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七天内没有推送或未接到回复,则视为未通过,恕不另行通知!
已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原创文章,请提前开好白名单,谢谢!
请注明【投/荐稿|公知智库】字样
欢迎来稿!
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联系小编哦 ↓↓↓
投
/
荐稿邮箱:1065780088@
qq.com
互推及商务合作QQ:1065780088
而别让舆论管控将不敏感变成敏感,将正常变成不正常,将地方、部门利益化身国家利益绑架整个体制,应该是更高层面在此次事件中得出的结论之一。
此次的刘教头事件,即使最终证明有“黑幕”,比起赵家人时代的林教头冤狱,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本不足以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就身份而言,林教头是京城卫戍部队的一名军官,往深里说,他关系到的,可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安危。而今天的刘教头,不过是在国外据说被归入娱乐行业的体育领域里的一名明星级教头,牵动的,说到天上去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什么可敏感的?
而就事件性质来说,当年林教头遭遇的,是夺妻灭门的惨案,非血债血偿不足以报仇雪恨。而今刘教头面临的,只是“明升暗降”的调整,“十八分之一”虽然不大好听,但再怎么说也是个领导岗位,是他的多少同行奋斗一辈子也未必能达到的高度,因此牢骚会有,但仇恨难说。
反正,从哪方面看,这个“球事”,都没理由整成现在这么大。
分析这个局面的出现,有二个基础因素绕不开。
首先是“小球”的国球地位以及刘教头个人的超高人气,令与之相关的异动,本就具备形成风暴的气质。
其次,是出台这次调整的决策过程,存在问题。在国际赛事期间的敏感时刻临阵换帅,完全忽视了其可能带来的冲击;而从最终促使风暴形成的退赛风波反推,这项所谓的重大“改革”,并未获得广泛认可,就算其科学性无可置疑,至少也是沟通不到位甚至没有沟通,仅凭长官意志强行推动。
基础因素之外,在其他热点事件中经常现身的“舆论管控”,是左右着本次事件走势的关键因素。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刘教头职务变动的通知传达前一小时,相关人员被禁止使用微博,连点赞都不行;在退赛风波发生后,与之相关的文章纷纷被删,包括“刘教头”在内的一些词汇成了敏感瓷,有人还在网上披露了上级下发的“相关新闻一律压后台”的通知,一时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一个小球事,就这样成了大球事,说穿了也不是什么秘密。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此次调整,其实与之前孔教头的涉赌事件相关,刘教头也刚在二个多月前举行的轰轰烈烈的竞聘大会上成功连任,正信心十足地备战三年后的东瀛之行,但按照官方的说法,这其实是旨在扫除积弊的“扁平化改革”大框架内的一个举措。鉴于官方一向比较权威,我们姑且信之。
既然是改革,按照我们一贯的优良作风,在推出前是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推出后也欢迎各方提出建议,此次也不应例外。因此,无论是对内部人员还是外界人士发出的声音,哪怕是不同的声音,都无需紧张。
但现实是,紧张如期而至。
结果,这种与一宗体育事件不相匹配的如临大敌般的反常反应,大大强化了本就已经存在的质疑和不满,反向激起了被退赛风波的“肝胆相照”感染得热血沸腾的广大网友的义愤,将官方逼进十分尴尬的角落里。
条件反射般的舆论管控,再一次扮演了高级黑的角色:“宫斗”的猜测,在封锁之中愈演愈烈。
这个“帮倒忙”的结果,在互联网时代,其实不难预测,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从主席台上的讲话判断,大人们个个都具备着让人折服的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但在管控这事上,偏偏明知是个坑,却纷纷还要往里跳?
更令人疑惑的是,一个在普通百姓看来没什么实权的部门,又为什么在管控这事上,忽然之间又与那些实权部门平起平坐,也能说删就删说禁就禁?是什么力量、什么机制导致了这种局面出现?
原本大家可能以为,只有像去年的人大校友事件才有这样的待遇。
如果再将管控的后果与主动公开的效果作一比较,这个“高级黑”的弄巧成拙会成倍放大。
今年三月份,河南温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该局民警在办案过程中,涉嫌刑讯逼供致使一名嫌疑人死亡,检方已立案调查。
这被视为中国警方首次公开承认刑讯逼供。这个自曝家丑,并没有将警方推至千夫所指的地步,相反还赢来了一片掌声。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进步。
如果此次,这个牵涉重大的所谓“扁平化改革”,不是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地推进,我看退赛风波未必发生,就算发生,社会舆论也不至于又猛又烈地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有理有据的改革,谁不支持?
随着相关致歉声明的出笼,此次事件基本进入了尾声,但它造成的影响,还将继续震荡发酵,值得各方好好总结反思。
而别让舆论管控将不敏感变成敏感,将正常变成不正常,将地方、部门利益化身国家利益绑架整个体制,应该是更高层面在此次事件中得出的结论之一。
— THE NED —
来源:微信公众号 陀读 作者:陀飞轮
本文经授权发布,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