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PP知乎
精准覆盖PPP业内100,000+读者,一网打尽PPP圈里圈外大小事;独创PPP知识索引体系,每日为您奉上新鲜热辣的PPP资讯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PP知乎

PPP微感言:理性与初心

PPP知乎  · 公众号  · PPP  · 2017-12-28 18:19

正文

PPP知乎,您的PPP大百科!我们建立了完整的PPP知识索引体系,微信对话框回复索引号【010】,可查看更多PPP专家观点集萃相关文章。

来源:PPP导向标

1

2017年PPP领域最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项目拓展越来越难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唐琳


2017年PPP项目仍是基建投资的重头戏,建筑企业尤其是以中国建筑为代表的建筑央企在此轮PPP发展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个人也在PPP领域收获颇丰:入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专家库、受邀参加联合国欧经会PPP专委会首次会议等。

然而,身为建筑央企中的一名PPP项目拓展工作人员,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今年PPP项目越来越难承接:质量好的竞争激烈、质量差的融资困难。

大致原因如下:1、随着国家部委规范性文件的密集出台、对地方政府专业培训的不断深入,地方项目实施机构业务能力增强,进而对社会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2、PPP项目未来财政支出可能会带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地方政府财政承受空间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政府付费类PPP项目数量正在逐步减少,而此类项目正是施工企业的偏好;3、社会资本日趋多样化,民营上市建筑企业、行业投资运营企业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4、金融政策趋紧,收益、期限错配依然导致项目融资难。

尽管如此,2018年我们仍要充满信心、积极投身于PPP项目中:首先要回归初心——一旦选择参与PPP项目,就要从全生命周期考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提升;绝不能套取短期工程利润、损害公共利益;其次,精准的项目筛选、规范的项目决策,积极联合民营建筑企业共同规范参与项目,继续发挥央企的引领作用;同时,有必要从市场容量、协同效应等角度审视、探索运营的细分方向,通过自主培养、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提升运营服务能力,从而真正全生命周期参与到PPP项目当中,通过PPP项目的实施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最终实现转型升级。


2

2017年PPP领域最让我对2018年充满期待的是国家的规范管理及各相关方逐渐地回归理性

中国PPP基金投资总监 范永芳


国家的规范管理就不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当前的形势。我个人认为PPP的各相关参与方也都将逐渐地回归理性,地方政府将会量力而行、量力而为,PPP项目质量将会整体上明显提高,投资风险整体上会明显降低,社会资本在参与项目时也会理性思考、理性决策,咨询行业会逐渐地大浪淘沙;等等。

此时此刻,个人想进一步具体建议的是PPP的各相关方都能客观、全面、积极地看待当下PPP面临的新时代,都能从战略的高度分析自身所面临的新机遇,都能主动、理性、有计划地实现自身的新发展。

个人有几条建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即“理性、规范、诚信、合作”,第一,理性决策是前提;第二,规范运作是底线;第三,资源统筹有力量;第四,工作前移有价值;第五,充分沟通、真实表达、诚实守信、严格履约是基础;第六,目标一致、理解包容、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是保证。

希望我们的地方政府能够理性,能够结合自身财力,发起真正具有投资必要性、可行性、应该采用PPP模式的项目,能够让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减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怀疑和顾虑,把好事做好;希望我们的咨询机构能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创新、发挥咨询机构作用,充分挖掘项目的价值,为我们的地方政府当好参谋,同时尽量减少政府或使用者负担;希望我们的社会资本能够结合自身资源统筹能力,理性地参与自己具备实施能力的项目,切实提高履约意识;希望我们的金融机构能够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本身质量的分析,提高对项目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的支持力度,提高PPP项目的真正落地率。

总而言之,我们对中国的PPP事业充满信心,对2018年中国PPP事业的发展充满期待。我们愿意与PPP领域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继续推进中国PPP事业的规范、健康、持续、蓬勃发展。


3

2017最让我宽慰的是PPP终于放慢了狂奔的脚步,给初心一个跟上的机会

济邦咨询 董事长 张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面对自新一轮PPP兴起三年以来最猛烈的整饬风潮,我坚信能留到最后的一定是PPP的黄金粉丝。

2014年,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彼时文章的笔调轻松而欣喜:PPP的春天来了!大家都想了解PPP的原理,熟悉PPP国内外的经典,研读PPP的最新文件。

