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多地中小学公布寒假天数,北京天津义务教育阶段寒假长达5周零一天,被称为“最长寒假”,给冬季研学市场带来新机会。冰雪旅游成为热点,冰雪研学涵盖冰雪运动、自然探索、历史文化、科技等方向。冰雪研学市场逐渐扩大,但人才、思路与配套设施的差距仍需解决。主管部门发布相关文件推动研学市场发展,同时需注意研学旅游的安全问题,保险需求也随之增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寒假成为研学市场新机遇
多地公布寒假时间,为冬季研学市场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冰雪旅游成为热点,与研学结合形成冰雪研学,备受关注。
关键观点2: 冰雪研学市场不断扩大
冰雪研学涵盖多个方向,包括冰雪运动、自然探索、历史文化、科技等。市场逐渐从青少年扩展到中老年人及学龄前儿童。
关键观点3: 人才、思路与配套设施存在差距
冰雪研学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人才、思路与配套设施的差距仍需解决。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发布文件推动市场发展。
关键观点4: 研学旅游安全问题受关注
冬季研学旅游的安全问题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参与冰雪研学活动和课程活动中,需要提高安全意识。保险需求也随之增加,需要更贴近青少年的特殊需求的保险产品。
正文
【品橙旅游】近日,多地中小学公布了寒假天数,基本放假天数在26天以上,而北京天津义务教育阶段从2025年1月12日至2月16日放寒假,共5周零1天。所以今年寒假被称为“最长寒假”。这也给今年的冬季研学市场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
冬天干嘛?当然是玩雪啊。数据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这其中怎么少得了孩子的参与?
“除了冰雪运动,冬季研学旅游还包括自然探索(如地质考察、动植物观察)、历史文化(如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和科学技术(如参观科技馆、工厂)等热点方向,都是备受学生们喜爱的热门主题。”研学头条创始人胡磊说。
近年的冰雪旅游一再被推上高位。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冰雪旅游认知的深入。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示将“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意见》指出,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冰雪旅游当然是今年冬季研学的亮点与重点,现在的‘冰雪研学’可不是打个‘冰出溜’、看个冰灯那么简单直接了。” 中国旅行协会研学旅行分会副会长、哈尔滨青年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辛宇杰说。
辛宇杰表示,从人群来看,近年冬季研学市场逐渐从青少年扩展到中老年人,以及学龄前儿童;从内容主题来看,从冰雪装备到冰雪运动、冰雪文化,还有冰雪非遗、冰雪科技,这些跟青少年有契合度,现在一些科技公司推出了冰雪清扫机器人,孩子们感兴趣的可以安排行程;包括一些与冰雪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冰版画等也受到欢迎;还有冰雪餐饮,像龙江菜的名厨做出的冰雪鱼很鲜美,这些都成为冰雪研学的内容。
不过,据品橙旅游了解,现在对于“冰雪研学”精细化研究与实践的还主要是以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一些新兴冰雪旅游省区还没有触及。这其中的问题主要是人才、思路与配套设施的差距。可以说,东三省在冰雪研学领域独树一帜。
据介绍,今年由于黑龙江将举办“亚冬会”,所以酒店价格有所上涨,这也挤占了部分研学市场,所以,一些旅游企业也将研学产品的边界拓展到了哈尔滨以外的地区,“把热线冷温线相结合”。
“我们整体思路上这就是逐渐从热点扩展到热点周边,从热点周边逐渐扩展到周边其他城市。”辛宇杰说,除了哈尔滨周边几十家雪场,再加上牡丹江与伊春市的旅游资源,可以使冬季冰雪研学产品更为丰富。
近期,主管部门不断发布“研学”相关文件。
除了11月初发布的《意见》对于冬季研学的关注外,11月下旬,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 明确:“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规范管理”,文旅部门主要针对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业务的市场化行为。11月底,文化和旅游部又发布了“关于开展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要求”,确定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四川等6省作为首批试点省份。这些文件的推出无疑会加快研学市场向标准化与专业性方向发展。
对此,胡磊表示,文旅部密集发布文件,为研学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开展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不仅可能带来资金补贴的曙光,缓解基地在设施建设、课程研发、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还能助力基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水平。同时,借助文旅部搭建的平台,研学基地能够深度融入地方特色科技产业与丰富多元的第三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人才培养阵地与产业融合枢纽,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他建议,这些基地在冬季研学市场中可以抓住以下机遇:
首先,提升品质是关键。
各基地应依据《研学旅游基地指标对照自测量表》进行自测自评,精准定位自身问题,明确发展目标,从而全面提升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
其次,丰富课程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
结合冰雪运动等冬季特色,开发多样化的研学课程,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提升基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再者,强化师资同样不可忽视。
研学旅游指导人员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研学体验。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指导人员的资质和技能认证水平,是提升基地整体实力的重要一环。
同时,拓展合作也是关键一步。
积极与学校、旅行社等建立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研学选择。
最后,注重安全是底线。
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和应急措施,确保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安全,是基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的确,安全是研学旅游正常发展的底线也是首位要素,特别是在冬季。
辛宇杰表示,冬天的气候导致安全隐患很多,所以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几个点位上都要有安全提示与应急处理的保障。如天滑容易出现交通问题,在参与冰雪研学活动和课程活动中,也需提高安全意识。仅仅是一个穿衣保暖,一些南方小游客就没有做到。“南方孩子对北方的冬天没有意识,有些人会买很好看,但是不防寒的衣服,包括鞋子,有的时候穿得过紧或过多,在活动中不方便排汗很容易得病,所以棉服并不适合。这些方面需要家长与学校提前安排。”
也有一些业者表示,其实每年冬天都有学生因为滑雪或冰上运动发生危险,或者骨折受伤等,的确需要各方面的注意。
对此,辛宇杰认为,2016年由十一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有“安全保障”的条款,其中也提到了“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但是现在的一些意外保险需要增加项目,因为现在市场在变化,常规保险不含很多东西,所以保险内容上要更贴近青少年的特殊需求,不能说拿大众的意外险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