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仿佛是个讨嫌的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至少那些总把自己放在家长位置的传统媒体肯定是这么想的。
近几日,他们的嘴上就有风暴的味道。
10月23日,人民网四评自媒体乱象:让「臭脏黑」的套路再也没市场;
10月23日,新华社刊文:千字10元,靠改头换面做成大号——揭秘自媒体地下「洗稿」产业链;
10月22日,《新民周刊》发文:自媒体黑幕背后「连锁反应」远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10月23日,《新民周刊》刊文:地产自媒体敲诈勒索触目惊心,有公号年入千万;
乱象、臭脏黑、黑幕、揭秘、触目惊心、没那么简单……
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不知道的还以为说的是美帝国主义的布鲁克林黑人区呢。
一个体面的自媒体断断不会把上述词语用到标题中,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标准的「标题党」,会被同行瞧不起。
媒体监督别的行业已然掣肘,坊间隔三差五大呼调查记者已死,那媒体只能监督媒体了,媒体监督媒体还能做成封面报道,也是奇了怪哉。
凛冬降至,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还想着蚕食彼此,真是可怜之极。
饶是如此,我们还是要看他们提出的是不是真问题。不妨一一做拆解。
先说人民网。
人民网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一些臭脏黑自媒体账号追名逐利不择手断,娱乐至死没有下限,套路用尽,机关算尽,已经到了无法无天、自取灭亡的地步。」
说真的,就是把阿表一炮轰回到文革时期,不让我喝一斤二锅头,都写不出如此龇牙咧嘴的文字。且不说毫无汉字的美感可言,你诅咒发誓撒泼干嘛呀?
而且这种文字看似来势汹汹、打打杀杀,实际上毫无力量,因为都是口号。换成任何一个指代对象,读起来也没毛病。譬如:一些主播\网红\艺人\猫狗,追名逐利不择手断,娱乐至死没有下限,套路用尽,机关算尽,已经到了无法无天、自取灭亡的地步。
喊口号是智力上的偷懒,一个体面的、勤奋的媒体应该用大量实证做论证才能服众,否则,又和自己笔下批评的那些自媒体有什么区别呢?
何为臭?何为脏?何为黑?不需要说明吗?贴个标签就大功告成、就开地图炮,那和自己笔下批评的那些自媒体有什么区别呢?
我写评论,向来主张一事一议,主张在新闻事实基础上发表观点。我实在建议人民网再操作此类选题时,先说事,譬如某某写的《嫖娼简史》是「脏」,然后论述「脏」自媒体是如何「伤天害理」的,最后文末可以上风清气正的价值论。
不这么做,鉴于人民网是「喉舌」的身份,只会让自媒体自查自恐,又因标准不清晰而惶然无措。
喊口号就容易泛泛而论。譬如人民网的文章中有一段:「冒充知性姐姐、先知大叔欺骗单纯读者……」
我没猜错的话,这拳打的是「情感号」。实际上我无法验证一个情感博主是不是「抠脚大汉」冒充的「知性姐姐」,也实无必要,因为对于读者来说,情感难题得以解惑或慰藉,目的已然达成,即使读完毫无收获,他也完全有取消订阅甚至给予负面评价的自由,个体感受、个体评价太正常了。至于「欺骗」,你不能说开个情感号,给饮食男女抓方拿药就是欺骗,得抓到「实」才行,骗财还是骗色?实质性损失是什么?
臭脏黑、冒充、欺骗、单纯,这些都是文学化的语言,离法制和规则都很远。人民网应该吁请自媒体平台制定清晰的规则、条例。譬如人民网文章中批评的自媒体「贩卖焦虑」。那么规则就该告诉自媒体:什么叫焦虑?什么叫贩卖?什么叫贩卖焦虑?贩卖焦虑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不然的话,我某天发文说「房租太贵了,现在年轻人真不容易。」在我看来是生活分享,在人民网看来就是「贩卖焦虑」、就是「脏臭黑」自媒体,我冤不冤呢?
所以说,人民网的文章空有口号与排比句,让人有自媒体的局部乱象是全局乱象的观感,文学化的词语更像是扣帽子、贴标签,对行业的指导作用、警醒作用可以说是零。
我说句大不敬的话,人民网真该学学自媒体的写作方式了,大信息量、海量素材、不惧点名、由点及面、夹叙夹议、不喊口号。
再说说新华社的文章。这篇文章我接受了国社记者的采访,并提供了一些采访线索。看了成稿之后,我觉得新华社的记者基本功还是扎实的,把「洗稿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摸清楚了,有事实基础,有从业者声音,有法制方面的关照,也有平台责任的理析。
最难能可贵的是,新华社的这篇报道保持了新闻伦理上的克制,没有口号,没有扣帽子,没有扩大化,也借专家之口给出了现行背景下「洗稿」的解决之道。
如果按照人民网的思路去操作的话,可能会变成这样:深度揭露自媒体乱象,利欲熏心道德沦丧心智迷失,千字十元就能成月入百万大V。
最后说说《新民周刊》的文章。不提了,四个字:能力低下。标题极尽贬损自媒体之能事,打开一看,把直播网红、学习类APP、即刻APP那些风波都归到自媒体头上了,你标题应该叫《中国移动互联网触目惊心的乱象》啊!想编排自媒体,你们他妈的要是素材不够,虚心请教表哥,我可以提供一些。做这个报道的人来自媒体公司上班,恐怕试用期都过不了。
再说他们写地产自媒体敲诈勒索那篇,你还写啥啊,你当务之急不应该是去报警吗?
坦白讲,自媒体行业确实有一些臭毛病,传统媒体喊了好几年转型,最后有一些确实羞羞答答的提臀转胯过来了,但自媒体好东西没学到,学自媒体坏毛病却来得很快。譬如澎湃新闻。(看图)
一字一个感叹号,这般抽风,是一些自媒体的坏毛病吧,「无限期」整改说成「再也不见」,这般夸张、造谣,也是一些自媒体的坏毛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