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同时也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
百色市所辖的靖西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1℃,素有“小昆明”之称
外地人到百色,大多会去解放街拜访一处著名红色景点——粤东会馆。1929年12月,在起义中诞生的红七军,军部就设于粤东会馆。因商贸而兴旺,因革命而驰名,解放街的前世今生充满传奇色彩……
漫步解放街,不了解百色历史的人难免惊诧——地处偏远桂西地区的一座山城,竟然也拥有不亚于广州的气派骑楼!其实,只要走进街中那座与骑楼相拥而立的粤东会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也就自然会明白解放街何以如此时尚。
脚步停在解放街39号,面对粤东会馆气宇轩昂的门楼,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广州中山路上的陈家祠,造型就和它极其相似。
时光回溯至299年前——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一位名叫梁煜的广东商人眼见落脚于百色做生意的粤商日渐增多,便牵头谋划在澄碧河边兴建会馆,作为南来北往广东老乡的落脚之地和聚会场所。
此时的百色尚未建城,却因为水路上通云南、贵州,下接南宁、广州的重要地理位置而有官员派驻。建造一座大型会馆,自然必须得到驻地官员首肯。
在百色,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当梁煜带着一群广东老乡找当地官员商谈用地事宜时,官员幽默地答道:“要地可以,但须过一关。我出上联,你们对下联。对得上,这地就给你们!”
来自繁华之地的广东商人,自然没把这个地方土官放在眼里,立即满口应承。
官员出的上联是: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插足。
梁煜等人琢磨半天,也没能对出合适的下联,只得回广东请高人指点。广东一位隐士看了上联,笑道:“百色人厉害,把自己比作凤凰,把你们当成山雀了!”于是,针锋相对拟出下联:北狮南下,山中猛虎尽低头。
当地官员看了,连称“妙联”。于是,广东商人如愿得到了土地。
步入粤东会馆,一块巨大的“东渐西被”牌匾悬挂在前厅大门内墙最显著的位置。这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粤东会馆建馆168年之际,一家商会赠送的礼品。牌匾字体刚劲俊秀,大气饱满,既显示书者超人的笔力,又彰显粤商开疆拓界的气魄。
史料记载,早在清朝初年,粤商沿西江而上,南宁一带已是“商满为患”。一向敢为人先的粤商以南宁为据点,继续顺势而上,在下接桂粤、上通云贵的百色停下脚步。
到清光绪年间,百色已是“城厢内外,市肆喧闹,舟载马驮,百货云集”。
粤商的“东渐西被”,不仅体现于经济,也体现于城市建设。
在粤商到来之前,澄碧河边的原住民大多居住在从巢居进化而来的干栏式木楼里,下层养畜,上层住人。这样的建筑,自然无法用来经商做生意。于是,早在清乾隆年间,广东商人便集资在澄碧河边大搞基建,原本低矮的木楼、平房被分批拆除,一栋栋广式骑楼拔地而起。原来宽仅4米的街道也拓宽到10米,并将路面石板全部掀掉,改铺从国外进口的“洋灰”(水泥)。
当一条骑楼林立、路面平整光滑的街道在澄碧河边开街迎客时,倍感自豪的百色人将这条当时城里最宽、最豪华的街道命名为“大街”。
沿解放街二码头往大码头方向走,在74号铺面墙体上,嵌刻着“梁全泰”三个醒目大字。这栋由两间铺面并列组成的楼房,外观看来并无特别之处,楼里却走出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理论家、翻译家于一身的大才子——梁宗岱。
在文史界,梁宗岱的出生地曾经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此前,人们通常认为,祖籍广东新会县的梁宗岱,其出生地自然是广东。然而,近年不少学者经考证发现,虽然身为粤商后裔,梁宗岱的出生地却在百色。
当年,梁宗岱的祖父梁祖胄胸怀发家致富梦想,离别妻儿溯江而上,来到传说中的“淘金地”百色,以做小本生意起家逐渐富裕,创办起“梁全泰当铺”后,又在百色组建了新的家庭。梁宗岱的父亲梁星坡到百色接手生意后,同样是粤桂两头都有家。梁宗岱,就出生在百色这个家。
