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宏观对冲
通过研究全球宏观经济动向,完成全球宏观对冲策略,完成与之匹配的全球资产配置。宏观定位时空,中观寻找经济发展动向,微观观察。汇聚中国经济,金融与产业专家与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提醒】今天起,可以查分了→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最新】故意杀人案,警方悬赏缉凶!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迎春花开了!附近很多地方都有,你看过了吗?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宏观对冲

胡德平:经济双循环的切入点

全球宏观对冲  · 公众号  ·  · 2021-01-18 00:00

正文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http://www.hybsl.cn )微信公众号:hybslw,订阅请点击上方蓝字“百年耀邦”


去年,针对全球疫情和国内外经济情况的剧烈变局,党中央提出了我国以内循环为主,与国外大循环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格局即肯定了国内需求为主的新战略发展方向,又体现了我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经济管理经验的全球视野。我想就双循环经济的几个切入点与大家讨论。

一、满足中低收入者消费需求的切入点

与一位陈姓企业家聊天。他问我日本的首富是谁?我脱口而出:孙正义。我想孙正义投资了阿里巴巴等800多家企业,舍他其谁?他告诉我:不!日本有一人与孙正义的财富不相上下,近两年还超越了孙正义。此人叫柳井正,做服装业务,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商场都可见到他的快时尚优衣库品牌的服装。优衣库品牌的服装定位在海量的中低收入者消费群体。此话一讲,让我非常吃惊,以往企业都是在高端客户身上赚了大钱,怎么可能在中低收入人群中赚钱呢?市场经济固然满足高端客户的高消费需求,但其人群毕竟有限。优衣库客户的切入点是中低档消费群体,物美价廉,销售总量、利润总量,远远大于高档的服装产品。


还有一个例子也有说服力。有一位段姓朋友告诉我,他以前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增值企业,做手机短信业务。与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运营公司进行合作。这家国家互联网运营公司主营业务是电话通讯,认为短信是价格低廉的文本信息服务业务,只赚些蝇头小利,无需和民企锱铢必较,风格很高,所以就定下了二八分成的合同,国企占两成。谁知很快时间,短信的营业收入竟然超过了电话通讯业务的收入。为何?这位朋友讲这是满足了近两亿农民工的低档需求。农民工认为发手机短信成本低廉,比按分钟收费的通话更省钱。段姓朋友讲,其实我们是赚了广大农民工的钱。从针尖削铁的切入点出发却赢得了收入颇丰的大市场,也催生了流量经济的概念。


我国物美价廉的服装产品大量出口美国,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让人感动。但拿物美价廉的服装在美国赊本摆地摊就不值得了,反而造成一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赢了一笔不必要的外汇占款,还影响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我想即便是赊本的地摊货、大陆货也是享受了国家的退税、补贴政策。两头在外的政策,固然给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硬通货,但同时也要用于自己经济的发展,否则改革开放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二、“三农”市场的切入点

“三农”即指农业、农民、农村,先说农村吧。改革以来,就有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讨论。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意见似乎在执行中占了上风,无形中扩大了城市占用耕地,扩大了城乡差别,加快了土地财政的膨胀,地方政府又背上了大量的债务,最后造成了农村留守人员有伤人伦的社会现象。利弊如何算账,确实值得回顾。近几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思路。现在有些乡镇、小城镇还是省级领导亲自抓的。只要这几万个乡镇发展起来,就会像繁星一样灿烂,照亮夜空,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就会更加恢宏美丽。这应是国家动员社会大量投资的富民强国之道。


再说农业,中美贸易战,全球疫情肆虐,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农业的“非农化”、“非粮化”情况的可怕,“种业”还需打翻身仗的迫切性。有人说,如果我国不进口大豆,中国就要有8—9亿土地要改种大豆。可是在第一线的生产者却说,江南长江沿岸只要冬季种上油菜,冬闲地也种上油菜,国家就可以节约一半的大豆进口。德国人的主要食用油就是菜籽油。我国的食品从粮、菜、瓜、豆,到果、蛋、糖、油,再到肉、鱼、奶、酒。其发展是有无限前程的。当前和美国的粮食大豆买卖应该继续做下去,同时也应该有长远的调整规划。切勿认为,只要国外的农产品价格低廉,按照市场的比较优势出发,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饭碗交给外人。进口大豆不但影响了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大量缩减,而且大豆加工企业绝大部分被外国收购,断了大豆的种源。再往后呢……春秋时期就有这样的商业贸易战。


最后说农民。传统的农民将会消失,农民工有其诞生的光荣历史,终究农民工不是长久的职业,传统的农民还要向职业化方向转变。在我国的平原区,土地应连片,规模耕种,同时各种服务公司为农业服务配套,这符合合作经济的发展方向,但这样一来,作为一个单纯的土地确权的农民,是不是就会变成一个纯粹的收租核算者呢?有鉴于此,国家还需对传统农民如何转化为更为职业的身份,多出国策。


另一方面,我国的丘陵地、浅山区的土地面积几乎占全国耕地的一半,但不能连片耕作,不能使用大型机械,这该怎么办呢?我的老家湖南浏阳就是一片浅山区。有的农户说,这里的山地分散,无法大规模集中农田,但有劳力的农户集中30—50亩的山地,种植水果、茶油等经济作物,并不是难事。农忙时雇些短工,一年赚八万、十万没问题。我问为什么?他说大片土地的租金付不起,常年的工人请不起,平时闲余的时间尽可以工作,进行田间管理,家庭的劳力都不算成本,所以算起账来并不吃亏。我认为这种园艺性的小农庄再加上庭院经济,这些都是农民实打实的财产性的收入呀。国家如果再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小型机械和精细农业的科学技术培训,这也是我国农业差异化发展的方向。

总之,国内经济的大循环,主要是城市向农村,工业向农业的大循环,而“三农”便是国内大循环最大的切入点。

三、培植新的民用产品的切入点

我国的民用产品,由改革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老三件”被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新三件”替代后,又逐渐被手机、汽车、住房所替代。消费对生产的促进力量是多大呀!现在燃油汽车又会逐渐被电动车、智能车替代。就是移动终端的手机,也从完全的生活资源变成为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服务的工具了,手机、移动终端不但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也成为一种生产工具为经济就业服务了。今天在城镇化中,过去离乡又离土的农民,现在又大量离乡又返乡,他们的房子是否又面临着一次新的调整组合,一次新原材料的使用,新的环保建造样式呢?这些都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大量投资。现在,新的三大件,或几大件又出现了,在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切入点,多而又多,值得人们细心寻找。


历史唯物主义讲人类最基本的经济生活就是衣食住用行。这种人民生活需要的民生产品,不胜其数,真如江河之波,后浪推前浪地不断更新换代。在民生制品中,日本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榜样。日本最好的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是不出口的,专为日本国民所用。2019年我国前去日本的旅游人口就达千万人左右,同时人们花钱买回大量的日用消费品。现在,我国是否应根据目前的消费水平、结构和国民对美好生活的预期,鼓励社会的企业在民用产品上加大创新力度呢!

四、我国机械装备业在全球生产链上的切入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