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J,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员;现就职于某世界500强公司;
来源:高岸岸岸
几个月前,当我和最后一拨儿同事合影告别完,从那个迎接了我几百个日夜的高大上商务大堂走出去,坐在计程车上看着那座熟悉的建筑物轮廓渐渐变小直到消失,我知道,我的四大时代正式告一段落了。我当时的心情没有想象中沉重和伤感,离开其实很大程度上对我个而言上一种解放。我可以很坦然地说,这几个月我从没想过回到四大重拾审计这份工作,我想,大概以后也不会有这种想法。
然而,这并不是一篇吐槽爆料黑四大审计的文章,也不是一篇抒发缅怀四大情怀的文章,更不是一篇劝人离开或者留在四大的文章。只是见到太多在犹豫不决中煎熬或者迷茫的小伙伴,所以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如果能引起一些共鸣或碰撞,至少这一瞬间我们不是孤单的。
“递信”这个念头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和原因真的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还在做小朋友的时候受到上司一些不公正的评价或对待愤然想离开,有的人可能是连续大半年在一个IPO项目上超负荷工作身心都已经疲惫到怀疑人生,还有的人也许是从一开始就规划好要走的那一天……
对于我来说,我倒不是在自己最低谷最绝望的时候想走的。在做associate第二年年审被IC直接当着全team人很严肃地指出我底稿做得让她很失望,还把我的工作分给了其他同事,那一刻我像被将军卸掉了武器的士兵。我至今记得那个晚上:凌晨坐在回家的计程车上,我透过模糊的视线看着这座熟睡的城市,一路上眼泪止不住地流,浸湿了外套的一大片,而我根本哭不出一点声音。但那时的我,内心的斗志是很旺盛的,我一点都没有想过那个时候离开。因为我知道这份工作要求我必须变得更强才能胜任,而我需要这个过程让自己成长。
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是否要换工作这个问题,是到了第三年年审接近尾声的时候。当审计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我意识到,我已经连续很长一段时间在做附加值很低的东西,有时是因为客户的不配合,有时是为了迎合上级的“工作习惯”;我意识到,周围越来越多的同事,比起想把手头上的工作认真保质保量完成,更多地是如何把眼前这个前人留下来的烂摊子应付过去;我意识到,不少优秀能干的senior都在想如何在不被Q的情况下少做些工作;我意识到,很多人在项目上的时间大部分都是用来思考如何想尽方法安排好休假避开被之前的项目追杀、如何去到一个更福利(钟够Q少有出差)的项目、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在合适的时候跳槽出去找到一个性价比高的下家……这种心态上的不专注、不踏实和不安定,已经超出了个人情绪调节或者工作能力控制的范围,日渐成为一种焦灼的气氛,在无数个加班的晚上一点点抓紧同事们的神经。
当我感觉到这一切,同时发现自己身在其中渐渐也有被同化成这样的趋势,我知道这不是我想成为的自己,我所能见到的四大管理层们的职场日常也不是我希望自己十年后过上的生活。在我看来,被IC骂哭疼痛地成长,远比渐渐在适应一切后,像温水煮青蛙般的环境下失去知觉到彻底麻木好得多。我知道,离开的时候到了。
感觉这个小标题起得好沉重,好像接下来按照惯例会分析一下类似沉没成本、职业规划、优势劣势之类很技术性的东西。然而,这里不存在的。
现在四大同事都喜欢对离职的人说:“毕业快乐!”确实,如果以四大作为职场的起点,离开的时候就是像毕业了一样。回想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应该是对未来期满期待的,在四大毕业的时候也一样,对新生活的期待还是能冲淡一些未知的恐惧和离愁别绪的。
由于我离职后的选择完美避开了与传统四大人离职后的热门去向:投行、券商、企业内审内控、企业财务等等,有人会问:三年四大审计的经验是不是浪费了?是不是一切又回到三年前刚毕业的原点又要重新开始了?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没有浪费,而且就算重新开始,也不意味着原地踏步毫无进步。我并没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三年来,在四大学到的技能和思维方式构成了我职场的基本功,出差走过的各个地方见过的各种项目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行动版图,工作中挨过的骂和吃过的亏也渐渐把当年的学生妹磨练成如今干练的自己。那些没有考完的证可以继续考,没有看完的书也可以继续看啊。换种生活方式,也许只是换种画风继续作画而已。
