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从要素保障、基础建设、信用应用、联合奖惩、信用宣传等多方面入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辟出一条特色路径,亮点频出。
呼和浩特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保障上,采取了制度、组织、考核等要素保障。出台了《呼和浩特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0年)》等一系列围绕管信、用信关键环节的制度文件。涵盖了数据归集、联合奖惩、信用应用等方面,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建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此项工作,在全区第一个批准成立了专职机构“呼和浩特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配备了专职人员。并且从2018年开始将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地区、部门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
在平台建设方面,按照“两网一库一平台 N系统”的建设思路,建设了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了“上联自治区、下联旗县区,横向联通各部门”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体系。目前,平台主体已建成,并已试运行,部分市直部门已通过接口方式与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升级改造了“信用中国(呼和浩特)”网站、开通上线了“信用中国(呼和浩特)”微信公众号和“信用呼和浩特”App。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呼和浩特市一直致力于围绕联合奖惩这个核心开展相关工作,规范了“红黑名单”及联合奖惩典型案例报送。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联合奖惩工作,破解呼和浩特市信息化程度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系统对接难的问题,呼和浩特市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对接方式,开发了联合奖惩插件。
为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呼和浩特市将赛罕区、玉泉区确定为首批创建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通过创建不同的信用体系建设示范样板,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专项推广活动,让守信践诺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校园、走进社区。根据国家监测指标,基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发上线了旗县区信用监测系统,将城市信用监测延伸到了旗县区一级。
为着力提升个人诚信建设水平,呼和浩特市推出个人信用积分,即“丁香分”,从信用能力、公共信用、职业信用、金融信用、行政信用、司法信用六大维度描绘个人信用画像。“丁香分”模型体系以呼和浩特市人口数据为基础,汇集了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的基础数据和信用数据。为了保证“丁香分”的规范使用,起草了《呼和浩特市个人信用分管理办法(试行)》。目前, “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的信用环境已在呼和浩特市搭建雏形,诚实守信也将让青城更文明。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