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重磅招募|X-Challenge2024 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公开课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 2024-05-17 09: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X-Challenge2024重大挑战性问题现已全面揭晓

大导师团队将会领衔菁锐导师陆续开展公开课

进行问题揭秘及解读, 同时开放互动讨论

本周, 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

汤敏参事团队带来的课题

欢迎拥有创新想法的你,加入我们,一起解锁未知!

AI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AI技术不断迅速发展与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与探索, 在这条路上,我们都会有更多的机会与突破,你准备好了么?



1

领衔导师


个人简介:

1982年武汉大学数学系学士,1989年美国伊里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获经济学硕士、博士;曾任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家,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任首席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现任乐平基金会理事长,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兼职教授,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社会创新项目组顾问,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国教育30人论坛、中国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发起人。2011年2月-2024年2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研究方向: 社会创新、宏观经济、创新教育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宏观经济与社会政策研究。在九十年代末提出和推动大学扩招。近年来着力推动中国社会创新。在乡村教育、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医疗上设计和推动各类实践项目。在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普惠金融与小额贷款、精英公益向大众公益转型、互联网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发现与培养等多个方面均有探索和成绩。


主要著作: 《亚洲成长三角区——区域间经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1994年牛津出版社出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成长三角区—理论与实践》(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出版社出版)、《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一、二、三集 (1989年,1992年,1996年商务出版社出版),《千虑一得》 (2001年 广东经济出版社),《中国经济警惕黑天鹅》(2013年 电子出版社)以《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改变教育 》(2015 中信出版社)及亚洲、中国宏观经济、部门经济、金融改革及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文章、论文百余篇。



2

导师课题



3

课题预告


如何使用GPT的数字分身技术来

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解决缺乏亲情陪伴的问题?

WHY问题描述: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 我国空巢老人人数已突破1亿,多数空巢老人面临着缺乏陪伴、日常照料、健康管理等诸多问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字分身技术,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出个人数字化代表,有可能在多方面为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目标受益人群提供亲情陪伴。


通过此技术,远在他乡的父母可以创建数字分身,定期与孩子们互动,讲故事、辅导作业,给予孩子们成长中的必要关怀。对于空巢老人,这项技术同样可以让他们与远方子女的数字分身进行日常交流,分享生活点滴,减轻孤独感。

HOW如何挑战 :

数字分身技术虽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但在实施中面临诸多挑战。

该研究要从大学生的创新视角,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成本可控的解决方案。


如何准确模拟亲人的行为与情感,确保分身的互动自然、不引发心理抵触;

如何增强其适应不同个体需求的能力;

如何低成本地在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和防止负面影响;

如何大幅提升大中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能力?


WHY问题描述: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 AI正迅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对于大中学生来说,提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能力不仅能够增强个人竞争力,还能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学生无法获得高质量的AI教育资源。尤其在一些地区和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设备和资源,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HOW如何挑战 :

该研究要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视角和颠覆性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成本可控的解决方案来。


研究重点包括:

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如何能够让中学生、大学生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

如何激励教师、校长在课堂、在学校大规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人工智能实践机会;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趋势和需求;

如何结合AI大模型技术,对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

如何用项目式学习(PBL)改善传统学校教育模式?

WHY问题描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产品或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教育系统正在积极推广项目式学习,将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推广项目式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一是实施PBL需要时间和资源,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协助者,这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能力; 二是传统的考试和评分系统难以评估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复杂技能和知识。

HOW如何挑战 :

本项研究要从大、中学生的视角和颠覆性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提出一系列的切实可行、成本可控的解决方案来。

研究重点在于:

如何改造传统教育模式,广泛、有效地实施项目制学习。

难点在于:

如何发现大量的真问题;

如何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如何将项目制学习与传统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准确评价学校、教师、课程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


4

报名入口

更多详情信息和参考材料,请点击登录

🔎 https://x-challenge.site/ 查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