比 67.3% ,全国第一,逐步建立了健全且高端的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桥通车,将深圳从陆地末梢变为区域中心。此外,国内多条铁路、高铁都过境深圳。交通得到加强。

近年来,深圳社会活力逐步有所丧失,值得警惕。

深圳逐步“内地化”,改革成本日益高涨。尤其是狂飙的房价,对深圳未来造成巨大戕害,部分产业和人才迁移。此外,深圳人均年龄已上升,既得利益逐步形成。对新兴力量产生排挤效应。进取精神有所萎缩。

市场之城,改革之城,活力之城,才是深圳魅力所在,是深圳的“元根”。

广州

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中心,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与先锋。

广州为华南交通枢纽,链接广东省内和南方的战略中心,这种地位无法取代。

两千年的广州,四十年的深圳。

这是一座长久繁荣的不落之城。无数城市起伏沉落,广州却一直挺立在一线城市中。 不仅是数十年来的改革前沿,也是百年来中国开放的前沿。积淀深厚。

广州消费繁荣,文化鼎盛。是岭南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未来粤港澳战略的中心与主导者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海洋出口。

产业:广州产业发达,无需多言。不仅如此,广州消费繁荣,在珠三角九大城市中,消费与 GDP 的比重最高。但是, 广州的高技术制造业,在广东并不强势。

人口:广州也是中国人口熔炉,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几十年一直在增加,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与包容能力。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达 38 以上 % ,在全国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三。 2019 年一年流入超过 40 万。

2019 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猛增 16.5% ,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速。

区位、交通与物流:华南交通中心,战略中心,铁路和公路交通为华南核心。广州同时是四大类型物流枢纽城市。也是华南消费市场中心。

重庆

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唯一直辖市。

重庆是西部之头,中部之尾,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非常特殊。 横跨长江经济带和西部两个国家战略区。 是长江经济带上游核心及西部战略的起点。 重庆也集五大类型物流枢纽为一体。 战略腹地广阔。潜力巨大

2019 年,成渝 “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通了重庆南向北部湾的通道。当年,东盟即成为重庆第一大外贸合作伙伴。实现对东盟出口 136.7 亿。

重庆是西南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并拥有国家级两江新区。

直辖以来,重庆的改革力度很大, 重庆的地票制度,内陆城市的“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产业模式,民众藏富的发展模式,均堪称国内楷模。偏居西部,却能够抢得“内陆开放高地” 的先机。

产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且本土部分产业,如汽车、 IT 电子信息等产业发达。

人口:重庆刚成立直辖市的头十年人口外流,但是最近几年人口回流,并且可以逐步吸引外地人。未来随着重庆经济发展,人口还将汇聚。

重庆是十大城市中唯一的人均 GDP 落后于全国的城市,但潜力巨大,值得期待。

苏州

长三角经济重镇,外向型经济的代表。

苏州经济总量超越南京,为江苏第一,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 苏州的经济特点,为民营经济,制造业为主体,多外商和港台投资,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典型。

苏州经济 总量庞大,国内前十,且产业结构完备 ,尤其制造业逐步向高端转型,在电子信息, IT 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是中国制造业的王牌之一。

苏州长期人口流入, 2018 年底净流入人口总计 368.62 万,占比 34.4% 2019 年势头削弱,仅流入 2.8 万。

苏州为港口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不算特别强势。

苏州为地级市,战略地位逊色于上海与南京、杭州。本外币存款与 GDP比值很小 ,能赚钱却财富外流。 科教文化资源亦不足。

此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 外资迁移 ,未来将严重挑战苏州可持续发展。

成都

成都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成都同时是内陆七雄之一,大西部的陆地枢纽,在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产业:成都既承接东部的产业,同时由于科教发达,人才鼎盛,也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本土产业,电子和航空全国相对领先。

人口:成都是西南城市大熔炉,净流入人口达 156.95 万。约占常住人口的 10% 2019 年当年,流入人口达 25 万。抢人大战,初见成效。

交通、区位和物流:成都是大西南的中心,区位优势突出,陆地交通发达。铁路雄霸西南。机场全国前四。成都也集中了四种类型的物流枢纽,同时还是西部市场中心,时尚之都。

成都为千年天府之国,积淀深厚。经过数十年的变革,更成就了今日的生活之都,包容之城。人口流入为西南地区第一。科教发达,也是汉藏文化融合之城。

成都还是消费市场必争之地。 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 9.9% 。十大城市中最高。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雄心毕露。


武汉

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经济带中游核心 湖北省会 中国“大陆七雄”之首。

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经济地理中心战略地位极度重要。

武汉雄踞中国高铁时代之巅, 千公里直达城市,覆盖中国经济总量的 80% 以上 。本次疫情中,武汉的交通天赋成为双刃剑,使病毒得到超常传播。未来,疫情过后,交通的天赋,应成为武汉倚重的王牌。

武汉近年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已跃升为第八,未来更久的时间内经济地位将继续提升, 最终定格为中国前三至前五。成为中国三大中心之一(内陆中心)。

武汉高校在校生全球知名,是 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 。同时,武汉最近几年推动双百战略,抢人大战得先机。净流入人口占比已超过 20% ,还需要继续开放, 争取建成中部人口熔炉。 2019 年,武汉常住人口官方公布为 1121.2 万,但 本次疫情暴露实管人口达 1400 万。可见武汉是藏人大市,武汉是否还能保持人口吸引力?

