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Thomas Eakins
早上在后台看到一条提问很有意思,很个体又很普遍,给了句结论性的回答。
现在展开论述一下,希望帮助这位读者下决心,也能帮许多面临同样选择的读者。
提问大概是:一对90年生恋人,男生在广州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房价大涨前按揭买了一套,现工资可覆盖房贷与生活。女生在福建龙岩的三甲医院工作。女生去广州找工作,得付几万违约金,也未必能找到三甲医院,男生卖房回龙岩,找不到对口工作,可能得改行。该如何选?
我结论性的答案是:我对广州与龙岩都很了解,别回龙岩。
现在说一下理由:
广州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一线城市,我在那儿生活工作过两年。
十多年前,在广州与厦门的选择中,很难取舍,后来还是选了厦门。今天抛给我同样的选择,估计还是很难取舍,最后还是会选厦门。我还是爱厦门多一点点。
福建龙岩,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从出生到离开,我在那儿呆了20多年,是三四线城市,现在坐动车,从厦门到龙岩,一个多小时,像从市中心到达郊区,我一般选择最宽敞安静的商务座,时间刚好写篇文章,连工作都不耽误。
像一切三四线城市,龙岩硬件已经不错,大楼看起来也没什么区别,凭借发达的电商,年轻人的衣着打扮,也和一线城市差异不大。
但厦门的房价排在北上深之后,是龙岩的七八倍;厦门的房价几年都在涨,房子还不够卖,龙岩的房价几年都不涨,甚至在跌,大把房子等着卖。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价值很难填平。这就是城市化的趋势与规律,马太效应,强者恒强。龙岩的富人在厦门买房子,逐渐全家迁徙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还没听说过卖了厦门房子去龙岩安家的。
人一生的目标,不外乎财富、机会及下一代更高的起点。热点城市,依托其更细的分工,更高效的交易,更大的市场,个人的见识、能力得以倍增,是放大器。
顺着城市化的趋势和规律,事半功倍,轻舟已过万重山。当然,有特例,一定会有人在评论里怼我:这些我都不在乎。我尊重你的选择,我只是在谈规律。规律不因人的喜好转移。迟早,大多数人口将避开种种阻拦,汇集到热点城市。
广州回龙岩是逆潮流,龙岩去广州是顺潮流。此刻只是擦肩而过,十年以后,几乎无法对话了。
龙岩是有个性的三四线城市,出了很多人才:人人网、饭否和美团的创始人王兴;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巅峰期《南方周末》名记、雪球财经创始人方三文;微信自媒体大号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中国城市化进程先知先觉者童大焕。可能还有些强人,我并不知道。
这些人毫无例外,离开了龙岩。
福建的简称是闽,有人笑称,福建人的命运是必须出门,出了门,才能成为大虫。沿海的福建人,历来胆大敢拼,闽南三角,早就是财富聚集地;龙岩所在的闽西,倒是偏保守,不想离开家,见过太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被家长拖回门里,当一只小虫,原本,他们是有机会成为王兴方三文的。
出门成大虫,何止是福建人的命运,是所有人的命运。
三四线城市的孩子,去热点城市工作,成本就是一张票,几个小时路程。为什么很多人动不了身?天赋教育都不输人,为什么人生输得那么惨?
那是他们身上有很多透明的橡皮筋扯着他们。
今天当事人的女朋友,那位在龙岩当医生的姑娘,她能如愿去广州吗?
未必,她可能是独生女,父母根本不愿放手:为什么要去广州,人生地疏,龙岩到处是亲朋,办事多方便!
她的亲友圈多半会劝阻:广州房价贵,压力大,语言还不通,何必吃这个苦呢?
每一个劝阻,都在她身上系上一条透明橡皮筋,意志力和行动力没有强到扯断所有透明橡皮筋,很快就会被扯回去。
这是天生的不平等,三四线城市以下的孩子,力量必须更大,因为你起跑时阻力更大。
但愿这姑娘的父母也是我的读者,能够放她去广州,两个孩子在广州的起点已经很好,有了房子,这像火箭第一节推进器点燃,以后就是更快的速度。
推荐阅读:我为何反对感恩教育
上篇文章:被嫌弃的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