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典文献学微刊
多聞闕疑,無徵不信,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有趣,才配得上世间一切美好 ·  昨天  
墨香中华  ·  生命的最高境界(非常精辟) ·  2 天前  
墨香中华  ·  佛歌《放下》听醉了 ! ·  4 天前  
墨香中华  ·  醒脑小漫画,哈哈大笑,醍醐灌顶! ·  4 天前  
经济日报  ·  秋分丨礼赞丰收,致敬耕耘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文献学微刊

目錄學丨子部丨道家類敘

古典文献学微刊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6-16 21:40

正文

後世神怪之迹,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異。如《神仙傳》、《道教靈驗記》是也。

《神仙傳》,晉葛洪撰。所錄八十四人,惟容成公、彭祖二條,與《列仙傳》重出,餘皆補《列仙傳》所未載,凡十卷。《道教靈驗記》,五代時蜀杜光庭撰。其書歷述奉道之顯應,以自神其教。內容純爲神怪之說,不足據爲典要,凡十五卷。

要其本始,則主於清淨自持,而濟以堅忍之力。以柔制剛,以退爲進。故申子、韓子,流爲刑名之學,而《陰符經》可通於兵。

道家與道教迥異。周秦道家,與漢以下之道家,復有不同,不可不辨也。周秦道家之理論,本以施之治國。《漢書·藝文志》論及道家,有曰:「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末一語盡之矣。道家包蕴本廣,諸子多得其一體以爲用。《史記》老、莊、申、韓同傳,而太史公論之曰:「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可知申不害、韓非之學,又實出於道家也。今本《陰符經》一卷,舊題黃帝撰,乃偽託。此書不見於《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兵家有《太公陰符鈐錄》一卷,《周書陰符》九卷,皆不云黃帝,亦不名爲經。全文三百八十四字,蓋後人輯道家之言而成。朱熹謂其時有精語,非深於道者不能作。因爲之考定其文,撰《考異》一卷。

其後長生之説,與神仙家合爲一,而服餌導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

《老子》已言「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家傅會《老子》,故其言生命長存不死之術,謂之長生訣。宣其道者爲神仙家,傳其術者爲方士。《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著錄神仙十家之書二百五卷,雖皆早亡,可以考見其說行於古代之盛也。春秋戰國時,即有方士以不死之說欺惑人主。齊景公嘗問於晏子:「古而無死,其樂若何!」載昭公一一十年《左傳》。可知景公當時已爲方士所惑。其後齊威宣王、燕昭王,亦皆信之,見於《史記,封禪書》。而秦皇、漢武好之尤篤,其說益大行於世。《漢志》以神仙、醫經、經方、房中並列於方技,今所傳古醫書《素問》,亦多載方士之言,從知方士與醫藥,聯繫甚密,故思藉修練、服食、房中諸術以求長生也。《漢志》敘房中有曰:「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命。」其言甚簡,故薦紳先生難言之。而《抱朴子·釋滯篇》乃云:「房中之法十餘家,或以補救傷損,或以攻治眾病,或以采陰益陽,或以增年延壽,其大要在于還精補腦之一事耳。此法乃眞人口口相傳,本不書也。雖服名藥,而復不知此要,亦不得長生也。」葛洪所言雖詳,而神秘其術以為眞人口傳,則固神仙家之說已。

抱樸子,明葛洪撰,明萬曆二十年(1593)愼懋官刻本

鴻寶有書,燒煉入之。

《漢書·劉向傳》(附〈楚元王傳〉後):「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是時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選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達能屬文辭,與王襃、張子僑等並進對,獻賦頌凡數十篇。上復興神仙方數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而更生父德,武帝時治淮南獄得其書。更生幼而讀誦以為奇,獻之,言黃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鑄作事,費甚多,方不驗,上乃下更生吏。」可知鴻寶之書,已言燒煉事。後世到家昌言煉丹之術,由來遠矣。

張魯立教,符籙入之。

《三國志·張魯傳》:「魯公字祺,沛國豐人也。祖父陵,客蜀,學道鴣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後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其術以符呪治病,較醫藥為簡易,故鄉民多歸附之。後世言道教者,均奉張陵為始祖,傳其術而張大之者魯也。符籙本道家秘文,《隋書·經籍志》云:「符籙十七部、一百三卷。」可云盛矣。符者,屈曲作篆籀及星雷之文;籙者,素書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北魏獻文帝幸道壇,親受符籙,事載〈本紀〉;《隋志》亦稱「太武親備法駕,而受符籙焉。自是道業大行,每帝即位,必受符籙以為故事。」上行下效,凡奉道教者,皆佩帶之。

北魏寇謙之等,又以齋醮章呪入之。

張陵天師道盛行既久,道教中欲奪其位者,南方尚無其人,北方則有北魏寇謙之,出而進行改革,以取其天師之號。《魏書·釋老志》稱「世祖時,道士寇謙之,少修張魯之術,服食餌藥,歷年無效。守志嵩岳,精專不懈。」後又自言忽遇大神,授以天師之位,勖以明教之任。魏太武帝聞之欣然,始光中召至闕,甚敬重之,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其道大行。遂立天師道場,改元太平真君,建靜輪天宮。並因崇道之故,滅佛教,殺僧徒,毀佛寺,不啻以道教為國教矣。齋醮,謂道士祀神時齋戒沐浴設壇祈禱也。又燒香焚化章表,口誦呪詞,以為消災除厄之法云。

世所傳述,大抵多後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別,今已無事於區分。然觀其遺書,源流遷變之故,尚一一可稽也。

由道家衍為道教,變化多矣。末流之弊,乃至不可勝言。明人謝肇淛《五雜俎》卷八,嘗論之曰:「三教之最失其傳者,無如道家。當時老氏之教,清淨無為而已。施之於治,則絕圣去智,掊斗折衡,使結繩之治,可復原以用世,而非以長生也。至於赤松子、魏伯陽,則主煉養;盧生、李少君,則主服食;下至張道陵、寇謙之,則主符籙篆呪;愈趨而愈下。至近世黃冠,如林靈素者流,則但醮祭上章,祈福禳罪而已。蓋不惟與清淨之旨大相悖戾,即煉養服食之旨,駐年羽化之術,亦概乎未之有聞也。」晚清薛福成《出使日記》續刻卷九亦云:「《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鼻祖,其大旨在於清靜無為,堅忍自持,沖虛不息,而又濟以堅忍,以柔制剛,以退為進,其於儒理,尚為不甚相遠。其後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而為神仙家言者,又為服食導引之術,分為內丹外丹,而其教始一變。內丹者,以一身之修煉陰陽,發揮丹道。其講道也,專事神仙修養,以金丹換凡骨。始創之者,為魏伯陽諸子,所著如《參同契》、《悟真篇》、《龍虎經》等皆是,道教推為正宗。大抵以純陰純陽,奪天地之一氣,以為丹飾,歸丹氣海之中,以馭一身,則一身之氣,翕然歸之,若眾星之拱北斗,蓋亦方技家言也。」兩家所言道家變化流弊,頗為明切。考《漢書·郊祀志》,有方士祀神儀;《魏書·釋老志》,有道教祀神儀;二者對校,大同小異。然而後世之所謂道教,蓋原本方士巫師之術,雜之以陰陽家之五行災異,墨家之清廟明鬼,釋家之宗法儀式,而又上攀《道德經》五千言以標榜而欺世惑民者也。學者於此,必有辨矣。


來源:張舜徽著《四庫提要敘講疏》,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策劃:文止

本文編輯:飲冰姑射

排版配圖:飲冰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