武汉是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交汇地,是中国大陆市场的中心。过去十年, 武汉的工业倍增计划十分成功, 未来仍应坚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服务业的策略,至少十年后,才能以服务业为主导, 跨越发展阶段不祥。 武汉应成为中国大众制造的一张王牌。中国大陆产业转移的战略腹地。中国产业升级的主战场。

珠三角北上,长三角西进,武汉交汇,天下之中。近十年承接产业转移非常成功。吸引的世界五百强,也超过 300 家。

物流方面,是中国顶级物流枢纽,集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大枢纽为一体。在中国十大城市中,武汉的消费总额与 GDP 的比值最高,为商界必争之地。

作为中国“大陆七雄”之首,武汉需要与重庆、郑州、长沙等内陆豪 强争夺内陆开放高地, 以改革决胜未来。

2020 年,武汉最大的任务,是恢复秩序,并重建信心。

杭州

长三角三大中心之一,浙江省会。 G20 峰会的举办城市。

长于江浙,成于上海。是均瑶等众多长三角企业巨头的选择。 上海只是收割之城,杭州却既能汇聚企业巨头,也能诞生和成长企业巨头。 最著名的是阿里巴巴。同时,杭州遍草丛生, 给予中小企业成长的机会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杭州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省份的省会,对于民营经济的包容和培养能力,无出其右。其营商环境,制度环境,在国内难有其匹。

杭州 文化产业占比全国第一 ,达到 25% 以上,足见其文化的现代与新锐,创新能力强。研发强度达到 3.4%

杭州为人口净流入大市, 2019 年一年流入达 55 万,国内第一。杭州已成博大之城。

近年,杭州逐步向一线城市进发,也成为 G20 峰会的举办城市。

泰山虽高,不可辞杯土, 杭州不可因为城市产业逐步走向高端,就削弱包容与开放精神

杭州偏居东南,在陆地交通上难以成为中心,空港不错,机场全国前十。集中了四大类型枢纽的国家顶级物流城市,同时,杭州还是中国时尚之都,消费发达。

上海太近,削弱了杭州战略地位,与南京一样,杭州目前还不是国家中心城市。

天津

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国家级滨海新区。

天津是位次下降最快的城市,从去年的第六,下降到第十。去年天津一次砍掉数千亿的 GDP 水分,可见断腕之痛。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当今中国工业重镇。基本建成经济繁荣、产业完备的城市。但是, 天津国企强大,民营企业缺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衡,过于依赖外来央企而忽视了本土产业成长。

直辖市对于天津是柄双刃剑 ,既可为其赢得众多国家战略垂青,获得更多国家资源的倾斜。但也制约了改革活力。在户籍改革,社会经济体制改革领域,顾虑重重,且近年事故频发,未能进一步发挥作用。

天津本是国家钟情的第三代改革核心,但 改革力度不够,不足以构成一个时代。雄安新区的设立,变相褫夺了滨海“新一代改革发动机”的地位。

天津既然敢砍掉数千亿 GDP ,承受排名猛烈下滑的荣誉滑落,必然有大决心。

2019 年天津有两大改革,值得关注。一是天津的国企混改,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有偿出让股权,由此,天津财政收入大增,普通民众有望受益。

二是,天津在 2019 年, 区级政府的局长,好多实行海选,而且取消事业编制,在国内力度空前。

放开手脚, 成为北方开放之城,是天津最佳出路。

南京

长三角三大中心之一,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江苏省省会

身在上海的卧榻之侧,南京利弊各半。利在借助上海的资源,弊在上海的强势,削弱了南京的辐射能力。尤其是,由于 离上海太近,南京迟迟无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同为省会,南京的民营经济相对杭州逊色不少, 经济活力不足。

南京是一个发展均衡的城市,经济发达,逼近全国前十;商业繁荣,与上海杭州抗衡;产业结构完备,信息和电子制造、汽车、医药、装备制造、计算机与通讯、化学制造等领域发达。同时,南京科教实力强劲,南京大学驰名国内, 12 所双一流。

南京 2019 年人口流入 6.93 万,能够吸引人才和青年。

虽然上海是华东经济中心与最终目的地, 但南京才是真正的交通中心,历史上千年坐断东南,战略地位非常险要。南京也是中国仅有的几个集中五大类型枢纽于一身的物流城市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时尚之都。 江南遗韵,两岸三地共追怀。

宁波

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全球第四大港口。

杭州湾大桥通车,将宁波从交通末梢,变为交通枢纽。

2019 年,宁波人口增加 34 万, 作为一个人口不到千万的城市,比例惊人,足以说明宁波的吸引力。同时,宁波高等教育几年发展迅猛,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楷模。

