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某个播放平台中,有一条高赞的留言出现在了《水浇园丁》(卢米埃尔作品)的评论区:“现在抖音很多人也就这个水平。”
确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卢米埃尔兄弟是大发明家,也是大企业家。他们是电影之父,但似乎只是电影“技术”之父。还有一些人谈起卢米埃尔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时常会用一句话来总结:“这谁都能拍啊!”
在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生涯中,拍摄并参与制作了
超过1600部电影,
但它们在一些后世人眼中只是纯粹的生活纪实:
离开工厂的工人,和猫玩耍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婴儿……
而如今抖音等
短视频大行其道,这似乎变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做“卢米埃尔”的时代
。
但卢米埃尔兄弟的影像艺术真的是所谓的
“随手拍”
吗?事实上,他们不仅有着
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还创新了艺术表现手法,而在如今很多研究卢米埃尔的论文中,往往还会将他们日后的没落归结为他们的艺术选择。
在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活动电影机之前,
爱迪生的“电影”是最热门的。
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机器无法轻易移动,他在拍摄时只能请演员走到摄影机面前,表演一些虚构的小节目。
但卢米埃尔的摄影机是可以随身携带的,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走出照相馆,到任何地方进行创作。
在
《纪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
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所有的艺术当中,电影恐怕是最仰赖技术的一种,但电影的发明却是艺术家与科学家企图去重塑现实时自然而然获得的。”这句话描述的便是卢米埃尔兄弟。
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中写到
:“
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现实主义电影的源头”。
回看卢米埃尔兄弟的作品,他们往往拍摄的
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事情,
包括工业社会的进程,劳工们的工作,政治文化,自然景观,以及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
他们习惯采用固定机位,一镜到底的长镜头,绝不干涉拍摄对象,仅仅是客观的记录。
《代表们的登陆》
记录的是1895年6月在纳维尔市召开的由26位科学家联名发起的
法国
全国照相会议,
卢米埃尔兄弟记录下了代表们在卢梭河畔下船上岸的一分钟,
并在24小时后向他们进行放映。这是最早的,极具时效性的新闻片。
路易·卢米埃尔认为:
“小说、戏剧足以表达人类的心灵,而电影是用来记录生活、拍摄现场景象的。”
用摄影机真实地记录生活的本来面目
是他的最高原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卢米埃尔兄弟仅仅会捕捉事件发生的瞬间,
他们也在大量的作品中运用了排练,搬演,重现的方法。
《工厂大门》描绘的是工人下班离开卢米埃尔工厂大门的场景,
兄弟俩提前了四个月给工人们进行排练,然后在偶然的一天将镜头隐藏起来,
“偷拍”
下影史这经典的几十秒。工人们鱼贯而出,展现了法国工业社会的一角。
这是一次
真实的纪录
,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
人为干预
。有人说,这既是一部纪实作品,也可以被视作卢米埃尔工厂的
广告片。
(注:《工厂大门》是1895年12月28日放映的第一部影片,共有四个版本,最早于法国科技大会上放映的版本已经丢失了,现存的三版根据片中出现的马的数量分为“两马”)(1895)“一马”(1896.03)和“无马版”(1896.08)。)
除此以外,卢米埃尔兄弟还尝试过故事片的创作,例如世界上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
园丁在花园里浇水,顽童蹑手蹑脚地走来,他悄悄踩住了水管。水管没水了,园丁仔细查看起水管口,顽童突然松开了脚,水喷了园丁一脸,气愤的园丁与欢乐的孩童在花园里追打起来。
(注:这部作品共有两个版本,一部摄于1895年,一部摄于1897年,后者为前者的翻拍。)
这部电影使用了戏剧式的手法,呈现了一出充满张力却又贴近生活的喜剧,片中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期的演员,饰演园丁的就是卢米埃尔家的园丁。虽然影片取材于路易·卢米埃尔看到的一部连环画。但在他们看来,这是一部十分真实的作品,因为这个故事真切地就如同花园里日常发生的事情。
LUMIERE AND FILM TECHNIQUE
除了艺术理念,我们再来聊聊卢米埃尔兄弟的艺术手法。乍一看,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确实简单,《水浇园丁》不过是一个滑稽的小片段,《火车到站》也不过是上车下车的片段,手机就能拍。但仅仅如此吗?
