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安头条  ·  陕西一学校拟晋升 ·  昨天  
西安头条  ·  陕西一学校拟晋升 ·  昨天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老陕专享!少华山冬日免票狂欢!一键穿越冰雪秘境→ ·  3 天前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老陕专享!少华山冬日免票狂欢!一键穿越冰雪秘境→ ·  3 天前  
航空工业  ·  蹄疾步稳开新局 干字当头谋新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高考对人生有多大的影响

请辩  · 公众号  ·  · 2018-06-11 22:52

正文


1 我的高考


说起来,我的高考早在14年前就结束了。


我是在一个家教非常严格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从小稍有一些行为上的差池就会受到父亲的打骂。


出门要报备,否则回来就是一顿打;在外待人接物要让父母有面子,否则回来也是一顿打。


高考成绩宣布的那一刻,我是出了一身冷汗的,因为成绩并不理想,关于我每周都有好几天翻墙逃学的事,班主任有找我父亲聊过几次,原以为这次肯定是新仇旧账一起算,但没想到父亲特别地平静,反而安慰我说,上了重点线就好。


若干年后,我把当年的疑团抛给了父亲,他呷了一口酒说:“考都考完了,打骂还有什么用,要打要骂那是之前的事儿。”


是啊,我虽曾自我说服父亲打骂我是为我好,但看起来我的潜意识里还是认为父亲打骂我是为了“出气”,并不真心认为他在执行一项“策略”。


到了今天的认知,我能够非常清晰地解析我父亲的行为,他首先肯定是为自己好——孩子学习成绩好,待人有礼貌,他肯定是有面子的,他是 纯受益人


什么叫纯受益人?这又是一个我的字典里的词汇。


我的确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受益人或者直接受益人,但我要努力学习才能成绩好,我要约束自己的天性才可以被人夸有礼貌,所以我并不是纯受益人,我有成本,而父母是只要我这么做了,他们就可以坐享其成,这叫纯受益人。


所以他们引导我这么做的动力比我自己这么做的动力要强。


其次他对我的打骂真的不是为了出气,他只是想达成其他的目标而已,所以虽然打骂本身并不是特别的正确,但同是打骂,根据对方目标的不同,也可以分为好几种形态,不能一句“打骂”就一概而论。


这样的思考方式肯定不是我的大学带给我的,我相信也不是任意一所大学可以带给我的,但却是影响我各种决策的最重要的工具,远比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要重要得多。



2 高考的影响


高考这个词汇听上去就让人紧张,一紧张人就容易因为焦虑等情感做出错误的判断,我们不妨避开这个词汇,看看高考会影响什么。


高考好坏,就是影响一个人上哪个大学、报什么样的专业,貌似并没有其他影响了。


清华毕业和某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虽然不能判断其未来发展如何,但确实有很大的差别,只是我们说的“好坏”,不可能差距大到这种地步,一个努力了能上清华的孩子,就算再不努力,也不会掉到职业技术学校,顶多是浙大、南大、上海财大等。


那么上了清华和上了南大真的有那么大的差别吗?这事儿纯属YY,差异性应该是非常微小的。


有人说,有些公司就要清北,其他学校不要,那这不就是一块敲门砖吗?


我倒是想问问,您一定非敲这家公司不可?这公司就是世界第一了?未必吧。


学历是敲门砖,这只是对某一些“ 敲门就是最重要的事 ”的人来说的,的确,相对而言更大的平台或许能让你站在更高的起点,但敲门只是第一步,能敲进A门的确比B门的起点要高,只是这个“高”在3年5年之后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更何况你在选择哪道门敲的时候本就没什么信息可供你选到一个更好的。


从数据上来统计,高考状元从来也不是那些混得最好的人,混得顶尖的基本都不是学习上最好的那些。


当然你也有理由:你这是幸存者偏差,这些人虽然不能混到顶尖,但都在平均线以上,这就足矣。


不过你同样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从他们高中的表现来看,他们在平均线以上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比处在平均线的人要聪明肯干,而不是因为他们进入了某个大学。


人生有很多过滤器,通过了过滤器之后,人就分了层。


高考是学生阶段最大的一个过滤器,大家如此重视是因为前十几年的时光根本没啥大的槛可关注的。


但跟工作以后相比,就远远不够看了,比如若干年前一起考公,曾经跟我一起考的同伴里就有清华的,结果没过;再比如升职加薪,除了硬能力以外,能察言观色或者哪怕是在领导面前做对某件事也比学历的加分比重高得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