宁波是东部沿海开放与繁荣的象征, 民营经济活跃,产业经济发达。 服装、家电产业享誉国内。宁波是中国制造业试点城市,中国沿海高端制造业的重地之一。

宁波最难得之处是,在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珠三角强势中心城市之侧,能够独立发展, 盛开三朵璀璨之花:民营经济之花,实体经济之花。民间富裕之花。

无锡

本土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 无锡发展模式与珠三角的佛山接近。却与同在长三角的苏州迥异,无锡是苏南模式的典范。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无锡成为经济发达,产业兴旺,市民富庶的制造业王国。

跨越式发展,导致无锡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急功近利,一度遭遇挫折, 2019 年,人口增长仅 1.7 万。不过无锡积淀深厚,产业完备,未来仍将是中国制造业王牌之一。 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中心之一,是无锡未来的理智选择。

青岛

山东头牌,半岛之花,著名港口城市。

青岛的经济实力,远胜山东省会济南。 得益于计划单列市的双重优势,在经济和社会改革领域,负担小,可以更灵活,而在政治地位上,又属于副省级城市。能够获得的资源与支持,不逊色于省会。

青岛的最大亮点,是实施了名牌战略,海尔与海信,双星与青啤。均曾驰名国内。

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于胶东半岛,青岛则是半岛龙头。

青岛为人口流入地,仅 2019 年一年,人口即增加 10 万以上。

青岛为中国重要港口城市,同时也是空港、生产型、商贸型物流枢纽城市。

除经济发达之外,青岛在 城市文明,环境治理,宜居旅游方面,亦走在全国前列。 八大关、崂山天下闻名, 青岛的下水道系统,当下领先全国。

长沙

“内陆七雄”之一,湖南省会。

长沙是中国高铁时代的受益者, 汇聚四种类型物流枢纽。

长沙是 珠三角北上核心通道 ,长沙的崛起,也得益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并且得地利之便率先仿效沿海改革

2019 年,长沙人口增加 23.98 万,增速惊人。同时,长沙也是人才赢家,在大学改革中,拥有四所双一流大学。

长沙的生死战略线在南北轴心。 北向扩张被武汉阻断,南向是唯一出路。彻底融入泛珠三角战略,是长沙首选。

长沙装备制造业发达,三一,中联双雄争霸,其它如汽车等产业也逐步崛起。未来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地,以及中国中部内陆产业重地。

长沙 进出口竟然猛增 56.4% ,出口更猛增 69.9% ,创造了内陆城市的奇迹。

长沙需要与,与武汉、南昌、长沙,郑州等中部诸雄进行体制改革竞争,争取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郑州

传统的中原腹地中心,黄河生态区中心,国家九大中心城市之一。

产业:珠三角北上,长三角西进,都有份。富士康落地郑州,意义重大。郑州还吸引了无数国外巨头落户。

人口:郑州已成长为千万人口大市,且还继续吸引人口, 2019 年增加 21.6 万人。

区位、交通与物流:郑州为天下中州,区域优势极度重要,高铁千公里辐射范围雄霸天下,唯武汉可与之抗衡。同时,郑州也集中了四大类型物流枢纽,是中部重要的商贸市场中心。

郑州是一座未来之城, 随着内需振兴,大陆市场的统一,郑州前途不可限量。

郑州的科教实力,与城市地位不符,作为人口大省省会的郑州, 目前尚无一座 985 高校。双一流改革之后,勉强有 1 所。 人才问题是郑州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

佛山

佛山是一个被忽视的城市。

佛山没有山西那样丰富的资源,没有深圳那样的特区优势,也不是京沪这样获得权力垂青的直辖市,但是,四十余年的静水深流,佛山已悄然成就浩大,正是由于没有什么先天的优越条件,佛山的崛起,对于中国多数城市的发展之路,更具借鉴意义。

佛山以中国的制造业工厂而被人所知,但是,制造业多数归属“传统产业”,在全国多年来被忽视,近年中国实体经济遭遇危机,佛山却逆势上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佛山在全国的独特性,才浮出水面。

一个普通地级市,人均 GDP 达到直逼上海。世人皆言北上广,厚重少文是佛山。这座寡言的城市,隐藏着惊人的潜力。

佛山模式的核心在于四点: 坚固厚实的实体经济、强盛丰茂的本土经济、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内生式发展。佛山是中国内生增长型城市的典范。

佛山诞生了一大批驰名全国的产业小镇,以及美的、格兰仕等全国知名民营巨头。

佛山是一个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净流入人口超过 300 万。 2019 年增长 25.3 万。

佛山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交通和物流均非全国重点,不太强势。

此外,佛山的大学,文化机构等公共资源缺乏,与城市地位不相符。

2019 年,佛山进入万亿俱乐部,完成飞跃,未来关键是创新与产业升级。

佛山 作为非改革特区,实现了很多改革突破。 包括集体经济改革,大部制改革,社团自由登记等。实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堪称 中国改革之胆。

作者介绍:

罗天昊

天方智库创始人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研究员

中国城市竞争战略专家。

著有《大国诸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