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丰田独资公司落户上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盎格鲁萨克逊人的优越感,该破产了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0-12-01 19:44

正文


近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要求中方道歉,理由是我国外交官赵立坚在推特上引用了一张乌合麒麟创作的漫画,这幅名为“和平之师”的作品,还原了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阿富汗的残忍行为,描绘了澳大利亚士兵用一把带血的刀,威胁抱羊的阿富汗孩童的场景。下方配文“别害怕,我们是给你带来和平的。”



这张漫画是根据澳大利亚国防军督察长办公室11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创作的,报告中声称,澳军至少屠杀了39名阿富汗平民,其中包括年轻士兵在指挥官要求下射杀囚犯以完成第一次射杀训练,特种部队割喉杀害两名14岁男孩(slit their throats),在住宅中射杀正睡觉的一名35岁父亲及其6岁儿子,以及因直升机乘坐空间不足而射杀俘虏等。


这张漫画虽然不是新闻图片,但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暴行。正如作者乌合麒麟本人所说:


“现实中并没有一个澳大利亚士兵站在国旗上,用国旗包住一个抱着羊的阿富汗少年头部的情景。 但阿富汗少年被澳大利亚士兵割喉这件事,是现实中发生的。

我不想把这一残忍的画面太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用澳大利亚的国旗把这名士兵身后的尸体覆盖住,并用旗子的一角包裹住这名阿富汗少年的头部。我让这名少年怀抱一只小羊,与画面色彩形成反差。因此读者看到这幅画时,会先注意这只小羊,然后才会注意到少年被刀顶住喉咙。我同时设计了一个澳大利亚国旗的蓝色‘吞噬’阿富汗国旗红色的效果,这也是美澳等一些国家在阿富汗现实的某种影射。我所画的,看起来场景是荒诞的,但却又是真真实实地曾在这个世界上某个角落发生过的事情。我希望更多人看到这幅画,关注到这起现实发生过的悲剧。“


看到这幅再现澳士兵践踏人权的残忍行为的作品,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竟然“自信满满”地公开回应,声称赵立坚的推文“非常有攻击性,令人震惊(off ensive, appalling)”,宣称“中国政府应当感到十分羞愧”,要求中国道歉。


莫里森明明知道澳军犯下的暴行,却仍然理直气壮地指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上表示,有一些人,他们总是抱着“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心态对待中国,这种心态其实说到底就是反映了一些人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可理喻的傲慢和虚伪,他们的真实目的也是要剥夺中国说出事实真相的权利,他们就是害怕有人大声说出来,“看!那个皇帝身上 并没有衣服!”


华春莹所说的,五眼国家(也就是盎格鲁萨克逊系国家)长期以来带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可理喻的优越感,就来自于其自我构建的“民主自由”的神话。


按照这些御用历史发明家的描述,“天不生大英,万古如长夜”。英格兰从中世纪以来,带有与众不同的民主自由的传统,这一传统带领英国走向繁荣昌盛,还把这一文明之花撒遍全世界,如今仍然引领着世界发展潮流。只有符合盎萨人标准的国家和组织,才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否则都是邪恶的反动势力。


长期以来构建的这套话语体系威力十分强大,甚至可以把苏联东欧一众国家忽悠得自废武功,束手待毙。 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确实存在问题和丑恶,但仍然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几百年才能取得的经济、教育、科技的成就。 “转轨”以后 , 则完全是另 外一幅图景: 经济、政治、文化受制于人,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干涉和解体剧变引发的地区冲突、民族冲突,使这片昔日的“绿洲”变成局部战争的火药桶 ; 党派斗争、黑社会势力恶性膨胀、贪污腐败、卖淫、吸毒、抢劫、虐杀层出不穷 ; 社会生产持续滑坡、两极分化迅速拉大、失业率高达两位数字、物价几千倍地增长、通货膨胀恶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使整个地区呈现出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


明明是一群黑社会分子,通过种种不可见光的手段攫取了财富,用钱买通文人洗白身份,摇身一变成了“太平绅士”,然后又伪造历史,编造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过往塑造自身光辉形象,形成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不是香港黑帮片的剧情,正是昂撒文明的真实历史。


