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工团队的工作间位于远离城区的中间艺术区,一楼是剪辑师工作的地方,屋子正中的长桌上摆放着一方石雕,四面刻着佛像;二楼则是制片的办公区。工作间门口拴着一只柯基,那是一位剪辑师的狗,每天带来上班,拴在门口;不忙的时候,大家把狗放到公司里玩儿。从工作间出来,走上几步路,就是导演自己的工作室,每天中午只要程工在,就和团队成员一起吃饭。
苏,程工团队的监制,后期总导演,是一个大家姐式的女孩儿。2008年,程工为拍奥运会宣传片招人,“当时说可以随拍摄走遍中国,我觉得挺好,就来了”。苏在大学学的是视觉艺术,制作抽象的、实验性的影像。“当时觉得特别牛,觉得那才是真正的表达,是灵感迸发式的创作。但回想起来,估计在程导他们眼里,我们做的都是小儿科。”
跟随程工十年,在苏看来,他们始终在做的,是捕捉真实:真人、真景、真故事。“因为故事是有力量的。”她特别记得2010年随程工一起为上海电视台拍摄十集纪录片《生活万岁》时没有拍成的一个故事:一位在老年大学教小提琴的老人,民族资本家的后代,在共和国时期的经历使老人选择尽可能逃脱一切记录。“老先生人很好,请我们去家里做客,和我们聊天。但是他不想被拍,他希望湮灭在历史中,无声无息最好。”
这种对于真实故事的倚重,即使在广告片的创作中,也是一样的。2013年,有两部程工为宝马集团旗下的豪华小型汽车品牌MINI拍摄的广告片问世,都取得了极佳的反响。《城市微旅行》在豆瓣上有2133个评价,评分7.7;《进藏》得到的评价更多,有3401个,得分高达8.1。
在三十分钟时长的《城市微旅行》中,程工选择了北京、上海、杭州三座城市,由在这三座城市生活的作家冯唐、《外滩画报》编辑文林和绿茶餐厅老板娘路妍驾驶MINI进行了一场“微旅行”。他们开车造访自己喜欢的城中去处,一家店铺,或者一处寺院,拜访老友,或是和师傅一起品茶。
“事先做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中,选取可以用来拍摄的地点和人物。”苏说。比如冯唐在访谈中提到爱吃涮羊肉,而片子的拍摄恰在冬日,于是剧组的问题就变成了在哪间馆子来拍这一场涮肉。通过调研,他们选择了裕德孚——店有几代的传承,在簋街,一个小小的门脸。片子里,老板讲着经营之道,冯唐吃着,末了来了句“跟写东西道理是一样的”。
而《进藏》的片长则有90分钟,相当于一部电影长片。“片子出来时,业内颇为震动,没想到广告片可以这样拍。”余梅,程工团队的制片如是说。
《进藏》以五组人马分五条线路驾驶MINI进藏为叙事线索,展现藏地风土人情,佛教僧侣的苦修,坛城的成与毁,有着藏族血统的美国姑娘开工厂生产牦牛绒围巾;影片同时兼及进藏人马的辛劳,以及一位老者对于年轻岁月的回忆:68年从北京高中出来,投身三线建设,步行四十余日从四川进藏,在工厂里度过十年青春。这位老者是程工的父亲。程工18岁时,他们一家决定迁居西藏,三个月后,因挂念北京,又举家而返。这段进藏的经历对程工影响很深,西藏,成为了他可以获得力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