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小库
我们把书做好,陪伴孩子长大
51好读  ›  专栏  ›  读小库

不要买法国绘本,费家长!欧洲同理!

读小库  · 公众号  ·  · 2024-06-28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的文章适合:
家有 0-2 岁孩子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的新手爸妈;
未来有可能成为父母的人;
在育儿过程中始终反思自己父母身份的人


朋友聊天,说起她有个妈妈群,群里的妈妈们偶尔会呼吁大家「不要买法国绘本,费家长!」

然后朋友还悠悠地补充了一句,欧洲同理。

我看着书架上 44 本来自意大利的绘本「迷你棒」系列,哇地一声笑了出来。

来自意大利的迷你棒,恐怕是有点费妈气质在身上的。

简单的文字和画面,有的甚至是无字;剧情似懂非懂,看完了自己都不敢说自己理解了;看似毫无意义的剧情和画面,这书到底要讲个啥呢……

每当遇到这种书,家长们可能都会有类似的担忧,这书不好讲,我讲不好这样的故事怎么办?讲完孩子理解不了怎么办?

这些担忧,不只一次透过各个途径和渠道流进我们的耳朵, 过去,当我面对家长提出类似疑问时,也会积极回应安抚,但事后,总会有这样的思考:

家长提出的疑问,真的是会困扰孩子的事情吗?还是因为这些问题其实是家长自己的恐惧和担忧?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 下面 文章里提到的一些经验,来自各大市集 读书会活 动和 朋好友育儿 现场观察后 理解 和体会,也是我和一些曾在绘本馆工作过的朋友们讨论的结果,如果 大家有更多的经验和想法也可以 言分享哦~


讲不好故事怎么办?

孩子真的需要你讲好故事吗?

比如: 这个故事不好讲,我讲不好这样的故事? —— 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需要的真的是家长讲好一个故事吗?如果是的话,什么又叫「讲好」呢?所谓「不好讲」是怎么不好讲呢?就算真的讲不好,会发生什么天大的灾难吗?

我曾经见过很多父母陪伴孩子亲子阅读的现场,其中一些人是我的朋友,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即便是平常印象里非常严肃木讷不苟言笑的人(就没见他笑过!!),也会在给孩子读书的过程里无意识地放慢声音,音调起伏,流露出童趣的一面。

比如迷你棒里有一本《嗝!》

《嗝!》封面展开图

讲的是一只小虫,美美地吃了一顿树叶子,吃得太饱了,于是开始打嗝,每次打嗝,小虫就会像弹簧一样飞出去,就这样它飞过树梢、飞过海浪、飞过沙漠、飞过农庄,最后飞到狮子的面前……

这是一个有点无厘头的故事,我发现即使是从来没有过亲子阅读经验的人,都会在看到文字时,有意无意地, 可爱又逗乐的音调读出 文中红色大字部分的拟声词:

我想人类的基因是非常神秘而有力量的,绝大多数正常的普通人在自然不紧张的状态之下,好像天然就知道如何去和孩子相处,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应对孩子。

再者,我们后天接受的教育,也会让我们对特殊字号、颜色的文字更加敏感,它仿佛某种暗示,告诉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做特殊处理。

我想这也是很多童书,在设计文字时,会对文字的字形、色彩非常讲究的原因吧,因为所有的视觉信息都是某种沉默的指引,帮助大脑唤醒基因中的能力。

而那些声称「讲不好」故事的人,之所以得出这种结论,往往来自三个归因:

一种是指自己「无法绘声绘色地演绎故事」,而且在他们的心里,这个「绘声绘色」经常是得达到儿童节目主持人或者绘本馆老师那样的效果 —— 这也太难了吧!人家毕竟是吃这口饭的,我们何苦为难自己。这是不是家长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了呢?

孩子真的需要你讲得像幼儿园老师或者主持人那么精彩吗?下次孩子敢说你讲得不好,那就认怂,然后把问题甩给 ta:哎呀,爸爸我真的是不会讲故事,讲得太差了,你教教我好不好,你可不可以学学讲故事,然后讲给我听呀!

要是孩子敢说我也不会,那就:哎呀,连我宝宝这么聪明的小孩都学不会,那我就更是学不会了,我这么笨的一个大人。

总之,你家长我呀,是尽力就好啦。


第二种情况是面对 无字书,或者字数比较少、文字没有完整描述一个故事的书 ,发现没法照着好好讲一个故事,不知道怎么说了。

—— 我发现如果给他换一本文字比较多的书,往往他也会无意识地用顿挫的语调读出那些文字,可见人还是会讲的,只是有时候讲无字书需要发动家长编故事的能力,而编故事,太费脑子了 ——尤其是很多家长,一直受到某种魔咒的限制:猜作者要讲的是什么故事,作者要表达什么,暗戳戳担心我这样讲讲得对吗?

这也是群里有些家长不喜欢购买法国、意大利或其他欧洲绘本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这些书也许是好书,但好像很高深,有的完全没有字,我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有的不像个故事,我都不知道它在说啥,怎么讲给孩子。

然后家长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内容和组织语言,相当消耗自己,也就更「费妈」一些。

如果你已经不幸购入了这些书,有如此困扰的话,要怎么办呢? 这里我 实话讲, 它都没字了,你怎么编不行呢,何必在意这书本来要讲什么,按照你喜欢的瞎编就行了~

就算孩子当面说,妈妈你这里说的不对,你看他是要去这里的。那正好,把讲故事的工作推给 ta 就好了,哎呀,我没看懂,你给妈妈讲讲呗~

比如之前有家长打算给孩子讲《太近了》这本书。

太近了 》封面展开图

绝大多数孩子在现场拿出来这本书要求家长讲,大都是一个原因,封面颜色鲜艳,大眼睛呆萌可人。

虽然我不是孩子本人,但我敢肯定地告诉你,一个心智正常的孩子拿起这本书,绝对不是因为 ta 惊喜地发现 这是 一本能帮 ta 理解物体远 化规律 的书!

