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信,大A继续看外盘脸色!
欧美复活节后重新开市,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二次探底。
美股收盘、美股期货、A50指数期货、北上资金这四大指标,依然是主导A股走势的决定力量。
尤其是北上资金,今天暴买(净流入)165亿,极大的鼓舞了市场信心。
过去这些天,公知们各种唱衰中国的文章,比如中美经济脱钩啦,产业链撤回啦,80国联军索赔啦,基本上全是扯淡。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但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
外资还在流向中国,说明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未来并不悲观,咱们自己人就别每天自暴自弃了!
昨天的文章分析过,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短期内无可替代;中国在疫情中表现出来的体制优势和经济韧性,更是无人匹敌。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安全避风港,也没有办法绕开中国。
全球央行大水漫灌,外盘资金面充裕,暂时封杀下跌空间;水流四溢,部分流入中国,间接帮助大A止跌企稳。
想想也挺讽刺的,咱们自己的央行在干嘛?中国的资本市场,竟然要靠外国央行的残羹冷炙讨生活。
咱们的内资机构,则更叫人羞愧。
全都是一帮软骨头,失去外资的引导,竟然不知道如何做多,就只会内讧捅老乡刀子,割自己人的韭菜。国人乱世多汉奸,认怂不抗争,不讲民族气节,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劣根性!
……
今天的最强板块,也跟外盘密切相关,是特斯拉题材。
隔夜的美股特斯拉大涨14%回到650美元,底部反弹已超过80%。
面对全球车市的萧条,特斯拉顶住了疫情和油价的双重压力,一季度销量继续超出市场预期。Model 3三月国内交付超1万辆,市场份额超30%,随着33.9万(补贴后)的长续航(668km)版本的推出,有望颠覆国内豪车市场格局,
全年国内有望冲刺15万辆目标,全球预计45-50万辆。
另外,更加激动人心的是,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能力在今年年底前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方案,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
自动驾驶功能极具颠覆性,有望进一步扩大特斯拉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受美股大涨及上述两方面利好影响,A股特斯拉概念股今天集体爆发,总共20余股涨停,且不乏宁德时代、赣锋锂业、三花智控这样的大盘股。
由于新能源汽车代表成长股方向,相同逻辑的科技股纷纷迎来超跌反弹。半导体、消费电子、RCS等昨日最惨板块,今天翻身做主人。
尤其是仍停留在概念阶段的RCS富媒体通信,皇氏集团迎着监管函逆势秒板,成为人气新龙;中军神州泰岳,成交24亿反包涨停。特斯拉的光环,一夜之间让情绪逆转,前期热门股金健米业,都从跌停拉到了涨停。
昨日最强的疫情线,今日有所分化。
口罩只有江南高纤、延江股份晋级。原料药山河药辅三连板,景峰医药却闪崩一度跌停。受益连花清瘟的以岭药业,以300亿的市值连续两涨停,跻身翻倍龙头行列。
地量之后,外盘活跃刺激情绪转折。
今天的行情,暂定义为缩量冰点之后的修复性反弹。但5800亿的成交量,仍属于存量博弈的范畴,反弹持续性需观察。目前来看,今晚的美股有望走强,刺激A股大涨的特斯拉,盘前涨幅接近8%,至少特斯拉概念股,明日还有延续。
重点还是看北上资金动向,上周4月7日那天是100多亿,今天又是165亿,
若明日继续百亿规模大踏步进场,则当前位置,很可能就是双底形态了。
外资的视角,比于国内的资金更加宏大,也更有前瞻性。历史已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外资至少在两方面有优势,首先是国际大环境
,外资嗅觉最为灵敏,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打击,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乐观派已在憧憬6月疫情结束,三季度全面复苏了。而预期中的二次探底和一季报苦雨凄风,美联储破纪录的大放水,或许能力挽狂澜;
其次,对中国经济和政策趋势的判断
,外资站在第三方角度,能做到旁观者清。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大部分的北上资金,都是假外资。
只因资本主义世界的资金成本低(美联储零利率后更加便宜),杠杆容忍度高,原先在国内活跃的游资们,单纯只是借道香港,借钱炒股而已。
若果真如此,内地通过银行渠道给股市加杠杆,也应该提上日程,因为确实有效!流进股市的钱多了,指数涨了,IPO圈钱支持实体,大家也能容忍和支持!
……
今天大盘冲关,除了外盘因素之外,还跟一个传闻有关:
有消息称中信证券将与中信建投合并
,直接引爆了券商,中信建投一度涨停,中信证券也大涨4%。虽然双方均发布公告否认,但
A股很多的谣言,都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当年的中国神车、中国神船,也都被辟谣过,结果呢!
这事儿无风不起浪,中国金融在加速开放,金融开放也是一场金融战,谁去打这个战呢?肯定不能是传统银行。最后还是要靠擅长资本运作的“投资银行”,因此,
国内急需组建自己的“高盛、大摩”,来掌控国内金融话语权,甚至走出国门,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探索。
但当务之急,是要有巨无霸的中国神券和中国神险。
保险好歹有平安和人寿,都是万亿级别的市值。但券商就弱的一逼
,中信证券市值才3000亿,中信建投是2500亿。美国高盛市值616亿美元,摩根士丹利623亿美元,虽然市值高不了多少。但高盛2019年营收355亿美元,净利润84.66亿美元,中信证券2019年营收431亿人民币,净利润121亿人民币。
根据数据,高盛营收是中信证券的6倍,净利润是5倍,根本不在一个级别。甚至可以说,
一个高盛,就可以顶上整个国内券商行业了,更别说金融话语权了。
现在全球资本市场那一套,都是华尔街定制的。现在,金融业大门洞开,外资券商零门槛进入国内市场,狼真的来了,谁能代表中国与之一战?
打造万亿航母级券商,是高层一直以来的目标,强强联合是最快方式。既然有中国神车、中国神船,再来一个中国神券,也并非天方夜谭。
而且,这应该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券商林立,数一数竟然有一百多家,严重过剩。资源分散,经营模式雷同,甚至还在靠价格战拼刺刀,太过时太落伍了,如何跟国际巨头过招呢?迟早要死一大批!