随着中国实力不断上升,新冠疫情又对昂撒系国家打击尤为慎重,原先被重 重光环粉饰的美好表象渐渐褪色,露出底下种种丑陋不堪的底色。


要想对昂撒系国家彻底 地祛魅,最彻底的方法是直捣核心,搞清楚所谓的“民主自由”的传统到底是怎么来的。


如果用一句话表述,那就是: 金钱堆砌出来的优越感,必然随着财富的散去而消亡


盎萨人口中的“民主自由”,只是国际金融资本便于奴役更多的人,而释放出的障眼法,一尊伪神罢了。它随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兴盛而出现在世间,也必然随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全球统治秩序的倒台而坍塌。



所谓“民主”不过是幻象,只是一小撮人的特权而;所谓“自由”,也从来不是人的自由,而是金融资本的自由,甚至连那一小撮拥有特权的人,也不过是金钱的奴隶而已。


这一切的起源,都要追溯到中世纪欧洲银行业的起源,也就是圣殿骑士团的财产寄存及放贷业务。


圣殿骑士团(法语:Ordredu Temple),全 名“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Poor Knights of Christ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是创立于1119年的天主教军事修会,与源自德意志的条顿骑士团(后演变为普鲁士公国)、源自意大利的医院骑士团(演变为如今的马耳他骑士团),并称为中世纪三大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的成员称为“圣殿骑士”,以绘上红色十字的白色长袍作为标志,旗帜上绘着共乘一匹马的两个骑士,据说是表明甘于清贫,成员之间像兄弟一般团结友爱之意。


圣殿骑士团覆灭之时,这个标识成为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指控圣殿骑士团的重要证据之一,说他们搞同性恋,严重亵渎神灵。


圣殿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标志


圣殿骑士团表面上是一个狂热的军事宗教修会,但实际上是共济会第一次在历史上显形时的样子,也是共济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数学及自然科学爱好者协会”演变成隐形金融帝国的关键一环。


圣殿骑士团及其继承者们,虽然后世变得越来越邪恶,但是最初的样子却显得有一丝高尚和圣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至1099年),成功从异教徒手中夺取了圣城耶路撒冷,引发了欧洲基督教徒到东方朝圣的狂潮。各地的共济会会员也以朝圣为名掩人耳目,借机加入到朝圣队伍中搞学术交流,并远赴东方获取新的知识。当时,中东是世界的学术圣地,阿拉伯帝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收集和翻译各个文明的宝贵典籍,史称“百年翻译运动”,这些典籍在共济会成员的心中,是比金银更加宝贵的宝藏,对于他们来说也确确实实是在朝圣。


然而,朝圣之路充满了艰险,往往是有去无回的通往天堂之旅(不知道算不算是一部分朝圣者的本意呢)。根据当时的朝圣者记述,在从地中海东岸的港口到耶路撒冷的道路上,野兽和盗贼横行,朝圣者经常遭到撒拉逊人(即阿拉伯人)的袭击、抢劫和杀害。


最令人震惊的惨案发生于1119年的复活节,在从耶路撒冷到约旦河的途中,300名朝圣者被杀害,60人被掳。


朝圣者的悲惨遭遇唤醒了九个“高尚的、虔诚的骑士立志保护朝圣者”的责任心,他们在法国贵族雨果·德·帕英(法语:Hugues dePayens)的带领下,在耶路撒冷主教面前誓愿守贫、禁欲和服从,象正规修道士那样全心全意服侍上帝,于是圣殿骑士团诞生了,雨果成为首任大团长(Grand Master)。


这些圣殿骑士都是以一当十的超级战士,但是他们既无教堂,也无居所;耶路撒冷国(十字军建立的国家)兵力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圣殿骑士团这样的战斗生力军,因此下了血本,根据圣殿骑士团的要求,将王宫的一部分——据说是古老的“所罗门圣殿”的旧址——赐给他们作为大本营。


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提到,圣殿骑士团知道所罗门圣殿下面藏着的秘密,所以要求这块地方来驻扎,以便将深藏在地下的秘密文件找出来。通过这些秘密,他们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这一情节当然是小说家的虚构,但所罗门圣殿是共济会的圣地、圣殿骑士团在成立最初几年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活动记录,以及圣殿骑士团后来获得巨大的财富却是真实的。


创立圣殿骑士团的最初九人是否为共济会成员已不得而知,但共济会肯定在圣殿骑士团成立的早期就介入并控制了这一团体。前后成立的与圣殿骑士团类似的军事修会有很多,但唯有圣殿骑士团走上了发展金融业的路线,并且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金融技能是“石工”们长期研究数学和物理学的副产品,直到今天,华尔街的金融精英很多都是来自于名校数学系或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


为什么共济会对金钱这么渴望呢?答案很简单:搞科研,可是很费钱的噢!


