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焦DeepFocus
一份以巴黎为据点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院线与艺术电影的最新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欧洲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51好读  ›  专栏  ›  深焦DeepFocus

从影史最好的女导演,到今年最好的女导演

深焦DeepFocus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10-18 20:14

正文

往期播客:对女性身体的无下限拍摄,到底是剥削还是反凝视?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小宇宙APP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微信播客订阅 深焦艺文志
Spotify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第62届纽约电影节

女性导演作品观察


作者:苏七七

影评人、导演。出版有电影评论集《光与真的旅途》《幻境中相逢》《湖中之云》等,执导电影长片《长谈》,影片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等国内外电影节展。



10月11日,在林肯中心的Alice Yully厅看完《粗野派》,我有种结束了纽约电影节之旅之感。


纽约电影节从9.27-10.14,因为有深焦的媒体证,提前两周就开始了媒体场观影,所以有将近一个月都在林肯中心一场接一场地看电影,渐渐熟悉了大大小小的影厅,附近的咖啡店与热狗摊……林肯中心与茱丽亚音乐学院中间的这条有点坡度的小街明净、整洁,有朝气,像是一块被浸在戏剧/电影/音乐中的新切的柠檬。



作为一个秋季的电影节,纽约电影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地搜罗了三大的许多热门电影,可以一古脑儿地看掉来自柏林的《达荷美》《旅行者的需求》,来自戛纳的《阿诺拉》《壮游》《想象之光》《艾米莉亚佩雷斯》,来自威尼斯的《隔壁房间》《粗野派》《四月》,但同时它也有自己的选片特点,在CURRENTS单元看到一些有实验性的能带来很好启发的电影,REVIVALS单元选的老片类型相当多元。关于当下世界的痛点,巴以与俄乌战争,它各选了一部纪录片。贾樟柯与纪录片导演王导都来了纽约电影节,贾樟柯带来了《风流一代》,王导是三部曲的后两部(《苦》与《归》)


电影节的奖项认定,盖章加持,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看到一部好电影或自己喜欢的电影(好电影的标准很多元,喜欢/不喜欢更是很个人的事)。有时看一部盛名之下的电影,好像是去一个高级餐厅吃饭,装修极有品味,往来衣香鬂影,餐具好,桌布好,音乐好……然后这顿饭漫长、压抑、傲慢、做作,你如坐针毡,心怀愤懑,想着世界电影节体系也是草台班子,总有“显得很好”的片子被推上众人歆慕向往的位置,而你最讨厌的就是“显得很好”背后的虚假与矫揉。但也总是有电影那么地名副其实或给到惊喜,比如卡拉克斯的《这不是我》,比如罗宾娜罗斯的《夜班》,还有在放了戈达尔的《剧本》后,还那么贴心地放了个纪录短片。


林肯中心


第一天刚开始看电影时,我们没有那么搞清楚规则(神奇的媒体场规则,一场电影看完后出场时可以领个小票子看下一场,理论上每天看了第一场就可以一场接一场地看完全天),排了一小时的队也没看成《粗野派》(因为在里面看《神圣无花果之种》的观众都接着看这场,排队意义不大),过了三周我们终于等到了观众场的票,但发现这个电影我并不喜欢,只是,能够在这么好的厅里看35MM胶片,能听这么好的配乐,也算值了。我就这么安慰自己。


在电影节的某一天,我在马路边坐着等下一场,忽然黄树立过来坐到我边上,他也刚看完上一场。我们这偶遇畅聊十分钟,先对共同喜欢的赞不绝口,再对共同讨厌的同仇敌忾——这可是电影节期间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了,有共同喜欢很快乐,能共同吐槽也很快乐。


下面的文章关于本次(第62届)纽约电影节的女性导演作品。所看到的7部电影,4部老片在REVIVALS单元,3部新片在MAIN SLATE单元。我断断续续地看到它们,最后把它们罗列在一起,试图从中归纳出点什么或得到点什么启发。


林肯中心



1


拍得很少

《夜班》 

Nightshift

1981

Robina Rose

《被征用的土地》

The Sealed Soil

1977

Marva Nabili


《夜班》真是个让我惊艳的电影,它非常迷人——有些电影是好的,有些电影是美的,有些电影是动人的,有些电影是迷人的,迷人的电影十分珍稀。它融合了神秘感、幽默、简单重复、意料之外、清新、诡异、突然的变奏与优美。


