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
400多万
帕金森病患者中,有
近一半
都在中国。在
我国的65岁以上老人中,大约有
1.7%
的人患有帕金森病。这种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中老年“第三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
500万。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有哪些征兆?该如何预防?
不幸患上此病该如何医治?年轻人也会得吗?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焦玲教授将为你解答上述问题。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人脑中的脑部位有一群神经细胞叫黑质神元,它们通过合成一种“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对身体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邓小平、陈景润、拳王阿里等名人都曾患过此病
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是动作迟缓,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异常。早期来院的患者,大多以运动障碍为主。
生活中,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出现较早。主要表现为:
(1)睡眠障碍:睡眠片断化,早醒,白天睡眠过多。
(2)睡眠中的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家属易被误伤。
(3)嗅觉丧失,面部多汗、脂溢。
(4)焦虑,易疲劳、无欲状、疼痛。
(5)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
。
通过采取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等治疗方法,可以大大减缓症状进展,让患有帕金森的朋友能够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此外,乐观的生活态度,规律性运动,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程。
心理疏导
约35%~45%的帕金森患者伴发抑郁,亲友的关爱、心理医生的疏导为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
药物治疗
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时,患者脑内的多巴胺往往已经减少了一半。有些药物能外源性补充多巴胺,有些能增加多巴胺的神经活性,以及通过保护神经元,预防多巴胺减少等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
通过脑立体定向手术,能够缓解肌张力高,肢体僵直。主要选择的靶点是苍白球内侧核,可射频毁损或者深部植入刺激器。帕金森震颤,尤其是优势侧手,多年无法写字,持物的可选择丘脑腹中间核。如果患者出现多巴胺“异动”或者“开-关现象”,选择丘脑底核刺激效果好,可减少多巴胺药量50%。
康复训练
很多患者怕摔跤,不敢锻炼和康复治疗,这是不对的。康复能提升患者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坚持有氧运动不但能保持肌肉力量和神经敏感性,还能预防和缓解便秘、失眠等并发症。
细致看护
从居室的光线到床边的护栏,从带有松紧带的裤子到带撕拉扣、方便穿脱的鞋子,从座椅的高度到手边的运动水壶,从浴室的防滑垫到水温的设定,对帕金森病患者照看和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保证他们生活质量的基础。
关于帕金森疾病认识的几个误区:
误区1:帕金森病只引起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动作慢)和非运动症状(便秘、嗅觉减退等),不仅运动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动症状也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
误区2:帕金森病影响寿命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较长时间的维持高水平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是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跌倒、误吸等引起的并发症。
误区3:盲目相信保健品、偏方
千万不要被一些小广告误导,认为某些偏方、保健品可以根治帕金森病而冒然服用,既耽误了病情,又浪费金钱。目前国际上没有任何药物或保健品可以根治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