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除了需要大量专门的人才,每一步进展都是拿钱堆出来的。中国物理学界为了建不建大型粒子对撞机争论得不可开交,甚至这种争论扩散到全社会,不就是因为费用高昂嘛!古代研究科学虽然不用花这么多钱,但是相对于当时的财富水平来说,仍然是十分昂贵的。


研究成果得写在纸上吧,中世纪的纸就是羊皮纸卷,那可是很贵的;想观察微小的物品,得雇佣技术高超的磨镜师傅,制作高级的透镜;要是做点化学实验(当时叫炼金术,在12世纪通过十字军东征的活动,阿拉伯的炼金术书籍被相继翻译成拉丁语,传入西欧),得制备各种药剂、得有各种实验工具,更是超级费钱。


正是因为共济会会员们接触到了炼金术这一神秘的学问并狂热地投身其中,使得他们对金钱的需求极大提升。他们发现,要想进一步搞研究,必须先弄到大量经费才行。




伊斯兰炼金术符号




炼金术所需实验器材

在普遍迷信愚昧的大环境中,共济会成员各个都是人中龙凤,再加上他们是为了共同目标团结起来的有机整体,就更使得他们的崛起势不可挡。


以现代的观点看,圣殿骑士团的创立和发展,就是一个超级成功的创业以及营销案例。


中世纪的欧洲,宗教业是最赚钱的生意,其中又细分为:圣物生意、教堂生意、修道院生意、赎罪券生意等等,但是这些都不如十字军生意赚钱。十字军生意位于以上所有产业链的顶端,其他都是从十字军活动中衍生而来,可以说是十字军的渠道和经销商。


共济会通过长期的战略运作,掌握了庞大宗教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他们的如意算盘就是,从天主教敌人那里搞钱,再用搞到的钱反天主教!


这一行为逻辑,基本上被共济会用到了此后的所有对手身上。比如当他们成功入主英格兰并成为其主人之后,大量吸纳来自法国的资本并为其所用。十八世纪殖民印度,十九世纪殖民中国,都是大量吸纳本土资本和政治力量为其所用。


在成立早期,圣殿骑士团的成员怀着改变世界的伟大愿景,同时必须遵循守贫这一会规的约束。也就是说,放弃私有财产,将财物上交给骑士团进行保管,并进行统一分配和使用。


你没看错,共济会为了团结集体的力量,一开始搞的是共产主义制度。这样算起来,共济会乃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先行者,马克思以及共产党不过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这群共产主义事业的先行者所开创的事业的继承者,最终却蜕变为他们自己最憎恨的模样,并成为后世的共产主义者最大的敌人,这可能是历史最大的讽刺与悲哀。


正因为共产,才使得权力集中于大团长,圣殿骑士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成为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团结的战斗集体,焕发出巨大的组织能量,圣殿骑士团就很快就发展为十字军生意中的龙头老大。


后来,形式上的共产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这一制度就演变为集资合股与股东制,也就是近代公司制的起源。


圣殿骑士团创立后不久,当时德高望重的教会活动家圣·伯纳德(St. Bernard of Clairvaux)专门撰写了《新骑士颂》一文,极力推崇这种集宗教和军事职能为一身的所谓“新骑士”模式。


这个操作,就是后世市场营销中,找名人大V当托代言的鼻祖。


在圣·伯纳德的影响下,圣殿骑士团迅速变得闻名遐迩。1127年,大团长雨果寻求罗马教廷对圣殿骑士团的认可,并招募更多的圣殿骑士,一行人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大肆宣传其行为和意义,沿途接受了欧洲君主和贵族的竟相捐赠。


其盛况竟是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十字军东征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团长的欧洲之行获得了圆满成功。


这恐怕算是史上首次路演活动……


1129年,罗马教廷在法国的特鲁瓦召开宗教会议,确认了圣殿骑士团在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合法地位和罗马教廷对它的最高权威,使其接受基督教徒的捐赠行为合法化。 在1139—1145年间,教皇授予骑士团免交什一税以及征收什一税的特权。


如此一来,圣殿骑士团就成了一个避税天堂!


