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郎眼Daily
郎咸平独家网络发声地,中产者自我增值平台,关注财经郎眼Daily,品财经,聚观点,助你财经力Day day up!电视版广东卫视每周一21:10分播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揭幕者  ·  洗一洗! ·  13 小时前  
央视财经  ·  两大央企重磅公告!多股涨停!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黄金价格涨到位了吗?重磅买家入场在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郎眼Daily

中国从来没有失去自己的芯片

财经郎眼Daily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4-28 09:10

正文



中国新的经济形势下,市场对于科技这一生产要素的需求度正在不断增加。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企业7年内向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信元器件。一纸禁令几乎让中兴“休克”,8万员工利益受损,76岁中兴老将侯为贵再度出山,四处奔波,令人唏嘘。目前,中兴部分工厂停产。

4月25日,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华为正在被美国司法部调查,有关具体事项尚未公开。另有消息称,为了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华为目前加大了元器件备货。


随着中兴、华为事件的发酵,我国通信行业的“缺芯”之痛备受关注。一方面是舆论呼吁增强自主研发,有关“国产芯何时可中兴”的讨论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则是半导体产业迎来一波投资热潮,资本加速布局,国内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科大讯飞、华为、小米等分别以投资或自研的方式助力“中国芯”的研发。

一块小小的芯片何以让通信业巨头陷入困境?“中兴无芯”的背后又有哪些逻辑?

今天的财经郎眼Daily会客室,我们请到了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吕廷杰教授 ,与我们一起分享他对于“缺芯之痛”的看法。


一纸禁令何以让中兴陷入困境?



吕廷杰: 中国的芯片产业其实近五年来一直在高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档芯片的需求。目前中国大量的低端芯片,比如说27纳米以下的芯片,存储的、计算的,包括CPU的和各种工程机械用的芯片,还是有很大的进步,我们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但高端芯片,通常都掌握在美日厂商手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中兴事件,为什么美国禁售了芯片,就会使中兴受到这么大的打击呢?这是因为中兴最重要的一个利润来源是它的终端,而终端的芯片来自美国高通公司。那么,为什么中兴不自己开发芯片呢?比如像华为那样。这里边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华为的终端始终没能进入美国市场,究其原因就是它用了自己的芯片。

其实去年下半年,华为已经跟美国的两家电信运营商AT&T和Verizon达成合作意向,准备今年在美国市场销售华为手机,但是根据美国政府的要求,华为在美销售手机的前提是必须使用美国高通公司的芯片。

中兴的战略和华为不同,它的技术路线是不一样的,它用美国的芯片,可以轻易进入美国市场,从而避免跟华为产生恶性竞争,差异化地进行了区域销售的分割。

这么多年来,基础电信业一直在降价提速,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是这样,所以才导致了基础电信业降价提速一个重要压缩资金、压缩成本的来源:向设备制造商要利润。于是,电信业要求设备制造商,例如中兴、华为、爱立信等公司,提供更先进的通信设备提速,但用更低的价格来采购,所以中兴这一类企业的资金回流在网络设备方面其实是不挣钱的。

这样逻辑就很清楚了,中兴有很多产品线,终端是它的其中之一,而恰恰终端是利润最高的。这部分利润可以交叉补贴其它产品,但利润最高的产品的生命线,是捏在美国手里的。捏在美国手里也不是中兴愿意的,但它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进入美国市场。而且用美国芯片,中兴可以节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以及高额的专利费。

5G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美国市场,就必须使用美国芯片,看似是简单的市场保护策略之一,实质上却是国家之间在技术领域的角逐。昔日赢得4G技术竞争的胜利给美国的无线产业带来了超过470万个工作岗位,每年为经济贡献4750亿美元。而错失4G浪潮的欧盟,几乎失去了全部的手机市场份额。通信技术的领先对一个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G时代即将来临,赛道之上中国处于领跑地位,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企业正站在5G争夺战的前沿,美国直指中兴,开启对华为的调查,其中深意不言而喻。但这一纸禁令也让我们看到了通信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掌握核“芯”技术刻不容缓。

那么, 目前中国造“芯”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国产芯片又要如何突破发展的困境? 吕廷杰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看法:



吕廷杰: 在国际的通信标准中,我们过多强调芯片本身的制造工艺问题,但我想告诉大家,芯片本身的制造工艺问题并非不可攻破,也不是非常复杂。

芯片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每一个芯片所执行的功能,是有一些国际标准的,特别是通信类芯片。 而高通公司,在第三代、第四代的移动通信体制中,占了非常多的技术专利和标准。像华为,它拥有比较多的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这样它就可以跟高通做一个置换,因为高通也绕不开华为的一些标准、专利,华为可能也绕不过高通的许多专利,那么大家就共享。

而中兴在3G、4G的时候,掌握的专利数相对于华为要少,所以中兴要打通美国市场,自己开发芯片,它就绕不过别人的专利,并且还要付很多费用。这不是一个芯片开发的问题,它有很多通信的技术要素在里边,这些技术被别人注册了专利,它就绕不过去。所以中兴最简单的捷径,就是使用美国的芯片,这样,它又能进入美国的市场。

目前中兴和华为是中国参与国际第五代移动通信竞争的两大主力军,在5G领域,中兴已经拥有了开发的成果,美国这样一做,就把它现金流最大的业务打掉,影响中兴的生存,而影响中兴的生存,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整个5G的发展,这才是美国背后想的大局。

芯片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基础技术的开发需要扎扎实实,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这次也是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未来,企业应该关注哪些东西,才能使我们在国际供应链的体系中多一根弦。而除了经济上的考量,我们还应该有一个全局观,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来制定我国芯片以及其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战略。

在采访的最后,吕廷杰教授对于“中兴如何实现自救”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中兴如何实现自救?



吕廷杰: 就中兴来说,它想要自救,我觉得首先在终端它可以选择其它家芯片来代替,但它要放弃高端策略。其次,中兴的网络设备有非常强的实力,未来它可以集中在这一方面发力。最后,解决资金层面存在的困境,它是上市公司,我们在社会上可以增加它的正面宣传,让中兴的投资人有更多的信心。

另外,在产业政策上,我们可以让这些制造商得到足够的回报,包括国家政策如何调整等等。总的来说,中兴事件需要从国家角度、企业自救角度,以及社会资本的角度共同解决。


诚如吕廷杰教授所说,中兴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反思弥足珍贵,至少它让所有人都明白了在“尖端制造领域”拥有话语权是多么重要。此次事件犹如一记警钟,敲醒了全民“自主”意识,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前进得更快。 中国不会失去自己的芯片,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



精彩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