回望历史,让我们找出卢米埃尔影片中那些了不起的小秘密。
【场面调度的诞生】
《火车到站》只有短短几十秒的长度,一个固定的机位。但细看,它采用的是
深焦点镜头,从远到近的物件都清晰可见,信息量非常丰富。
影片一开始,车站里的人群熙熙攘攘,接着火车驶来,冲向屏幕,穿着华丽服饰的人们缓缓向着摄影机的方向移动,然后奔跑起来,车上的人优雅地下车,车下的人礼貌地帮忙……有孩童,有贵妇,有绅士,他们处在画框的不同位置,做着不同的事情,
俨然一副车站百景图,构图讲究,层次分明。
在这个短短的“长镜头”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
“场面调度”
。当然,卢米埃尔兄弟也主动地干预了这场“真实纪录”,为了充实场景,他们安排了
奥古斯特的夫人穿着苏格兰花纹披肩,领着两个孩子在人群中缓缓走过,并装作一副不认识摄影者的样子。
【声音结合影像的尝试】
《代表们的登陆》并不简单,
它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但它也是一次声音结合影像的有益尝试。
影片中出现了天文学家强逊和省长罗纳的发言,因此在放映时,
卢米埃尔兄弟邀请了两位当事人来到现场,为自己在银幕中的形象配音。
在往后长达三十多年的光景里,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电影放映时
进行现场配音并奏乐,
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有声电影的出现,而日本更是由此诞生了一种独特的职业——
电影解说员。
【意外到来的特技摄影】
这绝对是一场意外。影片《拆墙》表现的本来是工人们推墙和拆墙的简单动作,但是在放映时,
当工人们刚刚将墙推倒,胶片却出现了问题,它突然地倒退了回去,砖头飞了起来,“拆墙”一瞬间变成了“垒墙”。
卢米埃尔兄弟深受触动,遂将这一
“倒放”的手法运用到了后期的作品中。
但没有想到的是,观众中还坐着另一个人,他就是日后享誉世界的
“虚构故事片”大师乔治·梅里埃,
这一场“事故”大大启发了他在故事片上的创作。
【早期的蒙太奇】
“蒙太奇”这一名词当然不是卢米埃尔兄弟提出的,但他们却在无意中创造了蒙太奇。
他们拍摄了四部描绘消防队员生活的影片《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和《拯救遭难者》。
这本来是四部作品,但由于放映机的改善,已经可以将它们连在一起放映,仿佛剪辑而成的一部完整的影片,
形成了最初的蒙太奇。
【移动影像】
虽然卢米埃尔兄弟在大多数的影片中都选择了固定镜头,但他们也尝试了
移动的镜头
。在拍摄法国城市街头景象时,他们将设备放在移动装置上,让摄影机缓缓向前推进,城市的车水马龙被生动地记录下来,
最早的运镜便诞生了。
纵观电影史,
1895年至1905年是卢米埃尔兄弟最辉煌的时代,
但在这之后,他们却逐渐消失在了电影的世界中。因为过度地追求真实地记录生活,拒绝戏剧美学,卢米埃尔兄弟的作品很快就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他们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
乔治·梅里埃等人的虚构故事片大受欢迎。
人们不仅能在电影里看到火车进站,人们甚至能登上月球,和外星人做朋友。毫无故事性地简单纪录很快就被“花心”的观众们抛弃了。
最后,卢米埃尔兄弟只能解雇了全部的摄影师,彻底放弃拍摄影片,专注于机器制造与电影拷贝的生意。
如今,一家卢米埃尔博物馆坐落于法国的里昂,四周绿草如茵,其中的一侧便是当年拍摄《工厂大门》的旧址。
时间无情地流逝,但电影却将一切永久珍藏。
卢米埃尔在法语里的含义是“光”,他们与电影的缘分是生而注定的。
感谢卢米埃尔兄弟,他们将转瞬即逝的光,留在了人间。(完)
推荐片单
《火车到站》
观看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K411j7YQ?from=search&seid=6811469668975305483
《工厂大门》
观看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4411K7Au?from=search&seid=561637078592637918
《拆墙》
观看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V411m78y?from=search&seid=1778825989839973776
《水浇园丁》
观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