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韩系电池企业接连“爆雷”,继LG新能源暂停储能产线建设后,SK On也突然发布紧急措施。
排版|小锂
前几天,LG新能源刚宣布,正根据市场情况高效灵活地调整计划投资执行的步伐,暂停了建设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17GWh储能系统(ESS)电池生产线的建设。
7月2日,韩国另一电池巨头SK On也因为资金成本问题发布紧急措施。
SK On表示,为了应对变化的事业环境,有效地管理事业而制定了紧急对策,公司将冻结所有高管的年薪,作为削减成本措施的一部分,直到恢复盈利为止。
据观察,SK On的财务数据并不理想。自2021年10月从SK集团分拆独立以来,SK On面临的资金压力一直很大,一方面是扩产和研发大量投入,另一方面是客户需求放缓,部分大客户削减订单,整体导致SK On面临多年亏损状态,不得不依靠母公司SK集团进行长期输血。
尤其是2023年以来,动力电池全球竞争加速,SK On财务数据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SK On的季度营业亏损从去年Q4的186亿韩元扩大到了3320亿韩元。
雪上加霜的是,SK On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份额也在遭受挤压。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达到285.4GWh,同比增长了23%,但韩系动力电池全球市场装车量占有率同比下降了2.8%。其中,SK On装机量为13.9GWh,位居全球第四,市占率为4.9%,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下,SK On不得不调整发展计划,一边将独立上市时间延迟至2028年,一边想办法筹集资金稳固发展。
实际上,在“冻结所有高管的年薪”之前,SK On已经寻求过“卖子输血”的方法。今年5月,SK集团计划出售电池材料(隔膜)子公司SKIET,以重组电池业务,进一步缓解SK On因电动汽车需求疲软面临的财务困难。
不仅如此,在“输血SK On”的道路上,SK集团还计划与其能源子公司SK E&S合并,组建一家资产达1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54亿元)的公司。合并的部分目的就是通过与一家资产负债表更强劲、盈利的公司合并来支撑旗下亏损的电池制造商SK On。但截止目前,该合并并没有进一步消息传来。
起点锂电此前分析过,SK集团保全SK On的意图很明确,目前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业务离不开电池的支撑,增量市场可观;此外,2023年其电池业务的年销售额达到12.9万亿韩元,创下有史以来最高销售额;最关键的是,SK On背后还拥有400万亿韩元以上的电池积压订单。
在SK集团看来,坚持下去,电池业务“风雨将停、彩虹终现”。但需要提醒的是,SK On面临的难题不仅仅在资金方面,技术单一也是重点之一。
目前SK On主要的产品是软包电池,并且以三元锂电池为主,这是SK On等韩系企业最明显的竞争短板。虽然SK On已经在布局磷酸铁锂电池,但其最早大规模量产也规划在2年后的2026年。
2026年意味着什么?从国内电池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布局来看,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长续航超级快充的磷酸铁锂电池等正在加速产业化,尤其是被认作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全固态电池,目前企业公布的量产时间节点都在2026-2028年,那么SK On显然不占优势。
据SK On透露,公司正在研发两款全固态电池:聚合氧化物复合材料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在2026年完成这两款电池的早期原型,并在2028年实现商业化。目前,SK on下一代电池试验工厂正在忠清南道大田市电池研究中心建设,预计将于2024年完工。
在高额的研发投入、扩产投入压力之下,SK集团对SK On的输血还能持续多久?SK On2024年下半年能否转亏为盈?起点锂电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