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nt
小程序,被认为是继
PC
、
APP
之后又一个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时代产物。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人口和流量红利逐渐消退之际,小程序的出现,尤其显得“恰逢其时”。小程序轻量级、灵活应用的特点,成为一种现成的存量用户运营解决方案,能够在生态内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极大地提升用户粘性。
自从微信小程序引发现象级成功后,包括阿里、百度、今日头条等接连入局,小程序市场也成为各大巨头厮杀的“新战场”。
>>
微信:先发制人
搭建完整的生态体系
2016
年,腾讯标榜的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移动互联网新形态产品概念——微信小程序被提出,随即引发广泛关注。基于微信生态链庞大的用户体量、付诸小程序游戏基因的运营策略、针对开发者的利好政策、超过六十个的入口设置、社交裂变……很快微信小程序成为现象级的新产品形态。
今年
7
月微信公开课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累计已有
100
万
+
上线发布,以及
150
万
+
开发者。在每天使用小程序的活跃用户中,日人均打开次数为
4
次,
54%
占比都是来自用户的主动访问
......
小程序已全面渗透进微信场景,成为微信用户高频使用功能之一。
如今,微信已经搭建出一个由品牌商、用户、开发者等核心玩家构成的小程序生态,并且凭借巨大规模优势,将小程序市场容量直接从零扩充到亿级规模。
>>
支付宝:作为连接器
向全面商业化开放的方向探索
相比之下,支付宝小程序来的稍晚些,尽管
2017
年
8
月便开始试水,但实际上今年才正式对外开放。小程序在支付宝内部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微信,蚂蚁金服为此专门成立了小程序事业部。到目前,支付宝的小程序数量已经超过
2
万,日活达到
1.2
亿。
小程序也意味着支付宝逐渐向全面商业化开放的方向探索。蚂蚁金服支付宝小程序事业部总经理管仲打了一个比喻,支付宝
APP
像是一个黑匣子,商业模式一直通过内部循环模式进行,而小程序则作为连接器,扮演着支付宝
APP
中心化能力和去中心化结合的载体。
支付宝小程序在商家端和线下资源优势明显,基于支付宝强调生活服务的理念属性、移动支付的强势地位以及阿里新零售的战略布局,小程序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支付宝的商业体系中。不过,与微信相较,支付宝缺乏社交属性以及频次上的短板,导致支付宝小程序在品类上无法“百花齐放”,主要作用仍是赋能商户。
>>
百度:主打智能与开放
核心出发点是流量变现
在今年
5
月的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宣布于
7
月正式推出百度智能小程序。基于百度的搜索、信息流和贴吧流量,智能小程序上线两个月,月活增长
100%
。
根据官方介绍,百度智能小程序的核心理念:“开放”与“体验”。小程序对开发者都是开放的,兼容微信甚至支付宝的小程序,开发者可以轻松移植,同时开源给第三方应用,任何平台都可以基于百度小程序体系构建自己的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还将为开发者提供
AI
能力加持,实现交互智能和数据智能,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
与微信、支付宝的连接器定位不同,百度小程序的作用,更多是出于流量变现的考虑,用户可以直接实现从搜索到品牌的精准直达。不过,在小程序运营上,百度显得有些“粗暴”,让小程序直接出现在了用户个人主页,这或许是平台资源扶持福利,但对于用户体验而言,无疑是一种根本性的伤害,变成了平台和商家利益捆绑的灰色地带。
>>
今日头条:基于内容生态
打造新的流量入口
9
月份,小程序赛道再迎来重磅消息。今日头条发力小程序,也是看到了流量入口重造这一个机会,而且今日头条本身也具备自造生态圈的资本。
今日头条小程序的优势就是海量用户和时长,一方面头条系的抖音等产品正在抢占腾讯系社交产品的时长,另一方面,信息流做内容分发,与百度形成正面抗衡。
同样,今日头条小程序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缺乏强社交关系链的支持以及没有支付基础,让今日头条小程序很可能会局限在泛娱乐领域。当然,是挑战也是机遇,很可能利用小程序为契机,今日头条会重构自身的电商和游戏板块。
写在最后:未来小程序将向更多头部
APP
扩散
小程序的本质,其实是超级平台借助于开发者的力量,来强大自身的服务能力,提高超级平台的粘性,挖掘海量用户的价值,增加超级平台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