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评互联网
★☆用互联网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评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技术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散户成长基地  ·  注意看,开年第一轮机会来了! ·  昨天  
散户成长基地  ·  注意看,开年第一轮机会来了! ·  昨天  
萧山网  ·  大涨!网友:现在要买点吗 ·  2 天前  
萧山网  ·  大涨!网友:现在要买点吗 ·  2 天前  
掌上长春  ·  涨幅已超黄金,创12年新高 ·  2 天前  
掌上长春  ·  涨幅已超黄金,创12年新高 ·  2 天前  
佳木斯广播电视台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3 天前  
佳木斯广播电视台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3 天前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投融圈”仅限靠谱投资人& ... ·  3 天前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投融圈”仅限靠谱投资人&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评互联网

从环境监测造假大案中透视环境咨询服务行业科学管理的紧迫性

环评互联网  · 公众号  ·  · 2024-10-11 18:34

正文

9人获刑,造假大案透视环境咨询服务行业科学管理的紧迫性

山西方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和西安科纳检测校准有限公司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宣判,9人获刑 。造假案件的曝光,如同一记重锤,引发广泛关注,生态环境部公众号信息点击率破10万,不仅震撼了整个环境咨询服务行业,更深刻揭示了行业内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造假案 影射出的问题

许多第三方机构可能仍然心存侥幸,认为涉案的两家公司过于明目张胆,如果行事谨慎或许可以避免问题。但是,谁能保证公司不会出现心怀不满而离职的员工,或者长期存在的不规范操作行为?这次的造假案件,就像一颗毒瘤,严重损害了公众对环境监测数据的信任。 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环境监测在内的 整个环境咨询服务行业在监管、技术、人才、伦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漏洞与不足

1. 监管体系的脆弱性。 方创公司事件暴露了当前环境监测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脆弱性。监管手段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部分监测机构在一定时间尺度内能够轻易避开法律的制裁,导致部分监测机构缺少对造假入刑的基本敬畏。延伸到整个环境咨询服务行业,目前暴雷的主要渠道还是群众举报、“双随机”检查、复核等,缺少常态性的硬约束和预防机制,主要是缺少预防机制。

2. 技术标准的碎片化。 行业内技术标准繁多,需要长时间系统学习才能掌握,从部长信箱回复看, 部分标准的执行情形甚至存在争议,很多情形在不同的专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缺少权威的解答 。在环境监测领域,不同监测机构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方面各执己见,监测数据之间难以比较与验证。有时候,多家监测公司同时检测,由于检测设备、布点、温度、时间等细微差异,数据之间差异很大,但也难以固定有力的证据链条,为数据造假提供了可能性。也有许多机构对技术标准缺乏系统的掌握,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触犯了法律底线。

3. 专业人才的稀缺性。 环境监测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然而,当前行业内部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监测需求。人才的匮乏不仅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还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部分小型机构甚至更喜欢聘用专科以下学历的技术人员,以避免本科以上学历频繁跳槽带来的影响,业内普遍共识是无论什么专业的人员只要经过老带新的几个星期,都能胜任工作。

4. 职业伦理的沦丧。 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监测机构与从业人员丧失了职业伦理与道德底线,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他们不惜牺牲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职业操守,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

二、加强科学管理推动健康发展

1. 构建严密的预防网络。 管理部门应加快完善预防为主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与准确性,做到事前常态化提醒和预防。咨询机构自身要探索预防措施,完善质量控制和内部审核体系,最好能建立自己的专家顾问团队,经常性向管理部门沟通汇报,杜绝因专业知识匮乏而无意识的造假行为。

2. 统一技术标准执行尺度。 建立地方行业交流平台,广泛吸纳行业专家、管理人员、技术团队等力量,通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技术标准执行盲区达成共识。监测机构之间加强技术交流,确保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鼓励监测机构定期邀请同类型机构对本公司环境监测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工作,主动接受监督。

3.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