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琢磨先生
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0mbkeeper  ·  今天就已经实现了 查看图片 ... ·  昨天  
半佛仙人  ·  看完《封神:第二部》,我直抽自己耳光 ·  昨天  
纯银V  ·  看完哪吒 2 回来,整体我给 8 ... ·  4 天前  
槽边往事  ·  初一拜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琢磨先生

凡事多往“坏”处想

琢磨先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9-08 20:01

正文


《孙子兵法·作战篇》里说: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孙子兵法·九变篇》里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看不懂没关系,接下来我们详细解释。


 “利害”思维是孙子在《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中提出的,这里的“作”是“兴起”的意思,并不是指正式交锋打仗。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设进行庙算之后,决策已定——这场战争必须要打,那么随后要考虑的事是什么?


大家都熟悉一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也就是要先考虑“后 线”的问 题 ,而不是“ 前 线 ” 的问题。而且孙子认为,尤其要先考虑后线的“害”,而不是前 线的“利”。这同样是“反者道之动”的体现。普通人会急于思考:怎么打?打了有什么好处?孙子反其道而行,根本不提这些问题,,而是要我们先考虑:打不好的坏处是什么?

                                                      

战争之害是什么?孙子描述得很详细:一是花费太高,“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二是时间长了更麻烦,“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就是士兵没了士气,打仗没了体力,而国家也消耗不起了;三是趁火打劫的来了,“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到了“智者不能善其后”的地步时,那就真的山穷水尽,可能要国破,甚至国亡了。所以孙子说,不了解战争之害的人,也 不可能了解战争真正之利。这时候,即使打了胜仗,也可能是坏事。 


皮洛斯是古希腊伊庇鲁斯的国王。在与罗马的一场血腥战斗中,皮洛斯获得了胜利,却损失了大半精锐部队。当其他人在为胜利而欢呼雀跃时,皮洛斯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感慨道:再来一场这样的胜利,我就完蛋了!所以西方有一句谚语叫“皮洛斯式胜利”,意思是:代价惨重、得不偿失的胜利。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管理、营销等领域,,我们打过几次这样的胜仗呢? 


……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既有利也有害的,但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选择性失明”,只看到其中“利”的一面,不愿看到“害” 的一面。这样片面地看问题,往往要付出巨大代价。 


……   


在优秀的军队里,战斗开始前,负责制订作战计划的官员至少要制订两套以上的方案,其正面方案当然是如何打赢这场战斗。但同时,至少要准备一套特别的方案,那就是万一战斗失败将要如何应对的方案。这个失败方案或许用不到,甚至在战斗开始之前不用向指挥官详细阐明,但绝对不可以不思考、不制订。在关键的生死存亡时刻,一定要可以直接拿出来。否则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整个军队都会陷入混乱状态,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这也 是“杂于利害”的一种体现。 


……      

                                        

孙子在“杂于利害”的思考模式中,还强调了这两个方面的优先顺序,那就是:先考虑害,再考虑利。从中再次看出,孙子绝不是战争的狂热分子,更不是一见利益就往上冲的冒险投机主义者。其实真正的战略大师都不喜欢盲目行动,不会总是兵行险招,他们总是“静而幽”的,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是“先胜而后求战”的。


在他们发表出来的指挥方案里,你能看到他们 是如何“逐利”的,但在他们的思维深处,你看不到的是,他们早就已经将“避害”一事考虑得更为全面。 


如果把生活当做是一场战争来看的话,熟读兵法可以启发思维,让一个考虑问题多个角度,而不是单线程走到黑。


好友佟伟富老师是我结识近二十年的好友,熟读兵法,近日将自己多年研究心得汇总出书,是我期待已久的一件事。如果你对兵法有兴趣,对谋略有兴趣,可购买他的新作:《反读孙子》。相信你会发现人生一片崭新的战斗场景。


新书可通过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