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次想好好学习喝酒,是过年回家的时候。
被体检报告警告了的爸爸在角落里藏起了邻居和亲戚送来的自酿烧酒以及半箱啤酒,压不下酒瘾的他决心改走养生路线,备齐葡萄酒杯和器具,也购入一整套茶具,没班的假期就这样交替着消磨下午和睡前的时光。
截图:日剧《家族的形式》
“老爸,我回来了!”踏着夜色进门,大半年没见的爸爸,正以我不熟悉的姿态托腮转着红酒杯。他一脸温柔的笑意,问我
“要不要陪老爸喝一杯”——
毕竟我们酒友的关系从我4岁起就牢固建立了,虽然都是他坑蒙拐骗在自己喝酒时叫我尝尝“好喝的东西”,还必须喝一口以助于今后社会人才的培养。🙃
带着刚回家亲情指数满点的温柔,我放下行李箱,坐下来看他熟练地旋进木塞,开了瓶葡香四溢的新酒。装模作样地学他摇晃几下,倾杯入口——我*,怎么这么难喝!
截图:日剧《不能结婚的男人》
如鲠在喉地吞下嘴里这口,下一秒就向爸爸发牢骚。他却不过是在哈哈大笑后,摸摸我的头说:“小孩子嘛,喝不惯很正常的”,继而开始缓缓讲述葡萄酒的来源、为什么它好喝、又为什么爱喝。
截图:日剧《Legal High 2》
那些神化般的形容词和专业术语却像隔着一条银河,不疾不徐地砸向我,
也让一知半解的我有些落寞,想要恶补功课当我这个50岁哥们儿的真酒友,没有代沟随性交心一起变老的那种。
2
容易三分钟热度的自己,却将“好好学喝酒”这件事奇迹般地延续到了已离家工作的今天,原因是:
怎么我的同事也这么爱喝酒啊!
卡在下班前一分钟的微信响起:“今天去喝酒吗?累了。”
午餐时有声音从吧台传来:“我带了瓶不错的酒,有兴趣的来喝啊!”
截图:日剧《东京白日梦女》
甚至大早上的刚开工,leader已经用纸杯倒满十几杯的精酿啤酒分给我们喝了,大概是秉着振奋精神、好好工作的名义吧……
就连朋友圈的一众好友们,也像约好了似的,“xxx附近约火锅,一个人吃好无聊一起来聊天啊”的文案,在新一年都慢慢改成了
“有没有人今晚约个喝酒啊,坐标xxx附近”。
截图:日剧《UNNATURAL》
3
“照这势头,不会喝酒简直就要寸步难行了!”
猛吸一口排队一小时、在北京被视为珍稀物种的一点点奶茶,我这样想道。
抱着下周一定要出去喝一杯,开心地喝一杯,知道自己在喝什么地喝一杯的决心,上下班的公交、吃饭后的午休、蹲马桶或是睡觉前都成为我猛刷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知乎的补习时间,但是问题来了……
截图:日剧《东京女子图鉴》
这些人喜欢喝的简直太不一样了!
A爱喝葡萄酒、B痴迷精酿啤酒、C则老惦记五颜六色的鸡尾酒、追日剧的D又喜欢小酌几口清酒、而家里年长的EFG则对白酒烧酒虫酒情有独钟。
截图:日剧《火花》
众口难调,我也不是要成为酒领域的超级大专家,想跟谁都能喝上几口聊上几句的愿望真的这么难实现吗?就没有个迷你小百科,让我什么酒都能涉猎一些吗?
结果,还真让贪心的我找到了!
是一本书。
4
刚翻开,一张海报掉落——「酒与健康」……过度饮酒的风险、酒的热量以及如何科学饮酒都写在上面了;嘿,正适合我爸。
粗略地像点钞一样扫了几眼,
230多页的厚书内容很多
,分的章节挺有意思也挺明朗:第一章讲啤酒和葡萄酒、第二章讲鸡尾酒、第三章讲了一些发散的内容,比如喝酒文化和有关酒的食谱什么的。
书的最前面有
长长长长的一张拉页
,密密麻麻列着世界上快30种酒,都是平时我常听到名字,但不太具体了解“它是什么”的酒。
还有一本可以单独撕下来的
别册
,专门把中国传统酒和日本的烧酒与清酒单列了出来,一样介绍得很全、干货挺多、插图也形象又漂亮。
当时的我的确是冲着书名去的:
《酒的全事典》
,来自品牌「食帖」。封面还是一摞各式花样的酒,再加上腰封上大大的“100种酒”的字样,没有不买不看的理由了。
接下去的周末都被用来窝在沙发看这本书了,粗略算了下全书介绍的各种酒:嗯,100种,诚不我欺。
抱着“学知识会让人头痛”的本能,首先看的是较为轻松的采访部分。
世界美食美酒博览会主席:爱德华·君度、中国高级侍酒师:李美玉、日本丸冰大师:铃木隆行和很多专业人士的对话都不枯燥,我从中感受到了这些人是真正喜爱着酒的,酒是能让他们开心又实现自我价值的东西。
“ 我觉得自己有点介于
勃艮第红酒和北隆河的西拉之间 ”
——李美玉
编辑稿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如何认识各种类别的葡萄酒、又如何品鉴与存放葡萄酒、如何从瓶子瓶塞和酒标辨识它们。
鸡尾酒部分就更丰富了,调酒师们的工具都一一做了介绍,连手法也讲到了。结合专业调酒师在书中介绍的经典酒调配方法,下一步作为读者的我可能会去开个酒吧……
文化部分很有趣,酿造酒、蒸馏酒、调制酒这三大类酒的原料大不相同,还让我知道了
各国喝酒文化的差异
,下次跟外国友人喝酒不会踩雷了。
当然,那些和酒相关的食谱杀伤力也很大,看得我恨不得搬空超市备齐工具,立即上手试一试。
书看完了!内容太过丰富以至于说了这么多,似乎也没有说全。拿腰封上的一句话说:
上帝造水,人类造酒——我觉得不喝一口太可惜了。
虽然最开始是抱着被动的原因去了解酒的,但细细读完《酒的全事典》,
发觉喝酒真是件奇妙又让人快乐的事啊。
它似乎隐隐约约有着一道门槛,我更是想要感谢“未成年人不可饮酒”这条规定的存在:酒的真正滋味,就让开心或不开心的成年人去一饮到位吧——
要想拯救年轻时对酒的坏印象,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好了,这就打开微信,主动向很久没约的朋友发出邀请:
明天下班一起去爽快喝一杯吧!
希望他能接受还不胜酒力、喝醉时会絮絮叨叨什么都说的(可爱的)我。 :p
🍷
一起看《酒的全事典》
一起爱上喝酒
🛒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立刻入手食帖新书《酒的全事典》
🔍
京东/当当/亚马逊/天猫/淘宝/全国书店
搜索
“酒的全事典”
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