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
400多万
帕金森病患者中,有
近一半
都在中国。在
我国的65岁以上老人中,大约有
1.7%
的人患有帕金森病。这种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中老年“第三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
500万。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有哪些征兆?该如何预防?
不幸患上此病该如何医治?年轻人也会得吗?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焦玲教授将为你解答上述问题。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人脑中的脑部位有一群神经细胞叫黑质神元,它们通过合成一种“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对身体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邓小平、陈景润、拳王阿里等名人都曾患过此病
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是动作迟缓,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异常。早期来院的患者,大多以运动障碍为主。
生活中,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出现较早。主要表现为:
(1)睡眠障碍:睡眠片断化,早醒,白天睡眠过多。
(2)睡眠中的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家属易被误伤。
(3)嗅觉丧失,面部多汗、脂溢。
(4)焦虑,易疲劳、无欲状、疼痛。
(5)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
。
通过采取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等治疗方法,可以大大减缓症状进展,让患有帕金森的朋友能够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此外,乐观的生活态度,规律性运动,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程。
心理疏导
约35%~45%的帕金森患者伴发抑郁,亲友的关爱、心理医生的疏导为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
药物治疗
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时,患者脑内的多巴胺往往已经减少了一半。有些药物能外源性补充多巴胺,有些能增加多巴胺的神经活性,以及通过保护神经元,预防多巴胺减少等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
通过脑立体定向手术,能够缓解肌张力高,肢体僵直。主要选择的靶点是苍白球内侧核,可射频毁损或者深部植入刺激器。帕金森震颤,尤其是优势侧手,多年无法写字,持物的可选择丘脑腹中间核。如果患者出现多巴胺“异动”或者“开-关现象”,选择丘脑底核刺激效果好,可减少多巴胺药量50%。
康复训练
很多患者怕摔跤,不敢锻炼和康复治疗,这是不对的。康复能提升患者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坚持有氧运动不但能保持肌肉力量和神经敏感性,还能预防和缓解便秘、失眠等并发症。
细致看护
从居室的光线到床边的护栏,从带有松紧带的裤子到带撕拉扣、方便穿脱的鞋子,从座椅的高度到手边的运动水壶,从浴室的防滑垫到水温的设定,对帕金森病患者照看和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保证他们生活质量的基础。
关于帕金森疾病认识的几个误区:
误区1:帕金森病只引起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动作慢)和非运动症状(便秘、嗅觉减退等),不仅运动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动症状也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
误区2:帕金森病影响寿命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较长时间的维持高水平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是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跌倒、误吸等引起的并发症。
误区3:盲目相信保健品、偏方
千万不要被一些小广告误导,认为某些偏方、保健品可以根治帕金森病而冒然服用,既耽误了病情,又浪费金钱。目前国际上没有任何药物或保健品可以根治帕金森病。
误区4:盲目手术治疗
并不是所有帕金森病病人都可以手术,一般来说,早期药物治疗显效明显,而长期治疗的疗效明显减退,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医生全面评估。
误区5:反正治不好,不治了
帕金森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身体功能下降、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骨折、感染等,所以我们要“早发现早治疗”。
关于帕金森病的服药误区:
误区1:用药就应该完全控制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从临床诊断到死亡,病程较长,治疗上不能只顾眼前,需要长程管理,兼顾到远期的治疗效果。
误区2:症状改善就停药
帕金森病需终生服药。症状改善后,莫以为疾病治愈,擅自减量或停药,可能导致症状恶化或严重副作用。
误区3:为避免药物刺激胃肠道,选择饭后服用左旋多巴(美多芭)
左旋多巴类药物需要从胃排空到小肠后才被吸收利用,如果与蛋白质共同进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效大打折扣,因此适宜空腹服用。建议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1.5小时服用。
误区4:自行调药、增减剂量
治疗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
误区5:手术以后可以不吃药
帕金森病手术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应用药物治疗,但可相应减少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