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玩
有品好玩的科技,一切与你有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滑板底盘及整车企业「PIX ... ·  昨天  
新浪科技  ·  【#腾讯2024年累计回购1120亿港元#】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玩

支付宝做“今日头条”没戏,不如多做几个“蚂蚁森林”

品玩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23 09:26

正文

我承认,我玩蚂蚁森林完全不是为了给阿拉善绿化。

支付宝又搞了个大新闻,尽管它自己可能不想搞——支付宝没放弃时间流,放弃社交之后做了个“今日头条”。

我是在两周前看到这个被藏在二级页面里的“天天有料”,当时还以为是和哪个App的导流,因为界面看起来太简陋了。而且这不像是支付宝一个认真考虑过的功能,因为做一个内容客户端背后的事情可不是上线一个小功能那么简单:内容源有专人经营么?阅读体验好么?有用户阅读兴趣数据的积累么?会把内容推到主信息流里么?阿里旗下的UC头条怎么想?

感觉“天天有料”这个功能有太多功能都没想好,就这么轰轰烈烈的上线了。但几乎可以断言,如果支付宝是为了提高用户粘性、日活和每日打开率。这个全新的功能还没有蚂蚁森林好用。

我最初注意到蚂蚁森林,是因为听说在这个游戏里种下一棵树,支付宝就真的会在阿拉善戈壁种下一颗树。但在我真正开始使用这个功能之后,我早把当初的慈善心扔到一边去了。每天早上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划开手机打开支付宝,然后把好友的绿色能量收一遍,

在蚂蚁森林这个功能上线之前,我并不知道我支付宝里那些好友平时都上不上线,但这个功能上线之后我知道了——每天,如果我不在早上和晚上分别起来收获一次绿色能量,那么我的绿色能量基本都会被收光。

而且我也能看到我的哪些朋友喜欢用微信支付,哪些喜欢用支付宝支付。因为同在一线城市大家都习惯用手机扫码买东西,但有的人绿色能量每天成百成百的冒,而另外一些则隔好多天才会出现一次。

前些天,我和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他问我:“你的绿色能量怎么怎么长的这么快?刚开始玩一个月已经超过我了。”

他从去年就开始玩蚂蚁森林了,到现在还没种出第一颗树。

一上午,就已经有这么多人来光顾过蚂蚁森林了

我想了一下这个“小游戏”好像确实改变了我使用支付宝的一些行为——比如线下付款尽可能用支付宝了,认识了新的同事的时候会考虑一下要不要加支付宝好友,最主要的是我每天打开支付宝的次数从不到1次飙升到了只少2~3次。

这让我想起高中大学时期,起早贪黑玩校内网的经历——我突然意识到,支付宝做社交游戏要比直接搞社交和搞资讯流有前途多了!

不吹不黑,支付宝天生其实是有成为中国版Facebook的潜力,因为曾经的人人网(校内网)花了很大力气试图在实名上下功夫却始终没能成功。而支付宝作为一个支付工具从一开始就是实名的,它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实名社交最难的一个问题。

而且支付宝的好友功能上线以后,因为涉及支付安全问题,大家在支付宝上加好友也比较谨慎,基本基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我并没有做过严谨的调查,但询问了周围的同事,他们在支付宝上一般只从通讯录中添加了那些曾经的同学和现在的同事。甚至连工作上那些接触过但不熟悉的人,也不会轻易添加支付宝好友。

但支付宝的社交一直缺乏场景,这一点和微信很不一样,微信本质的刚性需求是聊天并不是社交,用户与大多数微信好友是为了沟通信息才建立好友关系的,社交只是一个附属场景。并且聊天也是微信每日被打开次数最多的原因,聊完了天顺便看看朋友圈才是正常的使用逻辑。

而支付宝毕竟还没有改名社交宝,它的原生使用场景依然是支付,这是一个比聊天弱很多而且不需要与他人交流的场景——我在餐馆付完钱就该走了,可没工夫多刷一会儿好友动态和天天有料。

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的,其实Facebook和人人网的早期都曾经面临过这个问题。

这两家实名社交网站都起源于校园,校园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用户人群,尤其是在中国,大多数的用户和他的社交圈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什么还需要一个社交网络去发布内容而不当面聊呢?

然后,开心农场出现了,大家每天不知疲倦的在人人网上种菜、偷菜,甚至连线下的聊天话题也变成了“你怎么老偷我菜,我跟你拼了”。再之后,什么抢车位、养鱼、朋友买卖,一大堆“打卡”式的游戏纷纷上线,尽管这些游戏本身的乐趣并不高,但在实名关系的基础上攀比心和共同话题强迫着用户每小时上线检查一两次,强行增加了用户使用社交网站的时间。

在如此活跃的打开率之上,再抛出一些话题做引导,让用户去产生内容,发生社交互动。

问题解决。

所以支付宝与其搞一个“朋友圈”,搞一个直播,搞一个“贴吧”,搞一个“今日头条”,都不如先搞一个社交游戏中心。基于支付宝里现有的社交关系链,再加上一些与支付场景、消费场景相关的设计,做一些类似蚂蚁森林的小游戏,可以大幅度提升支付宝每日打开的频次,以及防止微信对线下支付市场的渗透。

然后接下来照着Facebook一路抄过去就好——搞好聊天体验、收购一家图片社交、把阿里音乐和电影整合进来就可以等着社交行为自己成长了。

其实基于消费场景的社交其实比微信现在的朋友圈顺理成章得多——反正大家在朋友圈里晒的主要就是美食、旅游、电影票,不是吗?

所以,我回答那个问我为什么蚂蚁森林玩这么好的朋友说:“你可能需要多交一些舍得花钱的朋友吧。”

关注PingWest品玩(微信号:wepingwest)

发现更多有趣好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