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几手
我觉得我像一个艺术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巴比特资讯  ·  全球最快AI视频生成火了,5秒让老黄马斯克拥 ... ·  19 小时前  
巴比特资讯  ·  人刚毕业,代码一点不会,他纯靠ChatGPT ... ·  19 小时前  
巴比特资讯  ·  前高管组团创业,OpenAI没有竞业协议? ·  3 天前  
巴比特资讯  ·  因为AI,阿里终于被市场看作一家要做102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几手

钻石,20世纪最大骗局

留几手  · 公众号  ·  · 2019-11-06 22:15

正文



近日,我国中科院成功“种”出了钻石,刷爆全网。


据说,这种人工培育的钻石1星期能长1克拉,但硬度、纯净度、色泽等指标与天然钻石没有一点差别,价格还只是它的六分之一。

也就是说,原来2万块米粒大小的钻石,现在最低只要3000多,堪称跳楼价甩卖,难怪大家听了两眼发光。


▲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钻石专家,也无法用肉眼挑出瑕疵。


钻石,在人类心中拥有无比神圣的地位。提起它,我们会马上想到爱情的象征,婚姻的标配。

实际上,钻石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它放在机器上,就叫金刚石,是用来切割打孔的“金刚钻”,打磨后戴在手上,就化身为钻石,成了珠宝首饰。

一块又贵又没用的石头,为何能一跃登上人类神坛,成为亿万妇女之友,无数男人噩梦?


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 钻石天价的背后,是一场20世纪最精彩的营销骗局。



01
钻石的“封神”之路




任何一款商品,想成为风靡全球的奢侈品,都要具备两个条件:


(1) 数量稀少 ,比如减少供给,限量销售,或制作工艺复杂。
(2) 具有某种被大众认可的标签 ,比如个性、叛逆、高贵、有钱、真爱等。


在以前,钻石受限于勘探、开采技术,产量极少,再加上长得漂亮,价格自然高。


1870年,南非突然发现了一个储量巨大的钻石矿, 一夜之间,钻价摇摇欲坠。


这个矿大到什么程度,钻石原来一天开采几十斤,这个矿一天就能生产几吨。


▲南非大矿场


为了防止钻石烂大街,一个英国商人成立了大名鼎鼎的“DE BEERS(戴比尔斯)”公司,高价买下了这个矿。


买下矿后, 他们每天只开采一丁点 ,只为维持钻石稀缺、供不应求的虚假繁荣。


靠着囤积钻石,占有钻矿,“戴比尔斯”顺利化解了钻石产量过剩的危机。


▲只要提到钻石,“戴比尔斯”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名字。


尝到甜头后,“戴比尔斯”陆续买下了当时世界上发现的所有钻石矿,几乎垄断了钻石所有开采。


最高的时候,“戴比尔斯”掌控着全球市场上90%的交易量。


人为制造供求不平衡后,“戴比尔斯”开始强化钻石的标签,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钻石文化。


它天才地把爱情和钻石捆绑在一起。


钻石是永恒、美好的,如果把它作为爱情的见证,爱情也将会是永恒、美好的。


为了让社会认可这种说法,“戴比尔斯”耗费巨资,不断给人们洗脑。


它在杂志、电视、电影等媒体投放了铺天盖地的广告。


比如在电影里,当风度翩翩的男主角,单膝跪地在心爱的女人面前求婚,就一定会掏出闪瞎我们双眼的钻石,暗喻钻石是爱情的象征。


它还利用人们容易跟风、迷信权威的心理,请了大量明星代言,宣扬钻石文化。

星光熠熠的明星们,佩戴着奢华绚丽的钻石,时刻暗示我们:

女人一方面要宠爱自己,要购买一颗属于自己的钻石,另一方面也要拥有一段像钻石一样的爱情。

简单点说,非钻不买,非钻不嫁。


1950年, “戴比尔斯”更是喊出了那句我们听过无数遍、教科书级别的广告词:

“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 , 一颗永流传)”

从此,“求婚要用钻石”的理念,就跟送礼就送脑白金一样,深入人心。


就这样, 在减少供给的基础上,通过一顿造势撩起人们热情,刺激市场需求,钻石的价格必然水涨船高,一飞冲天。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戴比尔斯”为了巩固垄断地位,不断在 稀少 标签 这两点上狠下功夫。


比如,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发现了惊天产量的钻石矿,“戴比尔斯”马上跑过去谈合作,协商减少开采,大家一起发财。


▲2012年,英国《每日邮报》公布了俄罗斯一个叫“珀匹盖”的陨石坑,科学家们表示,这个陨石坑下面的钻石储存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


90年代,世界各国又相继发现了许多钻石矿,钻石产量开始供大于求,“戴比尔斯”控制不过来了怎么办?


控制生产、限量销售这两招都失效了,只能使出第三招,通过复杂工艺来维持 稀少 的特性。


“戴比尔斯”靠着垄断地位,制定了所谓的“4C”行业标准,研发出圆形、棱形、枕形、划线、起瓣等五花八门的切割方法和工艺,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反正就是, 你光钻石多没用,还要符合我制定的复杂工艺,这样的钻石才有价值。


▲无论你到哪个钻石店,服务人员都会拿着这张“4C”证书向你介绍钻石。 4C,即钻石的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净度(CLARITY)、色泽(COLOR)、切工(CUT)。


面对物美价廉的人造钻石的冲击,“戴比尔斯”打不过就加入,自己也开始卖起人造钻石。


为了维持住天然钻石的高价地位,他们大打情感牌,不断说人工的培育、机器的切割,缺少大自然的韵味和人类的工匠情怀。


以茶叶制作流程类比的话,就是大妈摘下的茶叶,远没有豆蔻少女摘的茶叶清香。


就这么一顿骚操作下来,天然钻石割富人,人造钻石割穷人,谁也逃不脱钻石的围杀了。


可以说,没有“戴比尔斯”,就没有钻石的今天。




02
钻石的至暗时刻



你可曾想过,一颗钻石的背后,可能沾满了非洲人民的鲜血。


钻石见证了无数爱情, 却也是非洲国家内战的导火索,给广袤的非洲大地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其中典型当属塞拉利昂,一个同时拥有钻石和贫穷的西非国家。

因为钻石的暴利,塞拉利昂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内战,而国际钻石商从中牟取暴利。


▲电影《血钻》的原型就是塞拉利昂内战。 血钻,因钻石爆发内战的国家生产的钻石。


为了打赢战争,占领钻矿,一些叛军组建了骇人听闻的娃娃军,让儿童沦为杀人机器。


为了泯灭孩子们的人性,他们用枪逼十几岁的孩子肢解敌人,挖出心脏,亲手打死自己的亲人,有些组织还注射可卡因等毒品进行精神控制。



▲一位十三岁的塞拉利昂少年就不幸加入了娃娃军, 后来被解救后写下了 《长路漫漫》 这本书,记下了这一人类血腥的历史。


在叛军驻扎地,大量无辜平民被当成施暴对象,不仅被迫采矿,稍有不慎还会被砍去双手。

此外,无论是女童还是老太,都是叛军攻击、发泄兽欲的对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