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洞见机遇者,不足以谈楼。
不能洞察政策者,不足以谈市。
——微信公众号:老晋房产观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三十年希望之所在!机会篇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宏大,本篇为微观篇,只取其中一二。
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前日发文《
粤港澳:三十年一遇之机遇!(上)
》为粤港澳之宏观篇。其中写到,推动中国过去30年高速发展的两个核心条件均已不复存在,转型升级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点没有写透,再补两句。
第一个条件,源源不断的农村劳动力不复存在,此为供给要素。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落后,一穷二白,邓公伟略,在广东画一圈,名为深圳特区。从此,中国改革开放序幕拉开,办厂创业者众,南下打工更成为一时潮流,劳动力要素得到前所未有之解放。农村劳动力不但吃苦肯干,而且极为便宜,数量以亿计,源源不断,接近于“无限供给”。在之后的30年,中国立足于“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国情,纺织服装、皮具箱包、塑胶制品、玩具到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如你所知,劳动力属于“非无限供给资源”,而今,当年愿领300块工资而每天工作14小时的“厂妹”“打工仔”已年过半百,不可复得。
第二个条件,欧美国家的强劲消费能力不复存在,此为需求要素。
改革之初,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农一代省吃俭用,每赚100块钱,自己只花20块,剩下的钱存起来。既然生产者生产了100块钱等额的商品,却只愿意花20块来消费,那剩下的80块钱的商品折必然要有其他消费者来买单才行,否则产品就会过剩,生产不能继续。在过去三十年中,欧美国家正是我们最大的消费者,以美国居首,那80块钱的商品被他们买走了。他们每天只生产20块的商品,却要消耗掉80块来商品,好不安逸。
这个简单的动作,从个人角度来看是攒下来钱财,以图日后发展之用。从国家层面来看,是攒下了可供大量出口的剩余商品(剩余价值),换来天量外汇储备。中美两国一个出商品,一个出美元,维持长达30年的平衡。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换回一架A380空客飞机,就是例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席卷全球。至此之后,美国人发现举国上下“超前消费”固然很爽,但超前消费是透资未来啊。每天只干20块钱的活,却要花掉80块钱,民渐穷,国渐弱,财政赤字连年攀升,长此以往,必受其害,川普老儿之所急,正在于此。美国人(消费主体,普通民众)手中已无银两,中国货买不动了,只能多干少花,学会存款储蓄。从此,全球最大的买主也被我们活活给“卖”死掉了,亦不可复得。
以上两点,是为中国三十年快速崛起之核心命门,嘛“自信”、嘛“厉害了”嘛“特色”等等,均有帮助,但不击本质,为枝叶末梢。改革开放之成就,中国农民工居功至伟,每每想起,暗自伤神。
另外,美帝三十年来贪图享受,为我所用(美帝买谁,谁就会富),也是各得其所,恰到好处。
二、
财富四极,
广深港澳。
粤港澳9市2区,以广深港澳为财富四极。
1、广州:湾区统筹中心。
不同于津京冀以北京为首、长三角以上海为首,粤港澳大湾区有2个行政特区、1个省会城市、1个经济特区,3个关税区,4个头部城市,谁也调度不了谁。再加上一个区域两种社会制度,人民币、港币、澳币三种货币,使得各有重心,多极发展,协作互助,成了这个区域最大的特点,有“小联合国”之誉。百家争鸣,才能齐放,这也是粤港澳最大的看点。
2017年GDP2.15万亿,注意我说的是广州市GDP,不是广东身哦。2018年广东省GDP已逼近10万亿大关,2021年有望超越韩国(2018年韩国是全球第12大经济体),届时,俄罗斯普京大帝可能也要被踩在脚下。
广州是一线城市,广东首府,大区整合之后,自然成为大湾区统筹龙头,这是我把广州放在第一位的原因所在。其他数据类的内容很容易找到,不赘述。
定位明确,广州是区域内老大,又是一线城市,又是省会城市,房价不贵,它本身就是机会。另外,相比广州而言,佛山成本较低。广佛一体化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明确提出的,原文:
“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广佛未来是一个城市,大量人口还在涌入,是机会。
2、香港:全球金融中心。
资本主义制度(除外交和国防外,高度自治),世界级一线城市,国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伦敦、纽约、香港。北京排位第十一名),全球贸易自由港,全球规模最大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