欧洲的各个领主贵族正在为无孔不入的十一税伤透脑筋,一传十十传百,西欧社会各界的名为捐赠实为寄存的业务纷至沓来,这就与现代通过慈善基金避税的行为十分类似。 捐赠(寄存)的财物包括金银珠宝、地产、庄园、磨房、城堡、教堂、各种收益权利以及地产上的农奴。 基督徒不断的、虔诚的捐赠使圣殿骑士团迅速积累起丰厚的资金。


有了巨额存款,圣殿骑士们利用他们的数学知识,很快就发展了放贷收息的业务,并迅速扩展到全欧洲。


《圣经》中明确规定禁止放贷收息,号称上帝忠实骑士的圣殿骑士们,却将此作为他们的核心业务。


他们发明了在当时十分先进的复式簿记方式和汇票取款方式。圣殿骑士团在欧洲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人们只要随身带着汇票,在任何一家分支机构都可以兑换成现金。


传说圣殿骑士团的总会以及各个分支机构里堆放着的借据、帐簿比宗教书籍还要多。共济会甚至发现了汇票并不一定与实际的财富相对应,对应于一份财富,可以发行数倍于此的汇票,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纸币,圣殿骑士团已经成为一个在欧洲各地开办分支机构的银行,这就使得共济会的财富支配能力进一步膨胀。


上至各国国王,下至普通的朝圣者,无一不是骑士团的客户,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圣殿骑士们甚至还借贷给十字军所要讨伐的对象——中东的穆斯林。注重信誉,保持中立,这是金融业一开始就确立的规矩,毕竟,金钱是没有信仰和立场的!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逻辑链:因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接触到了炼金术;因为研究炼金术的需要,产生了对金钱的狂热渴求;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共济会发现了真正的炼金术——金融炼金术!


本来,金融是服务于科研这个目的,渐渐地,金融成了共济会的主业,科研变成了副业; 在金钱的腐蚀下,他们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初心,赚取金钱成了他们的根本目标与最大兴趣。


金融与贸易是一对孪生兄弟,圣殿骑士团在发展金融业务的同时,贸易也在同步跟进,他们建立了贸易船队,与十字军的敌人进行贸易,在北意大利建立贸易基地,在欧洲各地建立贸易网络,从整个欧洲源源不 断地汲取财富。


圣殿骑士团在全欧洲的渗透,还体现在影响、操控各国政府,以及对行政机构的掌握。


在各种国内纷争中,圣殿骑士团经常以中立的面目出现,担当调停人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各国内政外交大权。为了将势力渗透进去,如果没有内斗,就想办法制造内斗。

这种操作方式,其实质跟美国在中东地区制造各种矛盾,然后再去担当调停人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在东方的十字军国家自不必说,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已经成为左右各十字军国内外政策的决定性力量。


圣殿骑士团口上说的是“宗教理想”,实际干的都是“生意”。

法王路易九世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中来到东方,发现圣殿骑士团与他心目中的异教敌人阿尤布王朝(萨拉丁建立的埃及王朝),早就彼此秘密缔结盟约,大搞商业活动。


路易九世感到三观被彻底颠覆:我们耗尽国力不远千里,组织军队来协助你们打异教徒,你们却在跟异教徒合伙做生意发财!路易九世震怒之后,责令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当着大马士革使者的面,撕毁合约。

路易九世

圣殿骑士团与中东的非政府组织阿萨辛派惺惺相惜,结成了某种形式的隐秘联盟,更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秘密。


他们通过贸易网络共同发财,各自胸怀着颠覆现有秩序的理想,相互结盟相互利用。英王爱德华一世正式即位前,曾经跑到中东当十字军,在自己居住的地方遭到了阿萨辛刺客的刺杀,差点把命送在中东。很难说是不是受了圣殿骑士团中某些人的指使,防止他回国继位。


可能也正是这种原因,阿萨辛派的一些异教密仪、奥义,也流传到圣殿骑士团高层,成为日后东窗事发时,圣殿骑士团崇拜异端的罪证。

金融集团与中东恐怖组织之间隐秘联系的古老传统断断续续,一直流传至今。比如,美国金融财阀掌控的情报机构CIA与中东的基地组织、ISIS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圣殿骑士团与英国的纠葛更是源远流长。

