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史主任司马迁
有逻辑,有功课,有段子,高强无码,1024!
51好读  ›  专栏  ›  唐史主任司马迁

回归理性,回归法律

唐史主任司马迁  · 公众号  ·  · 2022-11-26 14: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篇仅从理性角度探讨,我们如何闯关可以对价最小。

二十条颁布后,全国各地的数字,肉眼可见的增加。各地为了压低数字,执行了不少和二十条相悖的加码,加上这些加码造成了实际伤害,导致了这几天舆论情绪越来越大,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群体性事件。不管是生活还是投资,我们都不得不去认真想,后续会发展成什么样。

首先看防控,防控的核心是流调。既往任何一次成功,都是流调可以快速识别风险人群,并且落实管控。以北京为例,流控的核心是“八指”,有兴趣了解的,自己去搜。当高水平流控逐步降低标准,也就意味着封控失效。从目前看,这一节点正在接近。群众的诉求是小区解除封控,阳性和密接居家隔离。我个人是支持这个诉求的,我也是老百姓。但我们要客观认识到,一旦这一生活便利的诉求达成,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便是全面的感染。

感染是否会造成挤兑,要看峰值。以北京为例,就算2400万人口吧,不多算了。按照目前的R0,四个月传染完60%的人群,参照香港,差不多吧。这平均每一天是12万感染,如果用自然峰值来计算,大约是均数的4-5倍。也就是说50-60万单日。90%无症状(实际包括一些类流感的症状),那么均值是每天新增1万多需要医药乃至医疗照护的人,峰值是五六万。这对北京医疗体系压力还是很大的,必须发挥社区医院、分级诊疗的作用。尤其是要宣传到位,不能大家都往医院跑。

这只是测算挤兑,当然大多数人并不关心,烦这个,到自己头上能认命就行。也有一些保持理性的人,能看到这件事迫在眉睫了。在疾控措施减弱后,想降低峰值,那么只能靠每个人延迟被感染的时间,每个人都争取越晚被感染,峰值就越低,这一点,隔壁的本子做得挺好。

投资方面,现在要观察的重点是,对于生活便利的诉求,是否会被引导为对社会秩序的冲击,进而演变为生产秩序的混乱。

前面康厂的事,大家都看到了。不管中间来回来去的过程如何,最后的结果是,工人宁可走,多给钱也不留。如果这是一个孤立事件,那么问题不大。如果接下来其他代工厂也这样,果链是不是就完犊子了?

今天也有一个老哥聊了聊,他工厂这几年都是尽心尽力防控的,跟工人关系也不错。但谈到来年的用工情况时,他说,如果按照目前情况推演下去,明年年初回岗的工人不到四成。说这个话的背后,是他的越南厂,也曾经遭受过这种冲击。美国到现在还是到岗率不足。看官会说,现在封控到岗率更低,没错的,但解除封控到岗率恢复后,又会因为长期冲击而逐步下滑。暂时休克和长期下滑,不是一个事。

我们普通人的人民币资产底层,实际上一半是房子一半是制造业。房子啥样大家看到的,如果制造业再被冲击一圈,高效供应链几个季度紊乱,那么资产角度,是要大打折扣的。

所以,作为对自己财产负责任的人,这个时候,要界定自己的行为边界,不去做会冲击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的事情。诉求是生活秩序的恢复,那么用法律武器来反对层层加码,用二十条来反对乱作为。看官会说法律没用,随着社会舆论的变化,会有用的。北京这几天,很多小区都是抠条文来解封的,相信大家要是关心的话,也能看到。其他地方法治氛围可能不如一线,但只要做的人多了,会起作用的,会有个过程。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要跳出法律框架去冲击生产秩序、社会秩序。恢复理性,才可能找到法律的作用。

我们要修好一个水龙头,而不是要拆房子。不要忘了繁荣和发展才是我们最终的诉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高校人才网  ·  西南政法大学2017年引进70名人才公告
8 年前
气质女人  ·  身材和修养有半毛钱关系啊?
8 年前
携程每日特惠  ·  樱花地图‖ 全球票选Top10最佳赏樱地点!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