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
如何建立专家级的知识体系
·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队,开会讨论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
除了正式的会议,小范围的各种讨论更是每天、每刻都在发生。
即便参与讨论的人满含真诚,但大部分讨论其实没什么作用,也得不到真正的结果。
因为有的问题根本无需讨论,还有的问题是参与的人没能力讨论。
·
/01/
在我们小区,有好几帮大妈群。他们除了讨论广场舞、养生秘诀外,偶尔也会讨论古诗词。
一天晚上他们讨论某首诗的下一句到底该是什么的时候让我听到了:该群里的意见领袖说了一句(可惜说错了),其他人都符合着对对对,还是你记性好云云。
只有一个弱弱的声音,估计在大妈群里地位不高的说出了正解,大部分人都没听到,而听到的几个也嗤之以鼻:不是这样的,你说的不对。
搞得我也不好意思过去说,后面这个大妈说的才是对的!
大爷们的讨论一般在晚上,明显男人们的眼界更宽,除了忆往昔峥嵘岁月外,国际局势和反腐形势当然是重点。
荷尔蒙并不一定随时间流逝,大爷们也会发生强烈的争论,更由于价值观、人生经验和信息获取手段渠道的不同,争论起来还是很热烈的。
报名后加微信号:511956894 获取课件并进课程群
将来,谁不是大爷?
为了替未来成为大爷打好基础,我下功夫观察和倾听过好一阵子:
俺发现他们讨论的大部分问题其实本不需要讨论:
一些内容涉及到具体的事实,这些事实已经公开,通过互联网只要搜索一下就可以获取。但大爷们可能很少上网,更多通过收音机和电视获取信息,所以“因为不知道而讨论”!
还有一些是知识性的内容,各位大爷的知识更新程度不同,也是爆发“讨论”的着火点:a记住的是80年代的,b记住的是90年代的,c说的是2007年的。
/02/
我说这么多,其实大爷大妈们的讨论不是我真正想说的!
我想表达的是,现在有不少人很愿意、甚至沉迷于参与讨论或者张罗讨论:
有事没事就积极参加、组织各种头脑风暴、期望通过各种碰撞交流产生伟大创意,张口就是见面对接一下,热情参与私董会引导教练技术,认为当面对业务没招的时候遇到困难没思路的时候,只要讨论就会有好的办法出来!
许多人很享受“我们热烈讨论了一下午”这样的感觉!但说句实话,其实许多时候,我们的讨论是没什么卵用的!
也许我们讨论了不需要讨论的事情。
如果一个领域的内容已经被验证并证实甚至成为行业领域定律规则,你没必要去讨论。
当你讨论了三天三夜并认为有所发现,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候,却发现早就有人在几百年前就发现了,而且他还取了个名字叫“牛顿第x定律”,只不过你和参与讨论的人不知道而已。
这种时候,最好的方式:不是你去组织、参加多少讨论,而是应该先好好好读读书,否则就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对于这一类的问题,不需要你们热烈的讨论,而需要停下你“忙碌”的生活,而是静静的去学习!
/03/
另一个问题,则复杂的多。
即便你热烈的讨论,但最后也许我们讨论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情。
详细点说,另一个让讨论无效的原因,是讨论主题本身甚至主题的前置主题所涉及到的最基本的概念、规则大家没有共识,讨论的参与者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理解的不同。
这样的讨论也没法真正展开,因为你们也许用了同一个或几个词,但根本不是在讲同一个事!
许多大型的论坛、研讨等活动都有这个问题,尤其对于比较新的领域:看起来很热烈,其实在自说自话,甚至他们说的都不是一个东西。
对于这样的状况当然需要讨论,但有效讨论的前提是大家先共同定义一下主题到底的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不为什么,有了这样的共识才可能开始真正的探讨。否则的话各说各话,最后虽然热烈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