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利打出个人最佳,上半场25分,全场29分。
和昨天马刺火箭不同的是,东部这座“天王山”,还没真正打起来,就被绿军攻克。奇才只是作势抵抗了四五分钟,双方的分差就变成两位数,最后凯尔特人赢了22分。
东部的这组半决赛,除了第二场打出了经典,小托马斯写下惊人的53分,其余4场均以两位数分差告终:
奇才两个主场胜了
46
分,绿军另两个主场胜了
34
分
。
好多人说,东部的比赛没看头,骑士早早横扫了猛龙,好不容易有一组打“天王山之战”,三下五除二就花了。其实,西部也是勇士早早横扫了爵士,另一组虽然把“天王山之战”打得惊心动魄,但其余4场也是大比分来去:
火箭两战胜了马刺
48
分,马刺两战胜了火箭
36
分
,所不同的是在第五战打出了经典的加时。
小托马斯遭各种“包饺子”,只得18分但助攻9次,队友爆发。
大家觉得东部的比赛索然无味,其实这是今年季后赛的整体特征,西部与东部不过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经典大战不够多,原因是强弱过于分明。但东部因为直播时间的关系,除了骑士队之外,球迷关注和了解得不多。
凯尔特人与奇才的决战,本质上与火箭和马刺相似,是小阵容与大阵容的较量,速度与高度的对抗,外线与内线的比拼。
区别在于,火箭更强调进攻,绿军非常在意防守;马刺企图用“双塔”控制节奏,奇才更喜欢攻守转换。
每个球队因核心球员的技术特点不同,在共性之外,都会呈现不同的战术特征。凯尔特人的当家球星小托马斯只有1.75米,这决定了他们的阵容不可以太高,否则会限制小托马斯的优势,因此“一大四小”成为常用配置;凯尔特人没有哈登这样的全能巨星,这决定了他们必须借助防守来平衡实力。
这场“天王山之战”,凯尔特人借助他们的防守,打出了非常漂亮的攻守转换,上图就是战例之一:霍福德盖掉了沃尔的突破上篮,斯马特一传,小托马斯中转,布拉德利快下,从防守到得分,仅用了4秒钟。
凯尔特人没有特别高大的中锋,但霍福德的盖帽是一绝,这一战他用了一节半时间就完成3次封盖,大大破坏了沃尔和比尔的突破。
而凯尔特人的防守是从外线开始的,小托马斯、布拉德利、罗齐尔和斯马特都是抢断高手。外线抢,内线收缩,他们创造了大量的反击机会,仅第一节他们就靠快攻反击得
15
分——在NBA的统计中,快攻得分(fastbreak points)与攻守转换得分(transition points)区分非常清楚,快攻得分是攻守转换得分的一部分,但必须获得绝对的人数优势才算快攻。
单节快攻15分,接近全部得分33的近一半,这非常罕见。
凯尔特人队教练史蒂文斯,在巴特勒大学就非常喜欢用小阵容,这也安吉请他改造绿军的原因。这次季后赛,为了弥补阵容高度的副作用,史蒂文斯多次对首发进行改变,但其主打阵容仍然是“一大四小”。
所谓“一大”,其实也不够大,因为
霍福德
只有2.08米,能里能外。在板凳上,打替补中锋的
奥利尼克
身高2.13米,但他也是自小学后卫出身,基本算外线型中锋。他虽然有些招数比较下作,但纯论技术特点,非常适合凯尔特人,让史蒂文森始终保持“一大四小”的配置。
凯尔特人小阵容变阵对位奇才1
|
|
克劳德
|
|
|
霍福德
|
|
|
莫里斯
|
|
|
戈塔特
|
|
斯马特
|
|
|
|
|
小托马斯
|
小波特
|
|
|
|
|
比尔
|
|
|
|
布拉德利
|
|
|
|
|
|
|
沃尔
|
|
|
|
这是第一节的常规轮换第一步,关键人物是1.93米的胖子后卫
斯马特
,防守强悍,进攻技术全面,第五战他抢了11个篮板,助攻6次。胖子没有打首发,主要是史蒂文斯认为时候未到,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他放弃“第六人”身份。
有斯马特顶上3号位,1.98米的
克劳德
就可能放心地升到4号位,最大程度地化解莫里斯的优势。莫里斯是奇才阵容的“魔术位置”,他有身高,防守好,进攻能里能外,如果他发挥正常,奇才就拥有对绿军的高度优势:
莫里斯
在第三战带伤出场,第四战打出16+10+5,是奇才两次大胜的关键。
但在第五战,克劳德、霍福德出色的表现,让莫里斯发挥失常,仅得9分。
凯尔特人小阵容变阵对位奇才2
|
|
克劳德
|
|
|
霍福德
|
|
|
小波特
|
|
|
戈塔特
|
|
杰伦-布朗
|
|
|
|
|
小托马斯
|
博格达诺维奇
|
|
|
|
|
比尔
|
|
|
|
布拉德利
|
|
|
|
|
|
|
沃尔
|
|
|
|
史蒂文斯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第五战他没有让斯马特先替补出场,而是派出了
杰伦-布朗
。这是去年的“探花”,身高2.01米,打3号位出身,但教练让他打2,专门去防投手博格达诺维奇。结果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让全能的克罗地亚球星7中1只得了6分。
凯尔特人小阵容变阵对位奇才3
|
|
克劳德
|
|
|
奥利尼克
|
|
|
莫里斯
|
|
|
马因米
|
|
杰伦-布朗
|
|
|
|
|
斯马特
|
博格达诺维奇
|
|
|
|
|
乌布里
|
|
|
|
罗齐尔
|
|
|
|
|
|
|
詹宁斯
|
|
|
|
即使在深度轮换之后,史蒂文斯仍然有足够的板凳球员延续首发的风格,其中的关键人物是1.88米的控卫
罗齐尔
。他负责防詹宁斯,这一次让他只得了3分,助攻1次。
罗齐尔还有一个功效,那就是“一大四小”的绝对化:在第二战加时胜奇才的比赛中,关键时刻场上是
霍福德+斯马特+布拉德利+罗齐尔+小托马斯
。我们都惊叹勇士的“死亡五小”,火箭的“一大四小”,其实在东部也有这样一支奇兵。
而小阵容必须有三分球,这使远投成为凯尔特人的利器。绿军在东部立足,主要特征是顽强的防守,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大家对他们的印象。但是
5场球打完,你可以发现凯尔特人队的三分球出手平均数,居然在8支半决赛队伍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火箭队。
半决赛各队三分表现
|
球队
|
场数
|
出手
|
平均
|
命中率
|
火箭
|
5
|
80-214
|
16.0-42.8
|
37.4%
|
绿军
|
5
|
72-171
|
14.4-34.2
|
42.1%
|
骑士
|
4
|
61-131
|
15.3-32.8
|
46.6%
|
勇士
|
4
|
41-116
|
10.3-29.0
|
35.3%
|
爵士
|
4
|
36-110
|
9.0-27.5
|
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