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澎湃新闻  ·  冲上热搜!哪吒导演回应“啃老”​三年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C位表演,原来是她呀! ·  3 天前  
新华社  ·  大年初三,接福啦! ·  3 天前  
新华社  ·  超2亿人次!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爸妈,我可以到你们身边去上学吗?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16 10:47

正文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0岁~17岁随迁子女为3581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为1472万人。另据调查显示,随迁子女中已有近20%在流入地城市出生。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保障随迁子女的政策,然而,由于面对户籍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入学升学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小锐的日记》

2017年2月14日   天气阴


爸爸妈妈,我还能去你们身边上学吗?


还有一个星期左右就要开学了,想到开学后即将面对的中考,心里真的有些紧张和害怕。

 

今天早上一起床,我就看到妈妈在默默地给我收拾行李,给我不大的行李箱装了好多水果、零食什么的。这几天,虽然她和爸爸嘴上不说什么,可是我知道他们是舍不得我的。因为过两天我就又要离开北京,离开他们,独自回到老家的寄宿学校去上学了。

 

看着窗外北京有点阴阴的天儿,我想起了一年多以前的那一天。那天,我刚刚从学校回来,正兴高采烈地准备把今天95分的数学试卷拿给爸爸妈妈看。可是,进屋后却发现屋子里的气氛有点奇怪。爸爸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支烟,眉头深锁着,妈妈也在旁边一直叹气,眼睛还是红红的。我上去问他们怎么了,他们也不说话。


过了好一会,爸爸突然跟我说:“小锐,你可能要转学了,不能再在北京上学了。”

 

还记得当时的我震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脑袋中只有一万个“为什么”……转学?可我今天还答应周六和小伙伴去北京植物园呢,那我下个月还能去参加国画比赛吗?我立刻乱掉了。

 

那天,北京的天和今天一样,都阴沉沉的。爸爸妈妈两个人跟我说了好多,大部分都听不懂。妈妈说,前天学校开了家长会,说非京籍的孩子不能在北京中考。如果要留在这考试,就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行,老师让他们早做打算。

 

妈妈还说,因为我没有北京户口,她和爸爸也不符合条件,所以,为了让我能上高中,他们考虑了之后,决定把我送回河北老家。

 

我真的不明白,我是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啊,为什么就不能在这继续上学了呢?我记得自己哭着跟爸妈说了很久很久,我不想转学啊。可是爸爸妈妈除了叹气,什么也不说。那时候我就知道,他们也没有办法,我应该做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听他们的话。

 

爸爸妈妈把我送回到河北老家的一所寄宿中学,他们两个还在北京工作。他们的工作真的很忙,但是每隔三个星期,妈妈就会请一次假,从北京西站坐车来学校接我。可是爸爸有时一个月却只能见一次。有时真的很想很想他们,就只能偷偷跟隔壁班的张成借手机,给他们打电话。后来,我发现我们年级还有好几个和我一样从北京转学回来的同学,我也知道了,原来外面叫我们是“回流学生”。

 

这所寄宿学校有高高旧旧的大门,和我在北京的学校不太一样。这里没有绘画班,也没有能陪我一起吹笛子的小伙伴。每天学习的时间也好长。宿舍也好冷啊,每晚都要穿的厚厚的才能睡。真的好想北京的那些小伙伴。

 

1月份过生日时,爸爸妈妈让我许愿,我偷偷地许了一个愿望。那就是我真的希望能够回到他们的身边,不想和他们分开,能够让他们每天接我送我。

 

如果我的愿望能成真就好了。


小锐

(文中均为化名)


根据北京市中考政策规定,非京籍随迁子女无法报考普通高中,只能报考中职类学校。根据家长的身份,非京籍考生还有九种例外情况可以参加北京的中考。如 “博士后子女”、“随军子女”、“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子女”等可以报考普通高中。


这只是随迁子女故事的一个缩影

小锐的故事或许只是中国几千万随迁子女的一个缩影。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数量有所增加。以农民工随迁子女为例,2009年至2015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从997.11万增加到了1367.10万。而2016年的数据可能会更高。


然而,随迁子女入学升学难题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随迁子女跟随父母来到大城市后,会再次因为就学升学问题被迫返回生源地,最终成为新的“留守儿童”和“回流学生”。而这无疑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为了能够解决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近些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保障随迁子女的上学就学权益。


未来,“居住证”有望成为随迁子女的就学依据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通知,提出: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制订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政策,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政策。


这也就表示,未来,随迁子女的入学将可能告别“五证”“四证”时代,不但大大简化了申办手续和流程,而且或将使随迁子女申请就学更加容易。

以北京为例,随迁子女入学现在需要提交包括就业证明、户口簿、居住证等几项证明。而根据北京2016年8月11号正式发布的《居住证暂行条例》,居住证还将成为参与北京积分落户的必要条件。未来,更加增加含金量,成为非京籍随迁子女入学的重要凭证。


而在此前,为了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多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


江苏无锡

随迁子女可以申请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当地要求,监护人取得无锡居住证或暂居证半年以上、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有社会保险证明和计划生育证明的,公办学校必须接受其子女入学。


陕西西安

坚持“以流入地为主相对就近入学,以公办学校为主免试入学”的原则,对随迁子女入学实施“四证审核”制度。


浙江杭州

计划施行随迁子女“积分制”政策。2014年,已在杭州滨江区率先试点,以此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



而未来,如果随迁子女入学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包括各地的随迁子女入学流程繁杂、办证难等问题或将得到缓解。


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可不要成了“天花板”

虽然多地已出台了相关随迁子女政策,但是仍让很多非京籍的“打工一族”们为自己的子女烦忧。其中,有类似文中小锐父母一样,在外打拼多年的“北上广漂白领一族”,也有从老家农村千里迢迢跑到大城市的“农民工”们。尤其对于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来说,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住所,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拿到工作证。


因此,如何让随迁子女的就学政策不要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天花板”才是关键。



除此之外,随迁子女的就学也给随迁地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带来挑战。随着随迁子女政策的放开,大量随迁子女涌入随迁地。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较高收费,公办学校的优良教育资源,使家长们对公办学校趋之如骛,造成了公办学位的不足。缺教师、缺教室成了这些学校的常态。

 

因此,我们看到了随迁子女就学政策的进步,可它面临的重重考验和挑战也仍然存在。



愿未来,每一个随迁子女都不会再和父母分开;

愿未来,少一个留守儿童,多一张他们的笑脸。

 


编辑:张天健

微信编辑:刘曦文

图片及资料来源:财新网、光明网、搜狐网、搜狐教育、中国教育报、京华时报、中国新闻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