近看像是两座绿色小山包的图形,离远一点看又很像是绿色的草地,再离远一点看见了全貌,发现原来是鳄鱼呀。

近看蓝汪汪的一片湖水,离远一点,发现很像月亮升起之后的古城,再离远一点,哦,原来是个河马呀。

家长当然可以以此引导孩子去思考近大远小的变化,但你要是只把它当成一个图形和色彩认知书去看行不行呢?完全不过脑子,只是全程问孩子:

你看这是个什么颜色呀?这个绿色的像什么东西呀?哎呀,这个绿色的看起来像什么了呀?哎呀呀,这是不是鳄鱼呀。

你就说行不行呢?

这本书的读者是 18 月龄的孩子,我敢肯定应该没有哪个心智正常的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会惊讶地指出:爸爸,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呈现的是从远近不同角度观察下的鳄鱼形态吗?


还有一种是家长们在讲故事的过程里,发现孩子没有预期的那种热烈的反应,对自己的表现没底了,这才担心是不是自己讲得不好。

孩子嘎嘎乐的情绪是非常感染人的,所以我们会时不时地去追求那个热烈的反馈,仿佛去寻找一个称职高妙的捧哏。即便我们是成年的父母,有时仍然没法耐受没有回应的对话。而事实上,孩子的反应是非常复杂多变的,有时他们的热爱,并不是以兴奋和快乐的状态来呈现的。

他们可能会陷入沉默,只是专注地听着,可能要到整个故事的结束才露出微妙的表情变化,那也许是个悄无声息的微笑,也许只是抬眼看看你给你一个眼神的交流,也许是手舞足蹈等等。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非语言信息,也许去理解和发现这些非语言信息所代表的意义,正是大人的工作之一。

之前给一个大概两三岁的孩子讲《大树摇一摇》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大树摇一摇 》封面展开图,这是一本竖着翻开的绘本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有只小老鼠看见树上有一只栗子,很想吃,于是就摇晃大树,试着把栗子摇下来,结果栗子没下来,掉下来一只小狐狸!小狐狸想要吃掉小老鼠,小老鼠嗖地上了树,这下小狐狸又来摇大树,结果掉下来一头野猪!这回轮到小狐狸逃上树,结果野猪摇下来一头熊!

哎呀呀,这栗子长得真结实啊,这么摇都没掉下来呢!

当时给孩子讲这个故事,全程她都是没有什么表情和反应的,但是最后看到结尾那一页,栗子终于掉下来的时候,我又偷看她,发现她也抬头看了我一眼,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眼神!虽然脸上还是没有太浮夸的笑模样,但她起手指了一下那个栗子,似乎在和我交流,告诉我:栗子终于掉下来啦!
那时我就知道,她有听进去这个故事,即使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嘎嘎乐抽过去。
更不用说,还有些小读者虽然没有表达激烈的喜悦情绪,但会轻轻地摇动妈妈的身体,仿佛和故事里的角色一样做出摇大树的动作。对于那些不擅长表达情绪的小朋友,也许这就是她们表达喜爱的方式。
我发誓我只是用匮乏的语言,忠实地描述了图上画的画面而已,但对很多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
怎么说呢,只要你放松下来,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要求自己一定要理解一本绘本高深莫测的思想,你就会发现,讲绘本其实是个特别简单的事儿~
因为孩子的要求真的不多,ta 只是想要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希望你能分给 ta  一点关注和时间而已。

很多家长也喜欢问, 这么复杂的故事,孩子理解不了怎么办? —— 可什么是复杂?什么是简单?是你觉得这个故事复杂,还是孩子自己觉得这个故事复杂呢?当孩子听书的时候,ta 的需求是去「理解」一个故事吗?当你说孩子理解不了的时候,是理解不了什么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不妨仔细去想想,我想上面这些问题,你一定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不过我这里提议一个更好的办法,对于那些你担心不会讲,或者担心孩子不能理解的内容,可以邀请孩子亲自去书里体验一下呀~

我当然不是在痴人说梦,因为有人把迷你棒的世界给做成真的了!!

就在798艺术园区

那棵能摇下来小狐狸、野猪和熊,但只结了一个栗子的大树,现在可以随便长栗子啦!

只要你帮忙把栗子扔上去就行!还能比比看谁扔得高!

那个《森林里有只大饿狼》怎么你还不赶紧跑的故事, 不知道怎么营造紧张又懒散的 氛围,别担心, 现在你也可以直接进到森林里和孩子一起演出来啦!

森林用环保纸板还原成一人多高的迷宫:

大饿狼可以猜拳决定由谁来扮演:

当然也有潜伏在森林里的大倔驴:

那本治愈伤心情绪的《伤心的海洋》,现在几乎是整个世界上最快乐的海洋了~

你可以一头扎进去游泳:

也能爬到乌龟背上嘚瑟:

《玩玩看》里的图形都被做成了大号实体积木玩具,可以肆无忌惮地在里面堆着玩:

除此之外,还有《太近了》《颠来倒去》《刷刷刷》《捉迷藏》《大猫小猫》里的世界 都被做成了大型场景,如果你也想带着孩子去体验一把「人在书中游」的快乐,可以点击下图查询展览详情和购票信息: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祝每位爸妈都能放松自我,享受和孩子共读的快乐时光~


本文作者:

对自己要求不高的废废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迷你棒的故事
欢迎点击下图进店看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