全球规模最大的
融资及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第三大黄金市场、全球第七大贸易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货运航空港、全球100座最高摩天大楼一半以上在香港,
连续第18年获得评级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全球100大银行,70%在香港设立机构。
2017年香港GDP2.3万亿,如果以省级行政单位来进行排名的话,香港以一市之力GDP在中国排第16。大于一个江西省、一个贵州省、一个广西省、一个云南省,接近甘肃省的3倍,海南省的4倍,宁夏省的5倍。而香港不过750万人而已,如果比较人均GDP,北上广深都不够看的,香港是北京的2.3倍,是河北省的6.5倍,是青海省的16倍。粤港澳大湾区财富极之首位当属香港。
发展过程中,香港共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1950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50年代起香港开始工业化,到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着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
金融
、
房地产
、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
从一定程度上讲,深圳的成就,多半来自于香港。
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当下的转型升级,和香港80年代的转型异曲同工,十年之后,香港的繁荣很可能被“复制”出来。
香港的机会并不在香港,而在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后面会写到。
3、深圳:全国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深圳的定位原文:
“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深圳与香港一水之隔,一线城市,科技创新之都,全球科技引擎。2017年GDP2.24万亿。是全国(内地)最开放,最自由城市。截至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4.10%,居全球前列。
深圳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
研发就是搞别人没有的新东西,搞创新。
必须注意到,深圳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已经摆脱土地财政的城市,近年来,土地财政依赖度一直维持在20%左右。2018年卖地收入仅为杭州的1/6多一点。
“
土地财政
”是个中性词。
在城市发展初期,土地财政可以快速积累财政收入,
然后将增收的财政收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筑巢引凤,发展产业,提振经济增长。每每楼市不行,就放水浇灌,这种模式已经使用了多轮。
如果不卖地就发不起工资,还能搞哪门子创新?
当城市发展到后期,企业(民营)羽翼丰满,税收源源不断,地方不必再受土地财政的束缚,城市发展自然不必围绕房地产展开。深圳目前已到此阶段,正是其创新之都独有的特色。
如此看来,
深圳机会一分为二。
其一是“创新”带来的机会,比如深圳前海特区本身就是个新东西,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
,在经济建设方面享有除金融领域外的副省级城市权限。它有
全国唯一的自贸区仲裁联盟,推动了
《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首次在中国落地。出台了《
前海合作区条例
》、《
前海管理局暂行办法和前海湾保税港区暂行办法
》,
这些都是法制(法制先行)上的创新。短短几年时间,累计注册港企8031家,注册资本8937.26亿元。这其中自然有很多机会,但我不懂。
2015年人们预测前海房价如下图。
如今4年过去,已是2019年,前海房价如下图,均价8.3万。
其二是深圳“楼市”本身的机会。深圳不卖地的原因除了财政依赖度低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确实没地可卖,土地资源已经枯竭。早在2016年就试图推动填海造田,以弥补深圳土地资源紧张态势。
土地资源不足,也必将导致住房供应不足。
深圳与广州人口总量相当,但深圳城市面积仅有广州的1/3,每年的土地供应量更是不到一半,此消彼长之下,供求必然严重失衡。
2018
年6月深圳出台二次房改新政,新政规划未来
18年内,深圳将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商品房占40%,
170万*40%/18年,每年供应商品房不过3.8万套而已,焉能够用?
