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目前正处于十字路口。各组织正在调整临床医生的工作流程,以适应新技术,引导医疗服务环境的变化,减轻员工职业倦怠和工作场所暴力等复杂风险,并应对不确定的经济和全球政治气候。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确保整个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员工安全仍然是所有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
《2024年患者安全十大关注点》是一份系统指南,旨在通过积极主动的策略和解决方案来降低风险、改善医疗保健结果,并最终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福祉。
1. 新进受训医务人员从教育过渡到实践的挑战
2. 条形码药物管理系统的变通做法
3. 获得孕产妇和围产期保健的障碍
4. 科技应用的意外后果
5. 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下降
6. 预防诊断错误的复杂性
7. 为身心障碍者提供公平医疗照护
8. 药物、医疗用品和设备短缺致医疗延迟
9. 误用静脉注射器注入口服液体药物
10. 预防患者跌倒的持续挑战
其中,
目标一和三
,都提到了
医疗模拟
的行动建议。即通过高风险行业中常见的
模拟教育
来补充现场实践学习,从而了解复杂问题,利用模拟、情景和反馈来培训医疗团队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以及磨练专业和个人技能,如领导力、沟通、决策、态势感知、管理压力和应对疲劳。
原位模拟
又称“现场模拟”,
依托真实的病例、真实的场景,让参加模拟的人员置身真实的临床情景,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好地融入临床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
相比医学模拟中心,原位模拟在真实的临床条件下解决问题,培训医护人员临床知识技能和临床沟通协调技能,识别临床系统、环境和团队的缺陷。
原位模拟可以提供机会,来
评估医疗系统,
并有助于识别那些可能导致医疗差错的患者
潜在安全隐患
。
专家团队通过引导式反馈,有针对性的专业复盘,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点评,对医护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认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同时也对流程中可以优化和改善的地方引导思考和讨论。
原位模拟培训的实际效果与模拟设备的利用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模拟人不够逼真,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的多样性,那么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模拟人设置繁琐、操作复杂、准备耗时,那么设备的利用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模拟培训的低绩效。
高端智能摸拟人能够显示出多种生理和神经症状以及超过145种药物的药理反应,如:瞳孔反射、脉搏血压、抽搐、血氧、体液分泌等。
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能获得更加真实、高效且包容的学习体验,共同提升照护水平。
2023年,即墨区人民医院举办了心肺复苏、产科和胸痛的原位模拟培训,重点考察了产科、急诊科等医护人员的危重症患者的应对处置、团队协作、流程管理等能力。
培训以“理论授课+视频讲解+模拟训练+现场考核”的模式进行,包含理论授课、技能操作站和模拟演练三大板块。
原位模拟环节涵盖多项常见急诊临床状况的处置,可同时考察医护团队合作、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评估转运、多学科合作、医患沟通等多方面能力。
授课导师运用模拟医学技术,借助模拟人、高级孕产妇复苏和气道管理等不同仿真度的模型与学员们面对面分享各自多年来的宝贵实践经验,传授急重症处置操作要领。
如胸痛模拟过程中,涵盖了患者病情变化的察觉、胸痛的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处理、心肺复苏等多项常见急诊临床状况的处置,同时考察了医护团队合作、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评估转运、多学科合作、医患沟通等多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