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探讨的是“暗黑”的营销手段,而不是“全黑”的营销手段。虽然有一些是在道德的灰色地带,但还是法律允许范围之内。这些“暗黑”营销手段在商场被普遍被使用。
写下这一题目的时候,我的内心一沉:这一天终于来了。
以“营销圈一股清流”示人的寒笛宝宝,也终于要开始讲一些暗黑的东西了。
就像一贯以青春玉女形象示人的良家少女,突然问你是:“要快餐还是包夜?”
让人觉得既害羞又羞耻,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收起了底线,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
那么我为什么要写这些灰色手段呢?
是秉承学术探讨的严谨精神吗?
是帮助大家创业时谨慎防坑吗?
是鼓励大家投机取巧吗?
其实都不是!
主要原因是现在自媒体圈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的尺度都越来越大。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林俊杰。
我也只有放开尺度,抱着下海和出台的心态来写营销文章。
不过我还是有底线的,这篇文章探讨的都是“暗黑”的营销手段,而不是“全黑”的营销手段。虽然有一些是在道德的灰色地带,但还是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像一些纯黑的手段,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之内,比如找个醉酒司机把对方老板撞了;请对方老板吃饭,在附近埋伏个狙击手把人家做了。
以下的“暗黑”营销手段都是在中国商场普遍被使用的,本文仅仅起介绍作用,不代表寒笛宝宝的价值观和立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价值观,选择性的了解和使用。
陷害对手的方法很多,比如时下最火的共享单车之间的竞争。有几家公司会专门找人去砸对方的车。但这个实在太黄太暴力了,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之内。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合法“陷害”对手的办法:
a.举报对手:
做生意嘛,大家难免都有些不规矩或者不符合规范的举动。从偷税漏税、违反广告法、乱定价一直到消防不过关等等。违法违规的条款这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对手!
举报对手不一定有直接的阻击效果,因为相关部门也常常不作为,但至少能够达到干扰对手的目的。
著名的政治策略著作《硬球》(Hard Ball)里曾经介绍过一种“小球策略”:你不仅要打好自己的大球,还要放一些小球去干扰对手。
就像玩星际争霸等策略类游戏,你不仅要建好自己的基地,还要在兴建的过程中派出小股部队去干扰对方一样。
而举报对手,就是这样一种“小球策略”。
b.炒作对手负面消息:
从质量问题、服务态度到商业纠纷,对手的负面消息都是我们炒作的天然原料。
事实上,我们日常听到的很多商家和产品的负面消息,实际都是他们的对手炒作起来的。
而咱们中国人嘛,对待事物的态度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负面消息”的威力巨大。
比如有一位开连锁便利店的朋友告诉我,他的几家便利店都开在郊区。当地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小卖部,虽然这些小卖部在理货、陈列、专业化方面都不如他,甚至有的食品过期了都不及时下架;但因为历史悠久,在当地沉淀了不少客情关系,所以生意都不错。
那么如何把生意抢夺过来呢,这位朋友破冰方法非常简单粗暴——炒作对手负面消息,具体的做法是:买通一些广场舞大妈,到处说对方卖过期食品。
这些郊区的小卖部,往往灯光昏暗,货品管理也相对无序。要是突然出现一个传言,说他们卖过期食品,很多人也会相信。一传十、十传百,对手的生意自然就被抢过来了。
“夸大数字”这一习惯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就有了。比如赤壁之战时,曹操号称80万大军,其实只有10万。
这一夸大数字的传统,在现在的商业实战中也随处可见:
主播平台的在线观看人数;
创业公司的融资额;
广告中宣传的市场占有率;
各种平台和软件对外宣传的用户数;
电影票房;
书籍销量;
所有你听到的对外宣传的数字,几乎没有一个是真的。都是被十倍、百倍、千倍的夸大。
在一个连GDP、CPI都可以造假的国度,商业数字的造假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站在道德高地一身正气的批判这样的现象,毕竟我不是汉东大学毕业的反贪局局长,仅仅是要探讨这一灰色策略存在的合理性。
夸大各种商业宣传中的数字有什么好处呢?
最简单直接的好处是,利用羊群效应,增加受众的信任感。
比如你要在淘宝网买一个东西。同样的东西,一家店号称年销20万件,同行业销冠;一家店一点都不自吹自擂,踏实卖东西。哪怕东西一样,你也更倾向于从前者那里购买,哪怕这个销量很有可能是假的,是刷的。
比如很多微商团队,会说自己的某个产品一年流水上亿,毛利5千万,打遍天下无敌手,只有在望远镜里寻找对手了,但实际流水可能也只有几十万。但夸大数字,会让他们更容易招到代理。
所以要怎么增加你的宣传威力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梳理出你对外宣传的数字有哪些:
用户数、客户数、客户投放金额、销量、市场占有率、流水、用户满意度等。
然后在对外宣传时,把这些数字放大很多倍。
找托儿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直到现在,我们每年的央视春晚,观众席都会安排鼓掌叫好的托儿。
比如时下的网红店——喜茶,就有越来越多的爆料显示,几个小时的排队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官方找的托儿。虽然喜茶团队出来辟谣了,但显然先入为主的人更多。中国人往往买的不是东西,而是那个排着长队的人气。
很多做老年人保健品生意的商家,也会在听课的队伍里面安排一些托儿。“养生大师”讲完课,到了购买环节,这些托儿就争先恐后的上去抢购,搞得其他老年人也心慌慌,害怕自己犹豫之后商品被抢购一空,只有赶紧掏钱购买。
托儿也不局限于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也可以找托儿,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称呼“水军”。
APP推广找水军刷下载量,刷好评;
新开的餐厅在大众点评上找水军刷五星好评;
百度搜索某类产品口碑,一边倒的好评也基本是水军和公关稿件的功劳;
很多人看到这里,觉得其他人真傻,自己就不会上类似的当。其实不然,人性都是想通的,再说一个内幕:
知乎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评价XX?”
XX可能是你从未听过的人、物、公司、产品,但底下一堆人抢着回答,或褒或贬。
这时候你发现,自己根本没听过这个XX,会以为自己落伍了,赶紧去百度恶补一下XX相关的知识。
而实际上,这其实是套。很有可能XX为了推广自己,找了一堆托儿在那里自问自答。这就在无意之间达到了推广自己的目的。
结 语
写到这里,内心还是有点忐忑。就像那些向大众解密魔术内幕的魔术师,往往没有好下场,会遭到同行和业界的一致绞杀。
可能有些朋友看到本文写的这些“暗黑营销手段”,感觉像是天方夜谭,但其实这些手段每天都被无数生意人使用。我们去了解这些手段,不代表我们赞赏或者一定要使用这些手段,而是我们要对真实的商业世界更了解。
来文来自《吴寒迪可爱多》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
编辑:佳和
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杨静婷
商务合作
微信:851967786
TEL:0371-63906191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