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洞察
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广州“20名员工奴性事件”,震碎三观 ·  18 小时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23岁青年带队卖金锭,河南矿企进账百亿 ·  2 天前  
商业洞察  ·  县城“老头乐”,天塌了! ·  6 天前  
FT中文网  ·  拜访三位香港顶尖女主厨和她们的风味文化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洞察

中日美三国制造业数据对比分析,这个结果让人不得不深思!

商业洞察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7-27 17:49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商业洞察

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过去的几年,金融业在中国GDP中的占比稳压日本、德国,甚至个别年份还超过美国。


所以中央急啊!急急忙忙地去杠杆,严打影子银行,清理地方债……


说来好笑,给了中国一记棒喝的是特朗普——中兴事件。



它罕见地促成中国全社会反思:让中国在世界立足的究竟是什么?


专家一顿研究,结果是——制造业!


进一步的焦虑是,在中国增长日渐放缓、劳动生产成本飞速上升、人口红利加速收缩的当下,中国凭什么来和世界诸强竞争,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未来?


一番斟酌之后,答案是——制造升级!


制造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比较优势”,但可惜,“增长奇迹”让不少人头眼浑浑,误以为制造业已是中国的绝对优势。


当日本制造曝出丑闻时,看日本笑话当然没问题,但因此发自内心地相信中国制造已然有资格嘲笑日本,日本制造已经不灵了,那就纯属自欺欺人,毕竟瘦死的骆驼比瘦死的马大。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在制造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甚至强过美国。


那么,日本制造到底哪些方面比美国强?


在中国准备发力的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和日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我们就来比较一番!



01


在制造业总产值上,“世界工厂”绝非浪得虚名,中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


这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了。


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排行榜上,中国领先美日德不是一点半点。即便去掉其中1/4的外资,也还是能压美国一筹。



但一到人均,就差得比较远了。



中国(大陆)约等于日美德的1/3到1/4,反而是台湾省的表现能刷新不少人的成见。


不过,这并非一个中兴事件就引发中国制造满满危机感的原因。


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017年年初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说的,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9.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


想一想也是的,你单位能耗比人家高好几甚至十几倍,产品附加值只相当于人家几分之一,现在偏偏人工成本还飞速上升,中国制造的优势眼看着就要没了。



看看这张图,估计立马就能理解曹德旺为什么跑到美国去开厂。


02


日本制造业对自己的感觉是相当好的,即便是在真真假假的出了一系列丑闻和烂事之后。


  • 2016年,夏普破产。


  • 2017年,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生产商、生产“夺命气囊”的高田公司破产。


  • 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大规模修改产品数据。


  • 2017年,东丽株式会社承认数据造假。


  • 2017-2018年,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造假,涉及汽车、客机、核电站等300多家下游制造企业。


  • 2018年,川崎重工违规将底盘削薄,导致JR西日本新干线底盘断裂。


被外界、尤其是中国人以为是“日本制造”出的丑也有。


比如国内热度极高的英国“水帘洞高铁”,新闻中的主角其实并非日本制造,严格说来是那是英国组装惹的祸。


日本人的“一根筋”和钻研精神确保了只要不出现根目录程度的技术颠覆,它总能在已有的众多高端领域做到顶尖,超过“疲沓”的美国人。


下图是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创新企业100强,美国和日本分别以39家与34家企业,遥遥领先。



而在2015年,则是日本力压美国排名第一。


顺便提一下中国,中国2015年上榜企业是0,2016年是1。那家企业是华为。


但如果要把这个榜单放大到1000强,就会发现美国简直是一枝独秀,而日本则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遥遥领先后来者。


那么,怎么能看到日本比美国强的地方呢?来,看图。


中美日企业结构比较

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2017全球创新1000报告


在通信服务、材料、非必要消费品等高端细分领域,日本整体强于美国。而在其它美国占优的领域,日本也在某些环节上有出色表现。


03


在消费的全产业链条上,甭管多高端,日本常常可以做到性价比最优,因此,很多技术即便不是源于日本,但最终其代表性企业、产品往往会落在日本。


“日本制造”领先世界的首推“工业之母”——机床。


综合看起来这个世界上日本机床业世界第一,没有之一,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最高。总体如此,个体不表。



就机床产业总体的技术,日本机床业有优势的领域之广,让人叹为观止。就日本一些只有几十人个人的小企业,例如松浦,浜井都有其独到的技术实力。


就算是营销做得牛逼的德国德玛吉机床也要和日本森精合资,德玛吉现在由森精主导,共享日本技术。许多军工级或航天设备,少了日本制造的辅助要么根本无法生产出来,要么是无法达成商业化成品率,要么就是造价昂贵到无法承担。


今天,全世界所有工业生产级的顶级机床基本是由日本承包的。


综合来看,日本机床业在世界上稳坐头把交椅,没有之一。其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也最高。


04


现在回到前文所说的那些个细分领域。


非必需消费品。


首推汽车,这也是最能体现日本制造业技术高超最合适的入口。中国人买车常常在德系车和日系车之间犹豫不决。然而,你也许不知道,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通用、沃尔沃,都高度依赖日本制造。


  • 德国汽车上的空调压缩机,涡轮增压器,自动变速箱,机头导航仪、空调压缩机都是日本品牌;


  • 石川岛和三菱是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的涡轮增压器供应商;


  • 拿汽车上导航通信娱乐系统来说,沃尔沃用的是日本电装公司的产品,奔驰用的是日本三菱的,宝马用的是日本阿尔派的;


在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以及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汽车零部件上,全球市场更是几乎被日本垄断。在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也保持绝对优势。


这些东西,并不是说欧美造不出来。但是汽车这种高度成熟的大众消费品,必须要在性价比上取得最优的平衡。这一点,日本制造优势明显。


材料


特种材料,美日各有擅长,但日本整体稍胜一筹。仅举三例。


美国F-22战斗机的隐形涂料就是日本制造的。



还有许多特种钢材,就以潜艇艇体钢材为例,早期是美国一骑绝尘,但是日本研发投入、追赶的步伐非常快,目前已经赶超美国。


而全世界最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成型技术就是由日本掌握的。


在全球化程度已经相当深远的今天,工业加工领域随时会因为人工成本的上升、政策的变化转移到别的国家,但是产业链的上游高端材料、高端部件领域,则不会轻易发生迁移。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制造业虽然在消费领域遭遇重大挫折,但依然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05


最后,来说一下日本制造的最大优点,一直被羡慕且很难被超越——日本能够以极高的工艺技术在工业成品的品质把控上做到最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