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国家能源局公示了2024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情况。上半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102.48GW,其中分布式光伏增速亮眼,装机高达52.88GW,而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更是同比上涨90.47%!达到了37.03GW。
分布式光伏的高增长离不开政策支撑。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表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但与此同时,关于分布式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声浪愈发高涨,对于分布式收益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可以预见的是:众多投资商将对于分布式光伏的经济性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该行业将告别“粗放式”发展走将“精细化”管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耕分布式的隆基,目前HPBC分布式系列产品家族以Hi-MO X6为旗舰,除了当前市场上耳熟能详的科学家、探索家、极智家、艺术家系列之外,还不断衍伸出了防积灰、耐湿热、别墅款等功能性细分场景组件,以及基于矩形硅片的Hi-MO X6 Max组件。这也说明隆基始终牢牢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同时针对市场痛点结合自身技术实力推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细分产品。
对于隆基BC组件而言,广阔市场空间已经打开,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乘风破浪 一往无前」。
实证领先
IEC
最新标准隆基
BC
组件衰减仅
2%
据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BC组件已经超过10个GW,这也是BC光伏组件首次越过GW级销量大关,从实验室到量产,再到GW级销售突破,隆基再次以孤勇者之姿,将BC这条此前令人望而却步的高难度赛道闯出了一条生路。
其挑战难度,不亚于世界著名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挑战4A,抑或是潘展乐128年来首次闯进奥运会100米自由泳决赛并获得金牌。
因为BC技术具备转换效率高、外表美观、衰减低和安全可靠等特点,所以在分布式市场上率先发力。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教授表示,BC技术在分布式场景下拥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分布式场景屋顶资源是非常宝贵且有限的,寸土寸金,这就要求光伏组件必须拥有更高的效率,且外表更美观。
日前,国家光伏质检中心在位于银川的户外实证基地对隆基防积灰组件的发电性能和衰减进行了实测,通过七个月(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的实测数据得知,隆基BC防积灰组件比常规Hi-MO X6组件月均相对增益2.84%,最高月相对增益5.4%(2024年1月),最高日增益达10%以上,这显示仅仅防积灰这一项附加的功能,就可以带来月均2.84%的发电增益。
此外,CPVT还基于IEC TS 63556标准的验证测试,将隆基BC组件与当前主流的TOPCon组件的循环序列测试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也显示,BC组件的衰减值保持在2%左右,远低于其它电池产品。
从效率上来看,单结晶硅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是29.4%。目前隆基实验室的各种数据和理论测算表明,BC电池理论效率极限可以达到29.1%,因此隆基认为BC技术可以作为单结晶硅电池的技术之巅。
被誉为“太阳能之父”的马丁·格林曾向媒体表示:“目前光伏新技术百花齐放,但我相信BC是最理想的形态,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取代其它技术路线发展到最好。”
此外,IBC电池可以叠加TOPCon成为TBC,IBC与HJT叠加成为HBC,可以看出隆基选择BC电池并不是完全摒弃TOPCon或者HJT,而是想在同行竞争对手的技术基础之上更进一步。
隆基方面介绍道,目前HPBC2.0电池的量产平均效率能够达到26.6%以上,开路电压可以达到744mV,比TOPCon高10mV以上,使得隆基未来的产品在户外发电具备更多的优势。成本方面,HPBC2.0和TOPCon成本在电池端几乎接近。在现有的1.5GW量产线上,HPBC2.0的生产良率控制在95%以上。
组件方面,隆基表示采用HPBC2.0电池技术的Hi-M0 9组件主流功率达660W,对应转换效率在24.43%以上。
现在无论是HJT还是TOPCon组件,在2382mm长度的组件规格下
,功率大致在610W或者615W水平,即使未来通过进一步增加投资或者增加工序,对应的功率大致也在625W水平,意味着隆基Hi-MO 9组件功率可以领先这些技术30W以上。
7月12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32.06亿元建设12.5GW高效BC电池项目,项目预计今年底投产。根据隆基规划,未来三年公司BC电池产能将达到100GW。
董事长钟宝申在投资者交流大会上透露:“今年下半年开始隆基会有很多BC产能投入建设,明年第一、二季度,BC二代产品会大规模投放市场。整体的计划是到2025年年底,BC一代(20GW)和BC二代(50GW)合计产能大致将达到70GW左右。”
由于光伏主产业链价格集体探底,导致各环节厂商陷入“失血”状态。在业内看来,官方近日对外释放供给侧门槛提升信号,有望加速落后产能的出清。
这一背景下,不仅隆基、爱旭选择持续「押宝」BC电池路线,包括协鑫、晶澳在内的其他厂商也开始逐渐将目光投向这一路线。可以说,隆基自选择BC后,持续提高了该技术路线的话题热度,BC技术从一开始的寂寂无名,到现在可以与风头正盛的TOPCon相提并论,隆基的行业号召力可见一斑。
此外,BC量产将成为隆基的“护城河”。在隆基投资者关系交流大会上,钟宝申认为:当下BC电池技术领先的优势,在叠层电池大规模低成本商业化生产之前,有非常长的领先时间。“以现在隆基BC技术的水平,行业内非常优秀的企业赶上大概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
据悉,在BC计划量产之初,隆基就开始着手搭建生态链体系,依托于供应链合作伙伴,从装备到辅材,再到原材料,隆基与这些产业链上的新旧伙伴牢牢捆绑在一起,面向BC量产投入研发。
“到今天,我们所有的生态链企业,他们的研发水平、量产水平,都进入到了一个能够去大规模推广的阶段。再结合我们攻坚HPBC1.0的经验,到了HPBC2.0的时候,我们的产业链布局的水平,要比当年布局单晶时要完备得多。可以说,从玻璃到胶膜、背板、关键设备、接线盒、焊带等等,我们都准备好了。”钟宝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