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鸿雁来:
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
玄鸟归:
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群鸟养羞:
其他百鸟开始存储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诗词】
白露
杜甫(唐)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秋露
雍陶
(唐)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蒹葭
(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农谚】
-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
棉怕白露连阴雨。
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但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市民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本文图片符合CC0协议,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取得联系
▼
热烈祝贺
中国“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