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普京:乌克兰不过是幌子 ·  14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拜登正式道歉”,一开口却…… ·  昨天  
参考消息  ·  用麦当劳较劲 | 参考漫谈 ·  昨天  
参考消息  ·  商务部:对这些国家100%“零关税”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我在一场浮世绘原画展上见到了微信公众号里的X博士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9-09 11:17

正文

汤博

2017年9月1日下午4点左右,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M50创意园区 Liang Project 空间内,一场名为《修罗之花》的浮世绘原画展览正在进行。8位观众分散各处,我进去后,观众数变为9个。这是目前上海艺术市场里比较火爆的展览,有不少观众是从外地专程赶来,逢周六日,展馆还要限流进入。

展览现场

策展人叫霍启明,此次展览的全部作品皆为他个人收藏,他有另一个名字更为人所知 —— X博士。他以 “X博士” 命名的微信公众号如今有近50万粉丝,已是商业化运作。有些文章结尾处,会多附一个说明,大意为这是个很酷的号,从黑魔法到摇滚乐,无所不包。公众号里内容可读性较好的多为历史类,这与他专业相关;他也写小说,写完发在公众号里,阅读量不好不差,没有爆款,也没有十万加。

我之前没见过 X博士,也没有搜过他的照片。想象中,这公众号的拥有者应该是个熬夜过多清瘦的中年颓男,见面才发现是个圆滚滚的胖青年。他助理常鸣箫告诉我,X博士1988年生人,不过他微博资料写的是1991年,倒也无所谓了。

很难给 X博士定性,以及如他这类的自媒体大号。曾以为他们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必须时时追踪热点,高速反应以赢得流量及内容上的红利;然而恰恰相反:自媒体巨大的商业价值倒推着它的商业化操作,而商业化操作体现在制度的合理与高效,这是一种管理者的思维。在我和 X博士的整个采访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艺术爱好者、自媒体写作者三种身份总在不断转换。他是历史系毕业,有个人史观,这种史观贯穿于他对艺术的喜好和评判,而当我更想要把他看作一个艺术爱好者时,他又告诉我,对资本的利用和管理也是一种艺术。

X博士公众号里的小说

X博士最初开设公众号,是为了发表自己的小说《北方故事》系列,这个系列是他的长期写作计划,他希望篇章独立,挽歌北方。公众号里有严肃文学分类,目前已收录四篇,皆为他作。《北方故事2》写于2014年,最初发表在网易文学旗下国风中文网,并于当年获得作品奖。如今,这个系列的更新频率为年更,最近一篇发表于2016年。

X博士想在今年多招一些人,扩大内容团队规模,也要涉足其它领域。这次展览有锻炼团队的目的,不想仅仅做线上内容,也希望有线下的输出。他很忙,采访时间一而再的变化或许可以作为佐证。文学创作不是他的生活首选,如今他对北方的情感,双雪涛的小说作品给予了一定的满足。

双雪涛部分小说作品

此次展览说明中写着:浮世绘是极端美学,极端的静谧和极端的暴烈,静谧之美影响了欧洲的印象派,暴烈之美影响了平面设计、武士电影和热血漫画。极端和暴烈交织在他对浮世绘的喜好上,他即被《水浒》系列的暴力美学所惊艳,又为二条皇后的私奔所动容。他说相比《水浒》系列,二条皇后这张作品并不名贵,但每次看都很感动,有一种悲凉在里面。

这是X博士第一次做线下活动,观展人数超出了他的意料,仅门票便可收回成本。他还想在展览的基础上做些延伸,比如组织日式传统纹身的活动。而在这种商业嗅觉的背面,他仍有历史研究者、艺术爱好者的心境:“日本一直孤悬世界边缘,虽受汉文化的影响,但独化出自己美学的观念,这种美学观念已无关民族,你只会惊叹于它的这种美。”

展品 木曾街道六十九次之内 歌川国芳 图片由霍启明团队提供

似乎浮世绘总会与上海发生联系。2006年,上海女作家须兰出版艺术随笔集《黄金牡丹》,其中《好色》一篇便是写浮世绘,是难得的佳作,也是很多喜欢浮世绘的人的最早启蒙,“……有一个能剧演员出身的画师东冽斋写乐是异数。他在十八世纪末的作品几乎全部运用奢华的云母亮粉版发行,他的名作《演员市川》背景玄黑,隐约闪着光亮……我看《演员市川》的黑白图总有会心的微笑,总以为那是写乐自己的画像:他不小心露了真迹,不是那类似微笑的表情,而是生硬的眉眼,顶好笑地瞧着,什么都不在乎。

这样的画才配得起那样近似挥霍的绘制法,像世间浪子散尽家财恩怨之后对人事有着熟络,亲昵,不计前嫌,不问来由的爱恋。然而这样的爱恋也是空洞的。写乐的黑白图,无欲则清刚霸道。” X博士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对浮世绘感兴趣的?我说就是从须兰这篇文章开始 —— 不过现在该我问他了:

须兰艺术随笔集《黄金牡丹》封面 图片源自网络

VICE:你自己对浮世绘的定义是什么?

X博士:前卫的、超越当时时代的、对后来艺术(印象派)颇有影响的,又非常符合现代审美的一种东亚艺术。

右为浮世绘著名画师歌川广重名作江户百景――龟户梅屋铺 左为梵高油画仿作 图片源自网络

收藏浮世绘要花很多钱吗?

