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高盛报告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分析,重点关注了七个行业对GDP的贡献以及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报告详细阐述了供需不均衡的现状、各行业超额产能的情况、价格下降的幅度,以及未来可能的转折点和行业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报告概述
高盛报告选取了七个对GDP增长贡献较大的制造业进行分析,这些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但也在调整未来新增产能的步伐,预计供需将重新平衡,利润将修复。
关键观点2: 行业产能过剩现状
光伏组件和锂电池的产能已经超出全球总需求的200%和150%,超过半数的行业供应处于零或负现金利润率运行状态。
关键观点3: 行业转折与前景
预计光伏组件和锂电池行业将面临积极的供需格局改善,单位现金利润有望上升。同时,其他行业在海外市场份额扩张的速度将放缓,但企业会在产量和价格之间找到平衡。
关键观点4: 影响因素分析
现金利润率和资本支出周期是扭转现状的关键因素。企业已经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能规划和资本支出。
关键观点5: 报告的重要性和参考作用
该报告对企业、投资者和行业决策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帮助他们了解行业趋势和潜在风险。
正文
最近,一篇高盛报告火出圈!被称为“最惊艳的中国制造业分析”。
高盛这篇报告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七个制造业——空调,光伏组件,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钢铁和工程机械,这几个行业贡献了咱们国家GDP增长的22%,但其中五个行业的产能已经超过了全球总需求,这种不均衡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几个行业又将有怎样的转折?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这篇高盛的万字报告!
高盛在一年前,就对咱们国家的供应链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评估了相关行业的韧性、发展机遇和潜在风险。在经历了低迷的一年之后,再次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高盛认为,面对一些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行业盈利能力的走低,和欧美市场准入限制等等,我们国家已经在调整未来新增产能的步伐,预计从现在到2028年,供需会再次平衡,利润也会修复,同时咱们向全球的供应也将大幅放缓。
具体到每个行业,光伏和锂电池行业面临供需不均衡状态,现金利润率为负值且资本支出计划被削减。然而,这两个行业的需求增长依然稳健,因此它们最接近周期性转折点。
新能源车和功率半导体行业距离转折点较远,主要受到资产负债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共同影响。这两个行业当前仍处于扩张阶段,但面临着来自供给侧改革、竞争结构以及中国以外产能扩张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1. 为啥说中国产能过剩?
根据教科书定义,一个行业的超额产能是指——超出市场需求那部分未被利用的产能。高盛讨论中国产能过剩的程度时,从国内需求、全球需求、出口增量和未来需求前景等多个视角加以区别。判断咱们确实存在产能过剩。
2. 目前各行业的超额产能和不均衡状况有多严重?
从光伏组件和锂电池的产能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咱们的产能已经超出全球总需求的200%和150%。
在光伏、新能源车、钢铁和工程机械行业中,超50%的供应,已经是零或负现金利润率运行。
随着供需不均衡状况加剧,大多数行业产品价格与2023年初相比下降了10-55%。
3. 哪些因素能扭转现状?
现金利润率和资本支出周期是关键因素。
今年一季度,一些行业就已经不赚钱了,那企业也不傻,也对接下来一两年的资本支出、产能规划等等进行了调整。
例如锂电池平均削减28-41%,功率半导体(IGBT)则上调了100%以上,新能源车根据各家企业供给情况,有增有减。
整体看,从过去12个月的调整规划推测,预计2026年到2028年,光伏组件和锂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会从54-55%提高到69-79%。
4. 对于较早出现转折点的行业,未来前景如何?
预计光伏组件和锂电池行业将面临积极的供需格局改善,毕竟他们现在的单位现金利润已经有所提升。
预计,光伏组件单位现金利润将从人民币-0.04元升至0.11元/瓦,锂电池则从人民币122元升至137元/千瓦时。
除了这两个,其他行业在海外市场份额扩张的速度也将慢下来,当然,这些调整并不会影响GDP,行业内的企业会在更低产量和更高价格之间找到平衡。
以下是部分报告原文节选,
点击报告封面
可以查看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