从
2015年到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每年都超过50万哦。
而且,深圳的真实人口数,远远大于官方统计数据。
上表统计标准是按照,在深圳某月驻留天数>=23天,且日均驻留时长>=10小时的18岁以上人口。刨除
其中330万左右的“过客”和“访客”,一年内连续在深圳居住超过一个月的常住人口稳定在2200万左右。官方统计标准是要连续居住半年以上,只有1300万左右。目测
深圳的高房价也是死局,无解。
4、澳门:全球娱乐中心,旅游胜地。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国际自由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菠菜业、轻工业、旅游业、酒店业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是全球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
香港人均GDP是北京的2.3倍,已经很“豪”了,然而澳门人均GDP接近于香港的2倍,全球排名第二……
2017年,澳门已经超越拉斯维加斯,成为是全球第一大du城,菠菜天堂。
世界休
闲娱乐之都。
然而,澳门是个极小的地方,由于一直在填海造地,导致澳门不断长大,从最初的
10平方公里逐步扩大至30多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属于寸土寸金之地,澳门人居住条件较差,原因在此。相比广深港,澳门
2017年GDP只有0.31万亿。澳门的机会不在澳门,而在珠海。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陆桥连接港澳两地,交通非常便捷。
▲上图为粤港澳大桥
广深港澳与珠三角剩余七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休闲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多层次、
全方位的合作格局已经形成。
第三、一G两Z,高度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除了经济层面的需要,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众所周知,香港97年回归,澳门99年回归,如今已过去20年,一G两Z保证
50年不动摇,那之后呢?
当然是全面融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融合谈何容易?需要——试点,在哪里搞呢?如下图
深圳前海对应香港。
珠海横琴对应澳门。
南沙是广东自己搞。
深圳前海上面已经提到,下面聊聊横琴新区。
第四、中国横琴岛
横琴是中国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陆桥相连的地方。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距离香港34海里,距离澳门只一河相望,最近处相距仅187米。
横琴岛内实行
“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拥有特区立法权限,拥有特殊的通关政策,拥有特殊的税收政策,拥有特殊的产业政策,拥有创新的金融政策,横琴成为国内开放度最高、创新空间最大、体制最宽松的地方。
横琴岛=横琴新区,其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7公里,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三座山占去60%,可用于开发的土地约40%,非常非常小的一个岛,开车30分钟,全部看完了。
横琴新区在横琴岛上,有几个数据很吓人。
第一个是横琴岛的房价4万-6万+,原本我以为中国的乡镇(非一二线城市)里面,燕郊房价2万+算是很高了,不料燕郊房价还不及横琴的一半。多方了解才知道,横琴岛实行
“二线关制”,
一线放宽(横琴和港澳算一线)、二线管住(横琴和珠海算二线),
实行港澳居民自由往来,港澳居民来岛不算出境,横琴岛购房客户60%以上来自于港澳。
第二个是横琴的经济增速,启动开发近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8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83.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68.32%,这个增长率要吓死人,全球第一妥妥的。
第三个是横琴到的在册企业达6万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7家、中国500强120家、科技企业4000家、金融企业4300多家,企业注册资金超万亿,资产管理规模2.47万亿元。这主要得益于特区政策,包括:1、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
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
对从境外进入横琴与生产有关的货物实行备案管理,给予免税或保税;3、
内地与生产有关的货物销往横琴视同出口,按规定实行退税;4、
横琴新区内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5、
在横琴工作的企业员工,可以享受个税退税政策。等等。
第五、岛中之岛
目前横琴岛上已经注册的金融类企业4300多家、资产管理规模24000亿元。横琴金融企业的数量,占全市95%,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之岛。虽然是新区,但横琴岛不是穷乡僻壤,
横琴岛上有摩天大楼16栋,已建成区域那是相当有现代大都市氛围的。
横琴岛上,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岛中之岛——金融岛,
占地约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是未来的粤港澳金融次中心,覆盖了最多的金融优惠产业政策。
如下图,人工开河,造成一个人工小岛,通过五座桥与横琴岛相连。
此岛是横琴岛上最特殊的区域,在金融岛
小岛内实行小岛内单独政策,过桥之后执行横琴岛政策,出横琴岛后执行内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