浮世绘是很小的收藏分支,处在收藏市场边缘,价格相对便宜。买浮世绘的多是为了收藏,交易空间不大,也就没有啥大市场。美国和欧洲藏有大量精品,那些价格很高,之前去意大利玩,在米兰看到歌川国芳的名作,要价40万欧元。我收藏是精细消费,我觉得不值这价就不会买。

收藏的过程难吗?当你的目标越来越明确的时候?

很多作品都是私人珍藏,难以见到,收集多是靠缘分。之前有观众问我,为什么没有谁谁谁的作品啊,我都跟人解释:首先,那些作品很贵;其次,那些作品也不算你挥舞着钞票就能买到的 —— 这次展品有两件是复刻版,也是这个原因。鲁迅那么有钱,他收藏的浮世绘都是复刻的,也买不到原作。

鲁迅的浮世绘收藏 图片源自网络

这次展览肯定不是你全部藏品,你挑选的规则是什么?

其实是根据场馆空间决定的,场馆空间只能放80幅,然后我就按照那修罗和花的主题,各个时代的抽一点,这次展的作品时间和风格比较立体。

第一张收藏的是什么?这次有展出吗?

两年前我去京都玩,在二条城的一家中古书店里,第一次看到浮世绘的实物。当时几张画搁在书店门口处,品相很差,都特破,还有洞,颜色也褪了糊了。但也便宜,只卖几万日元。那是明治末期的开化绘,画面内容是讲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贵族穿上西洋的衣服街边闲聊。这不是最好的品类,跟现在的展品比有点没法看。

展品 当世好男子传 歌川丰国 图片由霍启明团队提供

从那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了?

对,后来胆子就大了,见到卖浮世绘的店进去跟人白话白话,我学历史挺有好处的。我又能讲点英语,浮世绘画家名字都是罗马音发音,有时候一聊,老板觉得你懂一点,就会拿出一些珍藏的给你看。

这是你的主要方式?

在日本,浮世绘是衰败的国粹,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现状很相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些藏家没有子孙,有子孙的对此又没有兴趣,这玩意儿真是后继无人了,就给懂的人结缘吧。展览中有一套《江户十美男》,这些人是江户时代的十大豪侠,都是武士、浪人,每个都有历史原型;我看日本历史我知道几个人,我跟老板白话白话,他觉得我还行,就卖给我了。

展品 江户十美男 图片由霍启明团队提供

办展览有满足感吗?通常炫耀财富、炫耀知识都能给人带来满足感。

收藏多了,就感觉自己保存了人类精华一样。但我不想靠浮世绘发财或者成为一个著名的大藏家 —— 我就是喜欢,以前没有能力,就在网上看看,现在买些原作。我挺有版权意识的,小时候听音乐,打口带和网上都听,现在我都会把他们的黑胶买回来。

展品中你个人比较喜欢的系列?

歌川国芳的《水浒》系列我一直特别喜欢,第一次在网上看到的时候,真的被震撼了,那种美非常像日本的民族性格。《水浒》系列是我随后也想多收一些的。(他后来还告诉我,小时候收齐过全套的小浣熊水浒英雄卡。)

展品 水浒传系列 青面兽杨志 歌川国芳 图片由霍启明团队提供

展品 水浒传系列 赛仁贵郭盛 歌川国芳 图片由霍启明团队提供

不会买到假货吗?

基本上不会。除了大师的名作,大量浮世绘单价不高,也非艺术市场里热门品类,艺术品造假都是靠利益驱动的。而且,浮世绘的制作一直沿袭古法,要靠画师、刻板师、上色师三类人的合作。所以说它的工艺流程比较原始,对技术要求很强,而产量又很低,单价也不高,作假就太不值了。

浮世绘刻板工艺 图片源自网络

如何看待日本和它的文化?

日本这个国家很特别:一般研究历史,看侵华史都是从1931年开始看,但我更愿意从明治维新开始 —— 明治维新奠定了军政府疯狂的基调,无限的冒险,无限的赌国运,战败是必然的。1945年战败之后,军国主义的狠劲非常衰弱,在三岛由纪夫自杀的那一瞬间,这种百年的狂热便彻底结束了。到了昭和末期(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已经走向了现代,高仓健、黑泽明、三船敏郎这些人是文明社会的豪情男儿 —— 如今他们渐渐离去,剩下的就全是二次元了。

高仓健主演电影《昭和残侠传》海报 1965年 图片源自网络

很多人抵制日货时会很狂热。

我觉得中日关系没有什么可聊的,相比之下,我更关注中朝关系。

你怎么看朝鲜?

朝鲜肯定是东北亚局势最不安定的一个因素,但我又很喜欢朝鲜的画,虽然艺术收藏里这些画没有任何价值,但是我真的喜欢,因为理想而奋斗的那种感觉还在。

无论朝鲜还是日本,骨子里似乎都有一股狠劲。

在日本的传统秩序里面,你要是不刻苦,不专业,很容易被人家看不起,我觉得东亚性格都偏这个特点,朝鲜人也是这样,只有中国好像把这个忘了。前几天还有个藏家说,日本人刻30年板儿才能出道,这在中国简直不可想象,因为三十年的时间,可能时代都变了,没人敢拿三十年苦练一个东西 ——  三年倒一批大企业了都。


下拉页面欣赏更多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