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贾樟柯的铁粉,尤其喜欢早期的“故乡三部曲”。这三部里面,《任逍遥》可能相对比较弱一点,但整体风格仍然一脉相承。这些片子被说了千万遍,关于片子本身不再多说了。有兴趣仔细研究的,可以看看美国影评人白睿文写“故乡三部曲”的《乡关何处》。
贾樟柯绝对是中国导演中最热爱流行文化的导演,他片子里使用的流行音乐和各种政治、电影的背景声,几乎呈现了改革开放之后一个完整的中国流行文化史。所有的人物故事,都发生在那些声音构筑的时代背景之上。那些流行歌还直接参与了人物和故事的塑造,这在华语电影里面真的太罕见了。《站台》就简直是一部八十年代山西汾阳美国梦反讽版的《爱乐之城》!
《小武》剧照
三个片子里面,《小武》是最早拍的。但在故事时间上,肯定《站台》最早,站台描述的是整个八十年代“漂流的中国青春”。然后是《小武》,《小武》的关键歌曲是《心雨》,这首歌毛宁和杨钰莹翻唱后火遍大江南北的时间是1993年。再然后是《任逍遥》,被直接拿来当电影名的任贤齐“任逍遥”,发行的时间是1998年。
《任逍遥》剧照
从《站台》到《任逍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整整 20 年的流行文化都在这三部片里面。最近我又重看了一遍三部曲,决定按故事时间先后顺序,把片子出现的流行音乐和政治文化背景声梳理一遍。
今天先说说《站台》
:
1
《火车向着韶山跑》
影片最开始,文工团演出的是《火车向着韶山跑》,崔明亮因为汽笛声学得不像,还被训斥了。搜到的是欢快的儿歌版本,已经很人化很好听了。
随后文工团回到车上之后,广播喇叭的背景声是放着各种革命歌曲,我听不出来是什么歌,想必那个年代年纪略大点的人会有印象。那时我还没出生呢,哈哈哈,终于可以说这句话了。有一首应该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总的还是那个集体主义的时代背景。
2
印度电影《流浪者》
他们去类似文化宫的地方看的电影是《流浪者》,影片在唱那首流传极广的歌。我看到贾樟柯采访片里,他说那时他们所有人都会唱那首歌。也是那个年代无人不知的电影,我的年纪是不大了解了。又说了一句,哈哈。
3
邓丽君:《美酒加咖啡》
真正的流行音乐来了!他们三个在屋子里听台湾电台,放的是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这首歌后面又出现了一次,在钟萍去温州发廊烫头的时候。出现的第一首流行歌,必须是邓丽君啊。在听惯了“我们”开头的集体主义革命大歌曲后,突然听到那样的儿女私情个体小歌曲,真像是熔炉烤久了突然喝到一杯甘甜清泉那样。
关于邓丽君歌曲跟自己的关系,那个年代的人都有着难以磨灭的记忆。抱歉,我还是没赶上。后面不说这个了,整个八十年代我都没怎么经历过,囧。虽然不是九零后,还是比贾樟柯年轻点,他是在八十年代经历了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黄金时代。
这歌的歌词其实,“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想起了过去,又喝了第二杯。”流行歌歌词的直白啊。
4
美剧《加里森敢死队》
这个我有印象,90年代电视上还有放的。
5
谷建芬作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老婆七八个,儿子一大堆。”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这首歌虽然还是唱个人和时代、国家的关系,但是总体曲式已经很现代了,有一种时代的朝气,真好!
“200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老婆七八个。”
“七,八个你弄得过来吗?”
6
五中全会平反刘少奇的广播
为刘少奇平反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会期是1980年2月23至29日。
7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和《军港之夜》
钟萍坐在床上拿着歌本,唱了这两首歌。
8
张帝的歌
张军去了趟广州回来,拿着个录音机,放的是张帝的歌,我不知道是哪首。
9
林子祥:《成吉思汗》
这是片中第一次出现节奏强劲的迪斯科歌曲,整个气氛立刻不一样了。出现了片中的第一次非制式跳舞场面。年轻人也是在这时开始解放身体,开启了八十年代的迪斯科岁月。
后面有一个角色还唱过这首歌,“成,成,成吉思汗。”用国语喊。
10
刘文正:《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
崔明亮在城墙上弹得荒腔走板,唱《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
11
建国35周年阅兵的新闻广播
钟萍怀孕去医院做流产。广播播报的是1984年的国庆,建国35周年阅兵,阅兵总指挥,秦基伟。这时已经有我了,囧。
12
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文工团改制由老宋承包后,他们就要外出巡演了,出发的第一天,他们在车上唱《啊,朋友再见》,镜头扫过破败的街头,有些凄凉。
13
《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一段是小村子迎接他们第一次通电,整个村的人围在破败的剧台前,听文工团的人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从此步入了有电灯的生活,这样的喜悦恐怕我们是很难体会得到了。
14
《我的中国心》
这个场景太有意思了!他们在煤矿演出,一身中山装,唱《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是海外华人寄托家国认同的出发点,结果在这样一个祖国腹地,一群八十年代的文艺青年装扮成外面的中国人,唱给里面的中国人听。
这里整个的感觉,特别的库斯图里卡。
15
刘鸿:《站台》
电影的高潮,据说不少人为了这一段来看这部电影。
在崔明亮他们看到火车之前,终于在卡车里听到了标题曲《站台》。后来他们去演出这首歌,学会了电吉他,装扮也更潮了。这首歌真正是代表了一个时代。刘鸿原唱,当时内地原创的现代式的流行歌曲几乎没有。他们在深圳有一拨人,离香港比较近么,就鼓捣了一些歌,其中就有这首《站台》。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歌都搜不到,比如《站台》就搜不到刘鸿原版的。
16
苏芮:《是否》
钟萍说,尹瑞娟心气很高,还去考过省里的团,她只想跟张军在一起,哪儿也不去。结果,尹瑞娟一直没走,钟萍却突然不辞而别,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儿。钟萍走后,尹瑞娟在广播里听到的就是《是否》:“是否,这次我将真的离开你?”
尹瑞娟最后做了税务专管员,放下了所有的心气。
17
性爱教育片
这里有一个特别好玩的片段,他们几个人偷偷摸摸付了钱跑去小黑屋子里,一群人围着一个小电视机,电视剧里放的是性爱教育片。
18
邓洁仪:《路灯下的小姑娘》
双胞胎在卡车上跳舞,把那里当作一个临时的舞台,放的是80年代迪厅歌舞厅迪斯科名曲《路灯下的小姑娘》:“亲爱的小妹妹,请你不要不要GUCCI。”让人想起路内《花街往事》里的八十年代舞厅盛世。真令人怀念啊,虽然我完全没见识过。
后面还有一个通缉令播报和一首纯乐曲的迪厅歌曲。就这样,整个八十年代都在里面了。
最后出现了崔明亮和尹瑞娟一起生活的镜头,崔终于累了,瘫在沙发上。出发,站台,离开,回家。片子最后的声音,是电水壶发出的类似火车汽笛的声音,片子一开始他学不会的火车汽笛,一直在家里。
本文转载自:小老鼠自制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