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高精度生物3D打印水凝胶,解锁生命健康多场景应用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瞿金平院士/卢翔副教授团队AFM: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黄渤海实验室/兰州化物所马延飞、吴杨 ... ·  5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深圳先进院刘凯研究员等 Nat.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Nature: 酶诱导矿化水凝胶 可媲美软骨皮肤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17-03-12 13:27

正文

动物的软骨和皮肤由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水组成,同时具有高达 100 兆帕的弹性模量、坚韧并且不易断裂(断裂能高达9000 焦耳/平方米)。这些特征使得这些生物材料在物理上优于现有的合成水凝胶。最近,在合成强韧水凝胶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双网水凝胶实现了皮肤似的韧性,并且无机-有机复合材料显示出更好的性能。

然而,这些材料由于其具有的韧性而具有很高的拉伸性;在刚度方面,合成水凝胶无法与它们的天然对应物竞争,最好的实例仅具有10 兆帕甚至更小的弹性模量。Rauner 等人曾描述了含有碳酸钙的水凝胶的酶诱导沉淀与结晶,但所得的材料是脆性的。这次他们报导了酶诱导形成非晶磷酸钙纳米结构,均匀分布于聚合物水凝胶中

 

Nicolas Rauner等将包埋有碱性磷酸酶的聚合物水凝胶,在CaGP(甘油磷酸钙)缓冲溶液种,加入0.2mol·L-1三乙醇胺,将pH调至9.8,在室温下,进行矿化。矿化后的凝胶,实现每平方米 1300 焦耳的断裂能,该值优于大多数已知的水溶胀合成材料。他们还能够调整其刚度可以高达440 兆帕,远远超过软骨和皮肤。

图文速递:

Figure 1.酶诱导不同的聚合物凝胶矿化

a)PDMA-l-TEG网络的钙化过程。制备了三种具有不同聚合物网络(PHEA-l-TEG, PDMA-l-TEG和PAAm-l-MBAm)的薄膜,通过光聚合引入了碱性磷酸酶。然后加入2-甘油磷酸钙(CaGP)钙化溶液。随着时间的增加,酶催化CaGP的脱磷酸作用,将钙离子和磷酸根留在聚合物网络中,呈无定型结构(图中白色圆圈)。这些薄膜由透明变为乳白色,表明发生了矿化作用;

b)PHEA-l-TEG, PDMA-l-TEG和PAAm-l-MBAm网络的应力-应变曲线;

c)三种网络的最大杨氏模量(蓝色)和断裂能(红色),这些实验至少有三个平行样,所有数据都是平均值,误差线代表标准偏差。

d)PDMA-l-TEG网络钙化7天后的断面扫描电镜照片;

e)PAAm-l-MBAm网络钙化7天后的断面扫描电镜照片。

Figure 2.酶和无机质在水凝胶中的分布

含0.4wt%固定碱性磷酸酶镀银水凝胶在矿化之前的透射电镜照片:

a)PHEA-l-TEG;b)PDMA-l-TEG;c)PAAm-l-MBAm;

d)PAAm-l-MBAm矿化3天后的杨氏模量(黑线)和溶胀度(灰色虚线)测量值;

e)PDMA-l-TEG矿化7天后的扫描电镜照片;

f)PAAm-l-MBAm矿化3天后的扫描电镜照片。

Figure 3. 水凝胶的力学性能


a)在室温下钙化的PAAm-l-MBAm的杨氏模量(柱状图)和缺口试样的断裂应力(红线);

b)相应的PAAm-l-MBAm复合物的断裂能(柱状图),其中无机组分(磷酸钙,CaP)的含量标注在柱状内部,干燥状态(上)用质量分数表示,溶胀状态(下)用体积分数表示;

c)含EDPOA的PDMA-l-TEG复合物矿化7天后的杨氏模量;

d)含EDPOA的PDMA-l-TEG复合物的断裂能(红色)和杨氏模量(蓝色),钙化时间:0wt%和7wt% EDPOA为4天,1wt%,2wt%和5wt%EDPOA为3天,10wt%EDPOA为7天。这些实验至少有三个平行样,所有数据都是平均值,误差线代表标准偏差。

Figure 4. 透明的超硬复合水凝胶

室温下矿化7天的含a)1wt%;b)2wt%;c)10wt%EDPOA的溶胀PDMA-l-TEG网络,下面对应的是各自的扫描电镜照片(大图)和选区电子衍射照片(小图);

含10wt%EDPOA的PDMA-l-TEG网络在d)水中;e)钙化溶液中溶胀7天;

f)圆圈状的含2wt%EDPOA的溶胀PDMA-l-TEG钙化7天后,可以承载100g。


参考文献:Nicolas Rauner, Monika Meuris, Mirjana Zoric, et al. Enzymatic mineralization generates ultrastiff and tough hydrogels with tunable mechanics[J]. Nature, 2017.DOI: 10.1038/nature21392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整理自新材料在线 材料人网。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我们的微博:高分子科学前沿欢迎和我们互动

在菜单中回复交流群”:可加入导师学术群企业界一系列技术交流群

投稿 荐稿 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