我一直就很疑惑一个说法:改变命运。这个说法好像默认,命运,是一种从起点到终点完全已经被铺设好的轨迹,是每个字句都被完全刻好的石碑。我承认有些设定的确是与生俱来,不由得我们自己选择,但我更愿意相信,命运,对于每个未结束的生命来讲,都只是个半命题的文章,一首有开头未结尾的诗,一个有起点但终点未知的旅程。在我看来,命运就是我和某种客观存在之间一起书写出来的,而且我活着一天,我的命运就还能被我和那客观存在继续书写一天。我在我的生命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三年四大时光,但我此生的整本命运书不会只取决于这三年的篇章,这个篇章结束,正是下一个篇章的开始。
如果离开四大真的需要勇气,我想,这里的勇气应该是用来准备迎接未知的未来,而不是用来面对一个是时候翻篇的过去。
上面说到,我根本不想去传统四大人离职后比较热门的几个去向,最终我选择了一个需要财务背景的数据分析运营岗位,虽然比较小众,但工作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挺喜欢的,有点找回刚毕业那阵子“期待上班”的鸡血感(以后我考虑写个专题谈谈“后四大时代”:我的这份特别的工作)。
不论你是正在犹豫要不要从四大跳出来,还是已经决定要离开四大但还不知道要去哪里,又或是刚刚离开四大面对新环境有点无所适从,我只有两点心路历程想分享:
要了解自己最真实的需求,其实需要与自己进行一次比较深度的对话。任何想改变现状的动机背后,都隐藏着一些可能日常被自己忽略了的需求。比如,希望自己下一份工作社会地位更体面,更受到各方尊重,这是一种对自尊的需求。又比如,一些更接地气的矛盾:下一份工作是选一个更加高大上更加辛苦但是薪酬比现在高几倍的精英工作?还是选一份普普通通稳稳定定但是私人时间很充足待遇也过得去的白领工作?抑或是一路将会跌跌撞撞摸索前进同时失败风险极高的创业工作?你更多地是想做那个其他人眼中相当优秀的自己,还是更希望回归最舒服最自在的状态的自己?也可能对某些人来说二者是不矛盾的。一句话,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这个疑问你通过与自己充分沟通给出答案之后,像“跳不跳槽”、“走了之后下一份工作要找怎样的”之类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我记得我离职前,四大的HR经理对我说了一句话:“希望你不是为了逃避有些在四大解决不了的问题而离开的,否则那些问题你去到其他公司很好有可能依然会成为阻碍你的问题。”当然我离开不是为了逃避问题,但我很认同这句话本身的道理。
建议不要带着很高的期望值去跳槽,很多人误以为目前他们在经历的职场困境可以通过换一份工作彻底解决。但这种想法是比较危险的。首先,新的工作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你的期待,如果不调整期望值,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影响心情甚至是工作效率;其次,如果真的因为想逃避现状的某些“问题”,建议不要急于跳槽,而是进一步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指一些职场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因为处理不好与同事或上司的关系离开、因为感觉自己工作效率跟不上工作量而离开、因为觉得自己融不入公司文化而离开等等。我自己离开四大加入我现在的公司时,就给自己打预防针:我要小心新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那里肯定比四大复杂很多很多,最坏的打算就是这里竞争激烈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万一实在适应不了,大不了就再次离开。
大概是因为我前期调整好预期,把最坏的的打算都考虑好了,心理准备很充分,我入职后暗中观察学习着在新环境中的生存之道,除了部门间的沟通需要格外注意,部门里的同事还是比较友善,大家相处得也很愉快。这样顺畅的职场过渡,还是得益于我对期望的调整和充足的心理准备。
他们都说在四大三年工作三年跳出去,因为要打破熟悉的舒适圈重新启程,非常需要勇气,我倒认为,打破舒适圈不可怕,而继成年后、毕业后再一次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渴望,更需要勇气。不管是否离开四大,10月份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祝愿一次次鼓起勇气的你们,在最关键的决定面前,底气十足,无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