1917年,14岁的梁宗岱在百色读完小学,转往广州培正中学读书,开始在广州《越华报》《群报》等报刊发表诗作。1921年冬,茅盾、郑振铎特邀少年梁宗岱参加“全国文学研究会”。16岁时,梁宗岱已经被誉为“南国诗人”。1924年,梁宗岱踏上留法之路。在法国,他结识象征派诗歌大师保尔·瓦雷里,并将大师的作品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1941年受聘出任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的梁宗岱跻身著名诗人、学者行列,以“怪才”著称。
步入解放街“梁全泰”老铺面,由天井沿楼梯回环上楼,在梁宗岱当年居住的4楼,有类似戏台的露台。据说,当年梁宗岱就经常坐在这里,悠然听夫人甘少苏吟唱粤剧。
梁宗岱与甘少苏的姻缘,至今仍是百色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1942年3月,梁宗岱回百色处理父亲的后事,被朋友拉到云南会馆看戏。当晚演出的是粤剧《午夜盗香妃》。舞台上,花旦甘少苏的一招一式让梁宗岱怦然心动,随即提笔写下一首七绝相赠:
妙语清音句句圆,谁言粤剧不堪传?歌喉若把灵禽比,半是黄鹂半杜鹃。
第二天晚上,梁宗岱又坐到戏台下。甘少苏这次唱的是苦情戏。一直受“军霸”丈夫欺凌的甘少苏,在舞台上“借别人的戏流自己的泪”,更让台下的梁宗岱动心动情,于是又写下七绝一首。
自此,梁宗岱成为戏台前的常客,而且每次戏后均写诗相赠。为助甘少苏“脱离苦海”,梁宗岱出钱为甘少苏赎身,并不顾远在重庆的妻子沉樱及二女一子的感受,毅然决然与甘少苏结为连理。
谈起梁宗岱这场婚变,社会上曾经响起一片“缺心智,不道德”的谴责声。有学者在冷静分析后发现,促使梁宗岱作出如此决定的关键因素,是他遗传自祖辈的精明的商业头脑——当时,维持一大家子生计的“梁全泰”因经营不善面临亏空,庶母多次催促梁宗岱回百色打理生意。身为文人的梁宗岱,自感不便出面经商。那么,谁最适合呢?
甘少苏曾亲口感叹自己婚后在梁家扮演的只是个管家和商务代理的角色:“宗岱干脆把这一摊子交给我,让我当‘梁全泰’的经理……百色当时有个做大生意的老板被誉为‘扫地北’,因为我接手以后也做出了局面,当地人就叫我‘扫地南’。”
事实证明,在文坛上堪称“怪才”的梁宗岱,在处理生意和生活的关系时也精明过人。
在澄碧河与鹅江交汇处,已经扩建为江滨公园的大码头依然静静卧在江边。由解放街街头至街尾约300米路段一字排开的4个码头,大码头名副其实,堪称老大,它是当年大宗货物由水路进出百色的主码头。
1929年10月22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起义部队由南宁挺进百色,也是在大码头登岸,入驻粤东会馆。1949年12月5日,解放大军进入百色城时,同样是由大码头踏上大街街面。大街,由此更名为解放街。
更名后的解放街,依然饱经风雨沧桑。20世纪50年代,经过“公私合营”,街上60多家商铺几乎变成国营商店。1967年,解放街骑楼砖柱全部被涂上红漆,营造起“满街一片红”的奇特景观。
1975年,砖柱上的红漆被铲除,唯有由“商业据点”化身为“红色景点”的粤东会馆,依然保持着它原有的经典红墙。这座集古人宗祠艺术精华于一身的经典建筑,不仅见证了粤商“东渐西被”的商业奇迹,见证了红七军起义壮举,还在此后“拆旧建新”的城市改造热潮中成为解放街骑楼的“守护神”。
改革开放时期,当解放街一间间国营商店纷纷转型由集体、个体承包经营时,众多商家摩拳擦掌,急欲拆除陈旧骑楼,再建高楼大厦。然而,依据当地政府规定,“红色景点”粤东会馆周边100米范围内,不允许随意建造影响整体景观的楼房。于是,当百色城里一条条老街纷纷“旧貌换新颜”时,解放街却依然故我地保持着它原有的风貌。
2009年,百色对解放街骑楼立面进行“修旧如旧”的全面改造,使这条商业老街的历史风貌更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解放街上幸存的骑楼、会馆已经成为百色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它在昭示每一位来访者:历史,曾经青睐百色;百色,未曾辜负历史!
百色种植芒果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芒果已被列为地方名优产品进贡朝廷,如今的百色已跃居为全国最大的芒果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