《被征用的土地》是痛的。它是伊朗第一部女性导演电影,但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沉默的“觉醒者”。如果一个人生于既定的命运中,作为奴隶,作为工具的命运,她没有任何反抗命运的可能,她也许只能在命运的深井里,摸索到一种习惯于稀薄的空气,习惯于黑暗中的生育与劳役的生活方式。


也许在时代的缝隙里,她得到一个松动点的契机,让她没有那么快地掉下去。但是,那么多人在井口推她,已经掉下去的人在呼叫她。——很喜欢忽然下雨时,她在河边的小树林中脱下衣服的裸露镜头。她是她自己。自由是每一个还没被彻底异化与规训的人的向往。


令人遗憾的是,展现了如此才华的两位导演,作品非常少,从查到的资料看,Robina Rose后来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社区节目部工作,Marva Nabili后来应该是到了美国并拍了一部长片,但没有其他重要的电影作品了。


拍电影是很难的事,除了表达的欲望和才华,还需要团队,需要钱,需要坚持做作品的意志与行动力。在我的观察里,女性创作者往往从相当纯粹的表达欲出发——有些东西如鲠在喉,是一种咳嗽一样的冲动让她们去创作,但如果没有充分的土壤与雨水,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野心,创作难以继续。


当然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能留下一个作品,在多年之后被钩沉被修复,已经是非常大的肯定。纽约电影节选这两部作品重新放映,是眼光也是功德。



2


一直拍

《我饿,我冷》

I'm Hungry, I'm Cold

1984

香特尔·阿克曼

《音乐》

La Musica

1967

玛格丽特·杜拉斯

/Paul Seban


阿克曼这个12分钟的短片,在杜拉斯的《音乐》之前放映。短片拍于1984年,但像是与新浪潮,对戈达尔的一次重逢,节奏明快清新。阿克曼有些电影躁,有些电影郁,《我饿,我冷》是躁中有郁,我喜欢的另一个短片《怠惰女子的肖像》是郁中有躁。为了拍电影不得不起床的阿克曼还是拍了很多电影的。作为一个观众感到感恩。


《音乐》是杜拉斯的电影首作(还有一个联合导演),还不是典型的杜拉斯风格。杜拉斯的自我与偏执让软弱的观众最终都臣服于她,在作者/受众 的权力关系里,她有一种独裁者的气质。虽然在感官层面是阴性的。


阿克曼是从电影中生长出来的导演,杜拉斯是从文学跨界过来的导演,她们都成了令人无法忽视的“重要导演”。她们一直拍,拍得多,这本身也很重要。



3


上桌

《达荷美》

Dahomey

2024

玛缇·迪欧普


2024年柏林金熊,因为得了很重要的奖,讨论容易倾斜成它值不值得这个奖。这个电影的角度/方法都不失新颖,同时有一种讨论此类议题难得的举重若轻感。无论如何坐进政治/文化讨论的主桌,对女性导演来说肯定是好事。



4


温和的与激进的

《想象之光》

All We Imagine as Light

2024

帕亚尔·卡帕迪亚

《四月》

April

2024

迪亚·库伦贝加什维利


《想象之光》我打3分,《四月》5分。


归根到底,我觉得温和的“想象之光”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而《四月》不想象,赤裸裸。


在电影开头的部分,我就被《四月》中女主在车里给男人口交和之后头被咣地砸在方向盘上那段给震撼到,太牛了。性欲/暴力/身体/心理(请谴责我的概括,现实不可概括)的汇合与冲突,没有任何情感可言,但有善意与恩将仇报。后面妊娠中止手术的那段也让我至始至终身体绷紧。在生育这个主题上,近年有一批好电影,而《四月》依然是其中光彩最为夺目的。


温和与激进也许并不矛盾,它们是必然的共时存在,割席是无益的,共同奋斗吧,拍更多的电影,一直拍下去。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购买

了解更多详情可戳《椒麻堂会》三周年,一份中元节伴手礼


- FIN -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在我的生活中,暴力、身体和性缺一不可


对女性身体的无下限拍摄,到底是剥削还是反凝视?


最近的恐怖片,都在拍一种东西

厌女背后的真实世界:肉体、感官、暴力、鲜血


平遥华语片好评度第一!徐磊喜剧又来了!

六年,一个中国新导演的第二部


为了拍出消失的人情味,他挖空了一座山

今年第一神片,看完人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