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新鲜事都挺多,但是,大事咱们掺和不了,就说点小事吧。江西一所学院请新加坡来的女讲师宣讲女德,提倡女子保持贞操也就罢了,还把女子衣着暴露批了个体无完肤,恨不得说它是万恶之源,即使被强暴,也是该着。同时,又看见党媒在批彩礼,说是要狠刹这股风。
这两件事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搭,但其实还是有点联系。在大城市,讲女德一般都没什么市场,即使有,也是某些男性在意。青年女子随你怎么讲,穿牛仔短裤和迷你裙的,也不会因此而减少,不喜欢穿的,也未必会因为有人这样讲,而洋洋自得。把贞操一直保持到结婚的人,也还是有的,但婚前已经有了性生活经历的,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定抬不起头来(有处女情结的男人,虽然还是有,但已经不是主流了)。时代变了,如果还有人喜欢中世纪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没人少见多怪,但要求人人都这样,恐怕得查一下自己的脑子是不是有病了。
同样,越是在大城市,白领男女之间的婚姻,彩礼这事儿,就越是淡。若不是房价太高,而国人的习惯又特别在意房子,恐怕男方的父母,都未必一定要为孩子结婚付首付。有时,首付很可能是男女双方父母出的,为的是在房产证上,写上两个人的名字。事实上,这笔首付,即便是男方出的,也不大像是彩礼了。
有一段时间,媒体是将彩礼说成是“封建的”,是买卖婚姻的一部分。当然这个封建,不很合理。但的确越是落后的地方,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彩礼这事儿越是讲究。青年男女,在大城市打工,相恋,然后要成家,如果跟老家没有多少联系,就在城里解决问题,估计不会有什么彩礼。顶多男方给女方买些首饰和衣服。但是,只要回家办事,彩礼以及相关的财物支出,就一定大笔的。
无论人们怎么解释这个彩礼,但彩礼从形式上,就是一种变相的买卖。男女比例失调,使得女方市场比较稀缺,所以,价格就比较高。从而刺激了彩礼的增量。但也不是绝对的,1949年以前,男女的比例失调,比现在还厉害,女子能占到40%,已经很不错了。即便如此,大城市的彩礼,也要比农村低,有些时髦的男女,根本不讲究这个,跟现在的状况很类似。
所以,女德也好,彩礼也罢,如果靠权力来整治,估计麻烦挺大的。民国时节,韩复榘做了山东省主席,派纠察队满大街抓穿裙子的女人,最后还是在社会各界的抗议下不了了之。同样,如果政府出面严禁彩礼,可能也管不住。开放了,经济发达了,这种事儿,自然也就变了。
实际上,女性的地位只要真正提高,买卖婚姻,也就慢慢消失了。过去也好,现在也好,买卖的双方,其实都是男女两边的父母。如果父母根本做不了主儿,那么,买卖也就无从谈起。以前的买卖婚姻,比现在更厉害。现在的买卖,其中的钱,很大一部分都会落在小家庭里,而过去的买卖,则真是女方的父母得利。那些黑了心父母,为了多卖钱,坑害了女儿的,绝非少数。现在还有买卖,父母依旧得利,那是因为女方的地位还不够高,自身思想的解放也不到位。最关键的,是这个世界由于女性的地位低,还是男权的天下。在一个男权世界里,女性就是容易变成卖品。即便出价的男性感觉有点亏,但被卖的,依旧是女性。
说妇女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尺度,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只要女性自身从身体到精神思想都得到了解放,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人类的的解放,才能进到一个新的境地,一个非男权的世界。那种单纯约束女性(比如把强暴归咎于女性衣着的暴露)的所谓女德,才会被绝大多数女性扔进垃圾堆(有个别依旧喜欢中世纪道德的女性,只好随她去了),同时,彩礼这东西,也会成为历史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