英国天生的海洋商业文明地缘条件,使得这帮金融家们垂涎三尺,一直谋划将英国转变自己的大本营。但是,中世纪的英国国王,恰恰是欧洲各国中最先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因此,圣殿骑士团在英国进行了长期的权力斗争,其目标就是瓦解英国的封建王权。

英国金雀花王朝首位国王亨利二世致力于加强王权,削减贵族和教会的“自由”,成为圣殿骑士团的眼中钉。


导致英国从一个富强帝国走向风雨飘摇的圣贝克特事件,从头至尾就是一个针对英国王权的阴谋。


将贝克特推荐给国王、故作豪奢骗取国王信任、被任命为主教后处心积虑地激怒国王、逃往国外造成国际影响、回国后被杀、被杀后进行全方位造圣宣传、掀起英国的反国王叛乱浪潮,从头到尾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不是坎特伯雷大主教西奥尔博多一个人能搞定的,这其中少不了骑士团的智囊们的策划和参与。

贝克特在坎特伯雷大教堂被杀

贝克特死后封圣,圣殿骑士团的势 力也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英国。 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没有发达的行政系统,圣殿骑士团的管理体系经常为各国王室所用。 资料显示,许多圣殿骑士在各国政府中担任要职。 特别是在英国,亨利二世尝试建立遍及全国的行政系统,在贝克特被杀后遭到挫败。


从狮心王理查时代开始,圣殿骑士经常担任国王的顾问、司库、特使、济贫官等职务。 狮心王理查长期在外,政治权力基本落入威廉·马歇尔等人之手。

无地王约翰继位后,约翰谋求加强王权、统一国家,与代表割据势力的封建贵族发生矛盾,约翰依赖看似中立的圣殿骑士与贵族对抗,却不知道圣殿骑士们才是王权真正的对手。

如果没有圣殿骑士的相助,封建贵族们击败国王无非是另立一个新王,国家权力本质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正如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那样。


圣殿骑士谋求的则是政权性质的变化,瓦解王权,实现自由的贵族民主政治,这样就可以实现自身的“自由”。

无地王约翰与贵族发生冲突期间,约翰一方面任用圣殿骑士作为顾问,甚至住在伦敦分团的会馆中,以保证安全;另一方面,圣殿骑士也参与了贵族们主张自由权利的武装叛乱,甚至可能担当了主要煽动和策划的角色。


最终,约翰在“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骑士”威廉·马歇尔、圣殿骑士团大团长等人的斡旋下,在1215年签订了瓦解英国王权最重要的文件——《大宪章》。

大宪章签订现场

(站在约翰国王右手边身穿带有红色十字的白袍的人,就是圣殿骑士团大团长)

约翰在全体贵族需要他死去的时候及时死去(可能是被下毒谋杀),临终前的遗言还说,圣殿骑士团分团长埃默里是一个可以依赖的谏言者。威廉·马歇尔则成为托孤重臣,在亨利三世早期作为英国摄政。


威廉·马歇尔的葬礼是按照圣殿骑士的仪式举行的,他实际上也是一名隐瞒身份的圣殿骑士。

约翰的儿子亨利三世成长过程中,对国王的洗脑工作由圣殿骑士团一手包办,新任分团长马特尔负责洽谈亨利三世的婚姻,还获得为新娘护驾的殊荣,国王的财务和玉玺经常由圣殿骑士团保管。1260年,反对国王的叛乱贵族召开国会的地点,正是在圣殿骑士团的伦敦圣殿。


伦敦圣殿教堂(圣殿骑士团伦敦分团当年的大本营)

在圣殿骑士团的暗中操控下,在亨利三世执政的五十余年里,英国反复进行民主政治的实验,却变成权臣专权或朋党乱政,统统遭遇失败。 特别是“国会之父”蒙德福特,实际建立的是法西斯独裁政权 ,更是把圣殿骑士团的脸打得啪啪的。


于是他们决定向右调整,重塑王权。亨利三世去世之后,在圣殿骑士团的支持下,拥戴爱德华一世即位,他们首次宣誓效忠的地点,同样是在伦敦圣殿。 圣殿骑士团对行政的介入,同样发生在法国和西班牙,只不过没有像在英国那么深入而已。 在被取缔之前,圣殿骑士担任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财政要员。

总结一下,圣殿骑士团的套路,包括多管齐下的三个方面:在精神上,瓦解王权;在政治上,挑起国家内乱;经济上,使得各国财政陷于破产,越来越依赖圣殿骑士团的金融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