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电影春节档报收58.7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大年初一新映的八部影片上演了一场争夺排片的“龙虎斗”。其中也不乏大IP和爆款作品,但是创纪录的票房成绩也难掩19年春节档是近5年来春节档观影人次首度下跌这一事实。
截止至3月27日下午3点,2019年中国内地观影人次4.66亿,较18年同期下降14.6%
600
亿固然可喜,但面对观众的流失,整个行业应该如何破局,将观众带回
“电影院”
呢?
多渠道营销激活电影宣发潜能
传统的电影宣传模式似乎在今年春节档失灵了。纵使预告片、定档海报、户外广告满天飞,但是观众并不买账,传统的电影宣传投放渠道似乎已经不能再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了,至少不能吸引消费的主力——90,00后们的目光了。分析传统电影宣发流程不难看出,以往电影宣发高度依赖物料。海报、预告片、新闻稿件等专业PGC难以大规模引发观众共鸣。尤其在宣发物料集中投放的热门档期,受众目标的不精准,缺乏差异化的传统宣传手段更是难以吸引观众。
2018
年,短视频行业迎来爆炸式增长,在其高调入场电影宣发后,也为行业带来了新思路。
2018年多部口碑爆款影片《一出好戏》、《超时空同居》等均借助短视频平台发力,通过主演与潜在观众的贴身互动与话题营销,迅速触及目标群体,提升电影热度。
不仅是短视频平台,《西虹柿首富》《唐人街探案
2》等影片通过音频,音乐平台传播创意内容收获大批“自来水”。《无双》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与潜在观众就影片内容“硬核”互动的宣传方式也取得了不俗的市场反响。
多渠道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
搭载强社交属性的平台进行电影宣传,其优势在于:在打破圈层的同时,可以借助宣传平台自身的受众定位实现电影精准营销。多渠道营销可以最大程度激发观众的创造力,通过UGC迅速占领二级传播市场实现破圈,最大程度覆盖非目标观众。短视频、音频等平台用户在二三级城覆盖度较高,搭载此类平台可以实现电影观众快速下沉,不仅可以延长影片的票房盈利周期,也为后续周边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科技创新,提升观众观影体验
经历过票补时代的观众们,对于动辄近百元的巨幕、
3D电影票望而却步。2019年春节档一线城市平均票价50元,较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二线城市票价增幅超过15%
。高昂的电影票劝退了不少观众。
面对价格敏感型观众,电影院不断升级放映设备,主打差异化服务,力求提升观影体验填补高票价带来的高预期。随着5G时代的到来,4K、VR、智能OTT等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观众在家中和移动终端上也能享受高质量观影体验。硬件发展为电影二次发行提供了必要市场要素。
从多渠道发行到科技创新,让我们对当前略显萎靡的电影市场重燃信心,但是如何践行多渠道发行,科技创新对于观众消费能动性的提升效果究竟怎样,我们还需深入探讨。
为此,
2019年4月16日,
艺恩将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中国电影发行与内容营销论坛》,以电影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电影口碑内容,从传统院线发行、视频平台发行、新媒体移动端发行等三个角度,共同探讨未来中国电影市场中渠道化的发行与营销的新趋势。我们将和国内影视出品、宣发、特效影院等领域的权威人士一道,为您带来一场头脑风暴和思维盛宴。
更多文娱产业资讯,可进入小程序了解!
【艺恩网】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