2015年,我们一遍遍不厌其烦给地方政府、投资人授课,介绍PPP的真经;一次次将PPP项目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一个个经典示范项目。

2016年,已经感受到政府、建设企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兴奋将PPP迅速推向沸点,如同电影《海角七号》中描述台湾BOT狂热时期景象,“山也PPP,海也PPP!”此时,我们开始呼吁各方冷静,避免“一哄而起,很容易导致的一哄而散”。

2017年,注意到风险暗孳的政府拉下了减速擎,规范PPP运作的政策靴子终于一只只如期而至。半年时间里,市场的牛市情绪迅速切换到熊市思维。

“PPP怎么了?”每一位遇到的PPPer在焦急地相互询问,又禁不住自问自答,说着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应用PPP不只是融资效应,其生命力和正当性更在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提质增效,我们不该视而不见。

PPP必须与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的投建营全生命期成本进行比较,而不仅仅是比较两者的建设融资成本,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回归初心和本源的PPP,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PPP。即使市场规模小一点,那意味着虚胖和泡沫少一些,反而有益于PPP事业健康,可谓吹尽狂沙始见金!

期待2018年成为PPP可持续发展的转段之年。


4

2017年PPP领域最让我欣喜的是政府和市场逐步趋于理性

明树数据 李飞


时值岁末,梳理2017年感慨颇多,走出体制,新环境、老事业,既有新鲜感,也有熟悉的一面。纵观2017年,PPP领域最让我欣喜的是政府和市场逐步趋于理性。

从政策层面看:财政部门50号文、87号文及92号文的纠偏降温,发改部门2059号民十条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资部门192号文的适度调控央企投资聚焦主业、防控风险,都显示出政府层面逐步趋于理性。

从市场层面看:据明树数据预测2017年全国PPP总成交项目数量超过3000个,总成交项目金额超4.4万亿元,仍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从近两个月的数据分析,审慎开展政府付费类项目、央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策导向逐步显现,政府付费类PPP项目落地速度逐步放缓,央企投资方向逐步清晰,都显示出市场层面逐步趋于理性。

同时,在理性中,也看到了一窝蜂的影子,审慎并不等于禁止,严格入库程序并不等于关闭入库大门。为此,2018年,PPP领域最让我担心的是PPP的有序发展问题。犹记得PPP经典案例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PPP合同是在不断地打补丁中前行,超额分成的分配方案是在政策变化中不断调整,政企双方的契合点是在不断探索中磨合;还记得曾经的首个公开招标高速公路PPP项目—兴延高速,也是在工作推进中不断调整合同,逐步趋于完善,倘若把当年的兴延高速放到今天的大环境,恐也达不到我们现阶段的示范要求了。所以PPP是在不断调整中前行,应在不断完善中有序规范。

最后,也值此岁末年初,借此机会,感谢长期以来对我给予支持的朋友。


5

2017年PPP领域最让我关心的是回归初心

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助理教授,国家发改委PPP专家 熊伟


PPP模式迅速推广源自理论上的先进性,迎合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但是PPP模式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能够顺利的从以填补公共财政预算缺口的PPP 1.0阶段,升级到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PPP 2.0阶段,最终实现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PPP 3.0阶段。2017年主管部门对PPP的规范,促使了我国PPP的版本升级。对“明股实债”的规范,实现了PPP模式有限追索项目融资的基本特征,回归了PPP 1.0的初心;对“按效付费”的约定,利用了PPP模式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的制度优势,回归了PPP 2.0的初心;引导国有企业参与社会和环境类的公益性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传统经济类基础设施项目,平衡了PPP模式下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回归了PPP 3.0的初心。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人民第一、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发展等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PPP 3.0精准对标了十九大精神,强调我国基础设施的发展应该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各行业平衡发展,各区域统筹协调,各主体积极参与,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


今 日 观 点




最近三年PPP领域发展很快,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借PPP变相融资等不规范操作的问题,加大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此次财政部发布92号文主要是为了纠正当前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走偏、变异问题,提高项目库入库项目质量和信息公开有效性,进一步规范PPP项目运作,防控金融风险、防止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抬头。

——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民

源:中国经济网


↓↓↓更多行业热点和数据信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PPP大数据平台明树数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